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下真实的韩国电影产业,值得羡慕吗?
回报不足,投资有限,韩国电影产业正在陷入“死循环”。
文 /七月
资本寒冬。
由于疫情影响,国内影视行业从冷冽寒冬迈进了倒春寒。对比之下,虽然有着《寄生虫》拿下了奥斯卡四项大奖的高光包围,韩国电影市场似乎也并没有更多的“喜气”。
原因无他,对于市场规模不大的韩国电影产业来说,资金链的不足已经让整个产业陷入了不小的困境,《寄生虫》的荣耀无法掩盖这样的资本焦虑。
具体来看,《寄生虫》的成功无法复制,集中于有限类型和题材的反复内卷开始显出疲态;回报低、投资少,导致影片的发展上限被锁死,难以实现更多升级。再加上,不断加码的好莱坞等引进片一直冲击着韩国电影市场。
似乎,“资本”短板已经成了韩国电影市场成长路上的最大“拦路虎”。
1
瓶颈期
不进反退。
像是韩国总统文在寅第一时间在Twitter上发文进行祝贺,感谢了奉俊昊等《寄生虫》的主创以及所有剧组工作人员“向全世界证明了韩国电影的力量”。《寄生虫》在这一届奥斯卡获得的荣耀,使得韩国对于本土电影产业再次有所关注。
然而对于整个韩国电影产业本身来说,《寄生虫》虽然让奥斯卡认可了“韩国制造”,但这似乎无法彻底解决韩国电影产业如今以及未来都在面临的困境。
相较之下,韩国其实算的上是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年人均观影次数达到4.2,这是其他电影市场远不及的数据,可见韩国人的观影习惯早已养成。
但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韩国电影市场的观影潜力已经被挖掘殆尽。“增速放缓”早已成为了韩国电影产业的一大特征,其实也已经成为了一大问题。
尤其是,相对于韩国全国人口自从2012年达到5000万,之后多年未能有更多突破,而韩国的年度观影人次也在2012、2013年左右迈入了2亿时代,至今仍旧保持着较为稳定的“不增不减”。
在这样“不温不火”的大背景下,2019年下半年的韩国电影市场不仅没能维持以往的稳定,反而出现了一场较为严重的倒退。
具体来看,票房占比、观影人次的成绩均表现较好的7月、8月韩国电影市场,本土影片出现了多年以来的大幅下滑。其中,7月观众占有率仅15.2%,为2004年以来的最低数据;8月的观影人次继2013年以来首次降到了2000万以下。
除了9月勉强保持了基本的持平之外,之后几个月的韩国本土影片也都是节节败退,绝大部分票房成绩都是引进片贡献的。尤其是在年底的韩国电影市场,引进片的数量占比完全压倒韩国本土片。
实际上,去年12月韩国电影行业发生的韩国导演抵制《冰雪奇缘2》排片垄断事件,其背后反映出的也是韩国电影产业正在面临的问题,即韩国电影产业陷入了一个先天不足而无法突破上限的瓶颈期。
2
少投资
负回报率。
可以看出,韩国电影市场虽然足够成熟,但目前来看,整个行业已经暴露出了极大的产业问题。而本质上,这些问题都离不开“资本”二字。
说到韩国电影产业的资金流动,肯定要说韩国官方对其本土电影的大力扶持。尤其是,最为官方、非营利组织的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
44年以来,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每年都会投入40亿韩元(约2355万人民币)扶持电影、110万美元(约767万人民币)扶持短片和纪录片。此外,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还建立了500亿韩元(约2.94亿人民币)的资金池来资助制作成本不足30亿韩元(约1766万人民币)的中小成本电影。
不过,对于韩国电影产业来说,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等对于韩国本土电影的助力,只能算得上基础的一小部分。甚至可以说,这对于支撑起韩国电影产业的资金链只是“杯水车薪”。
实际上,回看韩国电影的一路发展不难发现,韩国大财团纷纷入局电影行业,很大程度上激活了韩国电影的产业发展。但依靠外部资本才得以支撑起来的韩国电影产业资金链,并不如想象当中的稳定。
由于引进片的大量涌入,韩国电影的产业结构和创作者们开始对标好莱坞,寻求更多的突破和发展。最直接的表现便是,韩国电影的平均制作成本有所提高,对资本的需求明显变大。然而,韩国电影市场的规模其实并不大,这便对整个韩国电影产业的资金链运转产生了极大的消极作用。
具体来看,2018年韩国电影的平均投资收益率为-17.3%,较2015年的-7.2%再次回到低潮。韩国电影的资本回报率不足,自然导致了外来资金的撤离,能得到的投资也就变得有限。这成了韩国电影市场越往前走越感到吃力的最大原因。
对此,也有相关的韩国电影从业人员透露,由于韩国电影市场的低潮和饱和,目前200亿韩元的预算很容易超过一般韩国电影制作公司的承担范畴。
3
难升级
“死循环”。
韩国类型片毫无疑问的算得上整个亚洲的先进水平。对于成熟的商业电影市场来说,资金链的先天不足显然是一个致命问题。目前来看,没有不断加码的投资,韩国类型片的发展已经“撞上”了天花板。
具体来看,韩国本土类型片确实在近几年有了很大发展,强势主导了本土电影市场,并让“真实事件+现实主义”的韩国类型片成为了一大亮点。但韩国电影产业能够获得的投资十分有限,这埋下的隐患直接暴露在本土类型片的表现上。
2013年,票房TOP10的行列中仅有1部引进片,韩国本土类型片可谓“百花齐放”;到了2018年,好莱坞影片占了其中的6席,本土影片只有《与神同行》的2部漫改影片以及其他2部改编影片,本土类型片“消失踪迹”;而在2019年,虽然韩国类型片有所回暖,有包括《极限职业》在内的4部,但仍是引进片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背后其实暴露出韩国本土类型片的发展已经开始出现了被挖掘殆尽的危机,韩国电影产业因为无法借资本加码,而陷入了无法实现进一步升级的“死循环”。
实际上,不是韩国电影不想去尝试更多的类型和题材,比如硬核科幻片、三维动画片,而是有限的资金链限制了韩国电影迈出这一步。
因此,韩国本土类型片只能在有限且有经验的类型和题材赛道内更多集中,虽然有助于一些电影类型的发展,但《寄生虫》的荣光无法复制,真正能够实现的升级和突破少之又少。而有限的题材类型不断重复,又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审美疲劳的到来。
再加上,韩国的本土文化较薄弱,西化思想较强,这使得韩国本土影片缺少文化差异化所带来的文化壁垒“保护层”,好莱坞等引进片更容易在韩国电影市场实现“倾销”。
显然,韩国电影产业虽然有着较成熟的整个产业链,却无法依赖资本的高投入来实现更多成长,从而与不断加码的好莱坞展开竞争,直接输在了“资本”层面上。对于如今已现颓势的韩国电影产业来说,这似乎才是最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