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有钱,谁不想装好人呢?

  我心中好电影的标准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怕剧透。

  所有害怕剧透的电影,展示的主要是故事情节,但真正的好电影,给你看的是人性。

  能分出好人坏人的,大概率都是烂电影。

  这种电影里,主人公都牛逼到可以吊打生活。但真实情况往往是生活吊打所有人。你能看到所有人的无奈和卑微,会觉得大家都不容易。

  今天分享的这部《寄生虫》,符合这个标准。

  故事的框架不复杂。

  一个底层的四口之家,哥哥和妹妹以家庭教师,爸爸和妈妈以司机和管家的名义,先后“寄生”到了有钱人家。

  这个过程当然免不了各种机关算计,挖了很多坑,埋了不少“前任”。

  结果发现,前任管家和他们一样,也是“寄生虫”,在地下室偷养着自己的老公。

  事情败露之后,先是底层人民的内部斗争,后来阴差阳错又升级为寄生虫和寄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这个电影中有太多象征性的东西,很容易过度解读,给别人造成装逼的不适感。

  所以,这里只谈我感受到的内容。至于其他细节,可能是我太愚钝,或者导演太高明,反正我是没看出来。

  1.

  有钱,谁不想装好人?

  整部影片,我最喜欢的一场戏,就是一家四口趁主人家出门野营,占据了整个大客厅,活出自我的情节。

  他们把所有的酒都摆出来,混在一起喝,谈论着自己“住”在这里的感受。哥哥也借着酒劲,谈到自己想要娶这家的女儿为妻。

  这期间,当然会谈论到被他们骗的这家人。

  爸爸感慨,这家人也太好骗了,为人也太天真善良。可能他觉得有钱人都是阴险狡诈的主儿,所以说了一句:虽然有钱,但是很善良啊!

  他老婆马上纠正他,不是“虽然有钱,但很善良”,而是:因为有钱,所以善良

  她说,你要是把这些钱都给我,我比她还善良。

  不光有钱人家的女主人单纯善良,孩子们也是个顶个的没心眼,就像橱窗里展示的衬衫,一点褶皱都看不到。

  然后这位频爆金句的妈妈,又补了一刀:钱就是熨斗,把褶皱全给烫平了。

  衣食足,知荣辱。人们为什么讲文明在礼貌?还不都是吃饱了撑的!

  很多缺点都是没钱逼出来的。

  有谁天生犯贱,就喜欢当坏人呢?还不是能力不够,当不了好人么?

  但凡是有一点实力,哪怕只是打打嘴炮,人们也喜欢把自己伪装成善良的样子。

  这一点,在爸爸身上就有了体现。

  这位“尹司机”就是被他女儿设局撬走的,而爸爸现在正坐在尹司机曾经的位置。自己的位置一坐舒服了,马上就开始关心别人了。你看他这么关心,会不会主动把位置还给人家?

  回到富人善良的话题。

  富人们真的善良吗?并不!

  我们眼中的“善良”,只是他们眼中的“不值得”。

  所有的富人都会算账,他们的世界利弊多于对错,一件事要不要做,比起对不对,更多的是值不值。

  在这群“寄生虫”看来,他们把对方骗得团团转,但在富人眼里,他们只是一群虫子而已。你骗到手的那些钱,对他们来说没有多少意义,可能丢了也未必知道。

  这种感觉就像你面对一只蚂蚁,你不会想着防它,你甚至根本不在乎它的存在。你开心了,放他一条生路,你不开心了,用脚踩死它。它对你来说,根本就不是事儿。

  就像刘慈欣在三体中说的那样:我毁灭你,和你无关。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大老板,高级官员永远如沐春风,接见他人的时候,永远和颜悦色。不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人家根本没有动怒的理由。

  我小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节水的“小妙招”,就是把水龙头开到足够小,能够滴答出水,但水流有不足以转动水表。

  对于这种人,当时还有一个非常形象的外号:水耗子。

  当时几乎家家户户都这么干,于是就产生了一个神奇的现象:每家的水表都不转,但是由于整栋楼的出水量是足够大,所以总的水表还在转。你让收水费的咋办?

  类似的情况,我在上补习班的时候也经历过,就是所有人都不动嘴的小声说话,然后整个教室轰隆轰隆,像开了低音炮似的。闻讯赶来的老师,站在门口,根本找不到谁在说话,你能想象他有多崩溃么?

  你要想根治水耗子,那就要统一换更灵敏的水表,你要想找到谁说话,就得把班级分的更小。

  这个世界不是没有解决方案,只是没有你负担得起的方案。

  我不是不想装好人,我不是能力有限么?

  2.

  越线之前,不要让任何人知道

  为什么说这些富人只是在装善良呢?

  因为这家的男主人不停地重复一句话:不能越线

  什么叫“线”?

