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寄生虫》会被禁?至少看过的人,很少有人懂其中的残酷

  好看又不肤浅,看电影才不会感觉到累!

  一般“好电影”分为两种:一种是视觉享受,另一种是心理冲击。

  前者,能填满人的感官;后者,会挖空人的内心。

  然而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有一部电影同时将两者做到了极致。

  撕开了赤裸的现实,更不忌讳华丽的商业元素,将电影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它一举击败昆汀的《好莱坞往事》、阿莫多瓦的《痛苦与荣耀》,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戛纳金棕榈奖的电影:

  《寄生虫》丨2019

  在本土上映后,电影累计观影人数突破了千万。

  要知道韩国才5000多万人口,如果按照这个统计数据,约等于每5个人就有一个看过。

  虽然情节的推动过度依赖巧合,在细节上有些生硬和缺陷,但只能算是瑕不掩瑜。

  细看海报,到处都透露着一股诡异的气息!

  一张类似于“全家福”的照片,站在左右两边的人,却跟中间这四个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而且在照片左下角,隐隐约约还躺着一个人。

  

  联系以上画面,将它跟片名放在一起,脑海里不禁会产生疑问:

  到底谁才是寄生虫?

  根据科学的解释,寄生虫指那些需要依附在宿主体内外,靠吸取营养而维持生存的生物。

  导演奉俊昊在此处埋下隐喻,将悬疑、犯罪、家庭、喜剧等各种元素杂糅在一起。

  每个环节环环相扣,没有多余的废戏!

  电影的开篇,为我们展现了两个贫富差距极大的家庭的现状。

  基泽一家四口蜗居在地下室,经常穷得交不起电费,Wifi信号也全靠蹭。

  这种设定,很容易让观众对此产生好感和同情。

  反观朴社长一家,住的是大房子,生活条件也非常好。

  如果只是简简单单的“贫富”差距,还不足以引发整个故事的矛盾冲突。

  因为细看两个家庭,他们在人性方面并不恶,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观众可以清晰可见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

  所以电影的剧情,可以用四字成语来概括:鸠占鹊巢!

  这里的“鸠”和“鹊”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暗示“贫”和“富”之间的寄生关系。

  表面上,在儿子的朋友引荐下,一家人进入富人的家中,自食其力创造美好的生活。

  实际上,却是一家人处心积虑,想走捷径而“寄生”到富人的家中,享受有钱人的生活。最后甚至为了一己之私,开始侵蚀和残害无辜的人。

  通过故事折射出整个社会的现状,借此展开一场贫富两个阶层的对话。

  导演想借此强调弱肉强食的社会本质,就是以压榨弱者来巩固自身的利益。

  不仅撕破了穷人伪装的弱点,还打碎了富人生活的假象!

  电影前半段有多么荒唐幽默,后半段就有多么离奇惊悚!

  自始至终,导演都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让观众自行做出价值观的判断。

  但是在贫富差距面前,单纯的善恶已经没有界限之分,究其目的只不过都是为了活下去。

  然而讽刺的是,在《寄生虫》这部电影里,导演创造了一条残酷的鄙视链。

  处处都在展现贫富的差距,电影背后是一个民族命运的深思。

  比如兄妹俩在厕所里蹭wifi的这一幕。

  想要获得信号,必须爬上家里的楼梯,站在了厕所才能找到的wifi。

  虽然网络成为了窥视上流社会的廉价途径,但是却给穷人创造了一个轻薄的假象。

  他们以为自己和富人住在同一个世界,看到的景色理应相同。

  但是穷人住在地下,抬头看到的还是地;富人住的是豪宅,窗外的却是美景。

  按理来讲,如果你想看到更好的风景,那么你必须走到更高处的地方。

  基泽的儿子每次去朴社长的家中,都要爬一条很高很高的楼梯。

  楼梯,是穷人往上爬的工具,同时也是贫富的现实差距。

  

  在片中,贫富间的楼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

  富人的台阶高度和宽度都很舒适,人可以自由轻松的上下走,完全不用费太多力。

  相反,穷人家的楼梯又高又陡又窄,稍微不注意就要从头开始。

  而且穷人回家是往下走,富人回家是往上走。

  每个人都有向上爬的欲望,但是欲望一旦变质,容易滋生人性的黑暗。

  那么向上的路只会越来越长,而且永远没有终点。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容易被观众忽略的元素,同时也是最大的彩蛋——欲望!

  一开始,一块普通的石头被送往基泽的家中。

  本来石头本身只能作为观赏的用途,但是在富人眼里却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招财!

  于是在穷人的意识中,石头成为了打破阶级壁垒的救命草。

  将自己遭遇的所有不公、冤屈、苟且、痛苦,都归咎于富人阶层的戏弄、压榨、歧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

  “如果我要是有钱,那么我会XXXX!”

  所有的结果,都建立在假设的前提下。

  到头来,你会发现石头并不能招财。反而欲望最终会吞噬你,让你活得更像“寄生虫”。

  不得不承认,韩国电影近几年在戛纳风头正劲。

  其实《寄生虫》的剧本,在拍摄《雪国列车》时就已经有了雏形。前者想要探讨的问题,跟后者有着很强的延续性。

  早在2013年,导演奉俊昊通过《雪国列车》这部电影,将社会各阶层的矛盾全部展露无遗。

  惊喜之余,总是少不了反思!

  近几年的国产电影在戛纳上也获得了不错的评价,只可惜最终结果都颗粒无收。

  这里不能责怪电影人不用心,我们也找不到明确的答案,去证明到底哪里有问题。

  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比我们更加努力。

  朴素的设定,通俗的故事,精妙的反转,讽刺的人物对立,深刻的社会关怀。

  其实《寄生虫》的成功,我们也能复制,甚至做得更好。

  当年陈凯歌和张国荣就做到了,比奉俊昊成功的还要早。

  但是,我们何时才能拍出下一部《霸王别姬》?

  或许仅仅用心是远远不够,还要一点点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