被忽略的儿童临终关怀:生命末期,孩子应当有尊严地离开
一、遗憾
12岁的小东白血病复发,常年在外打工的父亲终于能抽出时间来陪他。因为长久缺失父亲的关爱,小东和父亲很难沟通,他经常动不动就发脾气,不但不配合治疗,甚至还有自残的行为。
小东的父亲也明白,自己缺席了小东太多的重要人生时刻,对孩子亏欠太多。原本脾气暴躁的父亲开始变得温和,变得耐心,会在病房陪着孩子做游戏,也会分享每天的趣事,小东的态度也在相处中慢慢转变。
但是事情并没有像童话故事一样会走向美满大结局,医生给小东做了骨髓移植,还是病情恶化了。手术后不久小东出现了严重排异反应,发烧、腹泻、皮肤几乎长满了红疹,还出现了肺部感染,小东不得不一天24小时都在输液。
“我决定再活5天就不活了。”不良反应和治疗让小东太疲惫了,他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几乎奄奄一息,似乎用尽了最后气力,对父亲挤出了这句话。
孩子想放弃,但是大人却执着不肯轻易放手,医生向小东父亲介绍了医院的舒缓疗护和临终病房的项目,建议不再进行以治愈为目的的治疗。安宁治疗,也叫临终关怀、舒缓治疗,接受安宁治疗的人都是像小东这样无法治愈疾病终末期的患者(预计生存期小于6个月),国内安宁服务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能提供服务的机构寥寥无几,尤其是儿童的安宁治疗,知道这个概念的家长很少,即使知道也很难接受,以为安宁治疗就是放弃治疗。
小东的父亲想也不想就拒绝了,“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我也不想放弃治疗。”作为患儿的父母,即便明知治疗的意义已经很小,且存在风险、伴随痛苦,一些家长还是会选择坚持治疗下去。
在最后一次住院时,小东十分虚弱,已经说不出话来,不久就被送进了ICU病房,浑身插满了管子,手脚也被束缚带绑住,不能动弹,大部分时候陪伴他的只有冰冷的机器,最后孤独地在病房里离开了人世。
“孩子最后走得太痛苦了,我本可以让他走得更体面的。”小东的父亲很伤心,也非常遗憾,中年丧子的痛苦让他看上去像是苍老了十倍。他不停地反问自己,要是自己当初接受了医生的建议,让小东接受安宁治疗,那么小东会不会走得更加舒服和体面一点?
其实,安宁治疗也是一种积极的治疗,并不是像小东父亲以为的放弃治疗,安宁治疗是在疾病的终末期,对患者给予针对性的缓和治疗,可以保证患者在有限的时间里的生活品质,甚至延长生存期,减少患者的痛苦,享受更多安宁,同时也可以减少家属的遗憾和悔恨。
二、接受
10岁的男孩洋洋是住进临终关怀病房的第21名孩子,因为腹痛,洋洋被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晚期,疼痛是神经母细胞瘤最基本的症状,把洋洋折腾得死去活来,疼得他睡不着觉,躺不平坐不起。在癌症的终末期,90%的患者都会感到疼痛,其中87.1%的患者承受的疼痛往往都是中度以上的疼痛,而儿童对疼痛的敏感程度远远高于成年人,承受能力非常差。
医生说对洋洋的母亲徐华说,洋洋的病情很严重,还能进行化疗,但是治愈率非常低,如果效果好也只能多一两年,费用要几十万。
“看他疼得难受,自己也难受。”徐华看得十分心疼,不想再让孩子承受过多治疗的痛苦“不管还剩下多少时日,只想让孩子舒服点。”她把洋洋送到了临终关怀病房。
临终关怀病房里有不少孩子都因为癌痛每天晚上都痛得嚎啕大哭,住进临终关怀病房后,虽然还是有疼痛,但是洋洋是快乐的。临终病房里有高清电视、洗衣机、冰箱和简单的厨房电器,还有一张超大的双人床,足够让家长陪着孩子生活。此外,还有周到的医疗服务,有及时的镇痛管理,每当洋洋疼痛发作的时候,医生都会及时让洋洋服下扑热息痛,严重的时候就会使用镇痛泵,这些都是安宁治疗独具的优势。
一般来说,疼痛可以采用药物和非药物的治疗方法来处理,目前药物治疗主要遵循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推荐的两步阶梯止痛法,轻度疼痛可用扑热息痛和布洛芬,对于中度和重度以上的疼痛,可以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在家里患者可以口服药物,外用药物止痛,但是在专业的医疗机构,患者可以得到更多医疗操作,比如使用镇痛泵静脉输入镇痛药物,效果更好,痛苦更少。
除了疼痛管理外,安宁治疗还包括症状控制、舒适护理、心理支持及人文关怀,洋洋的病房里几乎每天都很热闹,每天都有志愿者来陪他做游戏、玩拼图、看动画片,给他实现未完成的愿望,在洋洋身上,很少看见对死亡的恐惧,徐华看着快乐的洋洋,也渐渐做好了儿子即将离世的准备,甚至主动向医生询问,当孩子去世后,该如何准备后事。
三、告别
