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物件”故事04
70年风雨兼程,70年薪火相传,70年开拓创新,2023年5月10日,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十三院”,前身为重庆铁路医院)即将迎来70岁生日。
为更好传承勇于担当的铁路精神与改革创新的行业精神,在医院建院70周年之际,该院通过讲述医务人员工作、学习相关的“物件”故事,来呈现医院70年建设与发展的光荣历程,呈现一代代医务人员这70年拼搏与奋斗的精神风貌。
这是一张特殊的漫画,它画在一张处方纸上。画上有3个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简单的线条勾勒,没有上色,能看到明显涂改的痕迹,一眼看去并没有什么特别。仔细观察,才能看清画上写的字:可爱、高冷、认真集于一体——致敬白衣天使!
这幅画的主人叫张芸芸,是市十三院预防接种门诊的一名普通护士。张芸芸的父亲是一名铁路职工,在铁路系统工作了一辈子。张芸芸深受父亲影响,毕业后毅然选择进入铁路医院工作。如今,张芸芸已在医院工作20多年,在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了12年。
从铁路医院到重庆市老年病医院,从企业医院到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张芸芸在这里扎根成长,和许许多多的“老铁路”一样,见证了医院的转型、发展;也和一个个普通的员工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留下了足迹、书写了精彩。
2022年8月4日,张芸芸一大早就在预防接种门诊忙碌起来。由于进入开学季,前来进行入学前查验补种的学生特别多。她熟练地准备好酒精、棉签、空针等物品后,就投入到接种工作。
“张阿姨,能给我一张纸吗?”刚刚接种完水痘疫苗的小学生玲玲问。张芸芸笑着说:“我们这里只有这种处方纸。”随手就递了一张出去。玲玲拿了处方纸就到观察区休息了。尽管很忙,张芸芸仍注意着这个小女生,她穿着浅蓝色的连衣裙,站在观察区的柜台旁,一直在写写画画。
“难道是在写作业?”张芸芸心里猜测。半个多小时后,玲玲再次来到接种台前,看到张芸芸忙碌不停,她把那张处方纸放在操作台后就离开了。一开始,张芸芸并没有在意,等忙完了,才仔细看了那张纸——一幅可爱的漫画映入眼帘。看到画上的字样,张芸芸心中顿时涌出一股暖流,一下子就想起了玲玲孩童时的样子。
张芸芸刚刚认识玲玲的时候,她才6岁。当时玲玲一家刚搬到九龙坡区黄桷坪正街不久,玲玲妈妈带着她到门诊来接种。张芸芸看了玲玲的接种本,发现漏打了不少疫苗。熟悉学校传染病和预防接种的她,立刻向玲玲妈妈科普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帮助玲玲现场预约后又多次打电话提醒。几个月下来,玲玲终于完成了疫苗补种,有效避免了常见传染病的感染。
正是因为这样耐心细致的沟通交流,玲玲把张芸芸当成了亲人,不仅不怕打针,反而喜欢和张芸芸接触。和玲玲一样,喜欢张芸芸的孩子还有很多;和这幅漫画一样,出自于孩子们内心的真诚谢意也还有很多。
这样的温情故事,在市十三院预防接种门诊时有发生。每一位接种医生都有自己的“粉丝”,有四川美术学院的老师、拆迁的居民、铁路幼儿园的家长……他们有的人宁愿开1个多小时车也要赶到该院门诊接种疫苗。“你们的疫苗管理正规,服务态度也好。”“孩子喜欢你,在你们这里打针都不哭不闹。”“你每次都对孩子笑嘻嘻的,看得出你是打心眼里喜欢他们”……
“医务人员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句话在抗疫期间,体现得淋漓尽致。2022年10月5日,张芸芸所在的新冠病毒核酸采样组收到入户采样名单,她迅速准备好口罩、帽子、防护服、靴套、采样管后,马不停蹄赶到采样小区。
“咚咚咚!”一阵敲门声后,采样的第一户——九龙坡区广厦城小区某居民打开了房门。
“你好,我们是市十三人民医院的,我们接到通知……”
“你是打预防针的那个阿姨吧?”张芸芸话还未说完,对方已经认出来了。
身着防护服,头戴面屏,只能露出两只眼睛的张芸芸疑惑地问到:“我穿成这样,你都能认出来?”
“每次去接种,你都把我家小孩逗得哈哈大笑,我听出你的声音了。你不打预防针,改采核酸了?”
“都要干,我们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哈哈!”
婴儿车里的宝宝瞬间也跟着笑了起来,笑声充盈着整个屋子。伴随着笑声,张芸芸快速为这家人完成了核酸采样,转身又奔向了下一户。
像这样的上门核酸采样,只是张芸芸众多工作中平凡的一天;像张芸芸这样的“大白”,也仅仅是市十三院数百名医务人员中普通的一员。他们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工作日和节假日,穿着防护服穿梭于楼栋之间。他们没有天使的翅膀,只能徒步爬楼,来回奔波,但他们却有天使的心灵,愿意为居民的平安健康尽心尽力。
春光明媚时,他们在治疗室里打针输液;夜深人静时,他们在病房里来回穿梭;岁月安好时,他们深入小区开展居民建档、社区义诊;疫情严重时,他们化身“大白”,筑起健康防护墙……正是无数个“张芸芸”,用专业和爱心温暖每一位患者,用青春和热血铺就出市十三院的光明之路。
70年风雨,70年征程,70年恰是风华正茂。兴院强院,他们走在大路上。回首“老铁路”,展望新时代,市十三院人将传承“精诚行医、厚德为人”的拼搏精神,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地走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文/王小菊)
原标题: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物件”故事04|处方上的漫画
编辑:向娇
责编:黄蔷
审核: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