  就是你作为仆人,不要总惦记着主人的饭桌;你在前面乖乖开车,不要总回头看后面的座位;把家里打扫好就滚蛋,不要赖在这里不走。

  这算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就是你是什么阶层的人,做好你的分内事,不要总想着起义。

  一旦你试图越过那条线,富人有一千种方法让你消失。

  其实大家对于自己的身份还是有数的。

  即便再怎么吹牛放炮,主人们一回到家,他们就像开灯后的蟑螂一样,迅速躲到了桌子下,藏在阴暗的角落里,静静听着主人的生活,等到主人睡着后,再重新爬出来喘口气。

  当你想要越线时,不光富人们不让,穷人们也不让。

  同在一条线上的寄生虫们,为了争夺富人留下的残羹冷炙,也要展开激烈的竞争。

  被黑掉的前管家趁主人不在,回来给老公送吃的,顺便把电影带到下半场。

  这个在地下室呆了三年的老公,平时就是依靠做管家的老婆送吃的,才一直活到了现在。为了能够继续让老公活下去,这位前管家一口一个“姐姐”,希望接替她位置的现任能够发发慈悲,可怜可怜他们。

  不曾想偷听的主人公一家集体暴露,谈判局势瞬间颠倒,前管家也非常机敏地拍下了罪证,前后几秒钟,态度马上一百八十度转变。

  寄生虫之间的这种攻防转换那叫一个迅速,我在任何比赛中都没看到过。毕竟比赛关于荣誉,而这样的形势关乎生死。

  之前读到过一篇鸡汤文,大致是说抓来的螃蟹不需要绑起来,只要把它们都放在一个大盆里就行。

  这个盆即便不高,那些螃蟹也爬不出来,因为想要爬出来的螃蟹,会被底层的螃蟹拽下来,最后所有的螃蟹都将留在盆中。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螃蟹的本能,不过底层人民见不得对方好的事情,我倒是经常看到。

  如果你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农村,飞黄腾达之后就尽量别回了。民风淳朴一般是大家都穷的时候,但是只要你家有钱了,你就欠全村的人情。

  有人会来找你借钱,有人会来拖你办事,你要是敢不答应,就等着被泼大粪吧。

  一面是索取,一面是抹黑,都是无底洞,不把你拉回到和他们一样的水平,这日子还怎么过。

  所以说:

  你比别人好一点是没有用的

  好一点,你能引来的通常是嫉妒,而且是那种真正可以伤害你的嫉妒。只有你好到别人这辈子都够不到,他们才会羡慕,才会跪舔,才会放弃拉你下

  这也是我这段时间最大的感受。

  你不光要聪明到能够让自己变好,还要聪明到保护自己,不让那些会拖你下水的人知道,你现在正在慢慢变好。

  当你试图跨越那条线时,千万别出声,被人发现后,上面会有人踩,下面会有人拉。

  3.

  没有计划,就是最好的计划

  富人一家常挂在嘴边的词是“不要越线”,主人公一家最常提到的就是“要有计划”。

  不论是儿子拿着伪造的文凭去应聘,还是全家总动员的陷害管家,他们永远都在计划,并且以自己的计划为傲。

  最终事态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自信满满的孩子们都傻了眼,无助地问爸爸:“现在的计划是什么?”,爸爸回答了一句:没有计划,就是最好的计划。

  直到这一刻,他才说出了自己这个阶层的生活秘诀。

  没有计划,就不会出现问题;没有希望,就不会有失望。你的所有计划,最终都是为了无法完成而制定的。

  很早之前,我就想明白了,做人一定要足够极端。

  你要么做一个好人,好得彻底一点,不要有一丁点的坏心眼。可能会受到很多委屈,但是一定有一次善意的付出会得到回报,甚至是关键时刻的救助。

  你要么做一个坏人,坏得彻底一点,不要有任何怜悯之心。你会得罪很多人,但你可以活得很爽,因为从来不会委屈自己。

  最傻逼的就是“好不起来,坏不下去”。既没有积攒好人的福德,也没有享受坏人的爽快。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电影中的不同阶层。

  你想要活下去,要么就成为人中龙凤,变得非常牛逼,没有人能够拿你怎么样。要么成为蟑螂,没钱没权,没皮没脸,变得非常傻逼,没人愿意拿你怎么样。

  寄生虫的生活未必不开心。

  我挺羡慕他们的这种生活,而且真心佩服他们的各种生存技能。

  比如,哥哥在补习课上花言巧语,搞定女主人家的女儿;妹妹在网上现学现卖“绘画心理学”的各种理论,把女主人哄得泪流满面。

  得知要成为有钱人家的司机后,爸爸带着儿子去奔驰店试驾,主要目的是了解奔驰操作方法。

  好的电影,当你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它精彩的部分才真正开始,因为你发现它所描绘的故事,看似荒诞离奇,实际上就在你身边。

  在那两个小时里,电影能把生活拉开一段距离,让你作为一个旁观者去窥探。当电影结束时,你又回到了真实的世界,而它则是刚才那部电影的延续。

  电影和人际关系一样,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好距离。

  两个小时要讲好一个故事,必然需要简化。

  如果简化的太少,故事太过真实,观众会觉得没有“抽离感”,我天天经历的事情,还用你来告诉我?如果简化的太多,情节太过虚构,又会让人觉得和自己无关,你这不是在纯扯淡么?

  就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圆周率需要简化,但不能过度简化,3.14就刚刚好,3就太简单了。

  《寄生虫》是一部3.14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