“他现在很平静,把想说的话都告诉他吧,孩子听得到……”医生熟练地给昏迷中的强强导尿,一边叮嘱孩子的妈妈李梅,李梅在一旁泣不成声。
据雏菊之家(北京松堂关怀医院儿童临终关怀病房)的孙阳介绍,入住临终病房后的孩子,平均住院时长只有两周,最长有过180多天,最短只有半小时。几乎所有入住临终病房的孩子最终都会像强强一样走向死亡,在过去的两年时间内,强强接受了超高强度的化疗,进行过大型肿瘤切除手术,也接受了骨髓移植,但是都没能打败神经母细胞瘤。
医生说,正在死亡的人,最后丧失的是知觉是听觉,现在说的话,其实孩子都能听到,只是无法回应,她让李梅尽可能地对强强告别,诉说关爱。
李梅强打起精神,忍住悲痛,对着沉睡中的儿子,一遍遍地叮嘱“强强,别怕,朝着有光的地方走。”她听说人死之前会感觉自己走在一片黑暗之中往光明走去,而强强平时最怕黑了。她要在孩子的最后一程,平安的把孩子送往光明的另一个世界。
过了一会,强强在平静中离开了人世,医生走到李梅身边,给了她一个深深地拥抱,对她说“你已经尽力了,强强走得没有遗憾了。”,而此刻的李梅早已泪流满面,双眼通红。对于儿童的安宁服务来说,孩子走了,服务还会继续,安宁治疗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在患者死亡后,仍要为家属提供丧亲关怀。
强强走后,李梅的世界像是被掏出了一个巨大的黑洞。从孩子确诊到离世,不只孩子,父母也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整个过程中,家长会经历两个心理最脆弱的时期,第一个是孩子被诊断治疗意义不大,需要采用安宁治疗时,家长会陷入恐慌和悲观之中。第二个阶段则是孩子离世之后,父母往往会陷入巨大的悲伤当中,产生自责、恐惧、逃避甚至自杀的心理。
志愿者们陪着李梅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协助她办理强强的后事,还将她拉进了由相同经历临终儿童家庭组成的互助小组,大家一起抱团取暖,定期开展交流活动。
四、关注儿童癌症,别让孩子过早凋零
世卫组织癌症专家安德烈·伊尔巴维表示,2020年癌症患者数量已经突破1930万人,而死于癌症的人数高达1000万,每年大概有40万儿童确诊为癌症,癌症已经成为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遗憾的是很多孩子因为没能够及时诊断治疗,而不幸离世。大部分儿童癌症早期症状不明显,隐匿性极强,发展速度快,恶性程度高,而且儿童往往因为年龄小,难以表达自身的感受,加上家长的疏忽,不注意孩子身上的异常表现,导致孩子查出癌症后就已经是晚期,治疗的难度非常大,据2019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统计,中国每年新增3万-4万名儿童肿瘤患者,白血病、淋巴瘤和实体肿瘤是儿童最常见的癌症,白血病的治愈率为80%左右,淋巴瘤治愈率为50%左右,而实体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的治愈率不到10%!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儿童癌治愈的关键,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下症状务必警惕:
1、不明原因的发烧,尤其是超过2周的时间;
2、淋巴结莫名肿大,两个月到三个月不复原;
3、皮肤表明或者皮下出现迅速生长的肿块,位置固定,活动性不强,可破溃,或质地坚硬。
4、长时间不明原因的疼痛,持续性或间歇性,腿痛、肚子痛、头痛;
5、体重明显下降,消瘦,贫血;
6、神经系统肿瘤常表现为神经系统异常,比如走路不稳,癫痫,性格大变。
这些症状,很难被家长注意到,也经常被误以为是其他的小毛病,从而导致很多孩子一确诊就已经处于晚期的状态,并且很快死亡。每个孩子来到世上都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应该被父母关爱和呵护,不应该过早地凋零,也应该有权利在爱和尊严中离开。
参考资料:
[1]《孩子们的“临终病房”》.新京报.2021-05-13
[2]《等待死亡的第21名孩子》.新京报.2019-04-04
[3]《“我决定,再活五天就不活了”:谁来安抚重症患儿?》.三联生活周刊.2019-05-25
[4]《儿童舒缓治疗的意义和发展现状》.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0-06
[5]《每年约40万儿童确诊癌症!家长警惕!让孩子躲开这些致癌物》.福建卫生报.2021-02-03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