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墨韵 悦享校园
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好时节。在电子信息迅捷发展的今天,对于为什么要坚持读书,最好的答案之一就是: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抵达;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相遇。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因为阅读,我们得以看见世界——世间的冷暖、不屈的奋斗、历史的厚重……但看见的意义又不止于看见。每一次被字里行间的文字打动、每一本被读过的书,都在为我们蓄力,都是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拓宽和重新认识。正如杨绛先生所说,读书是为了让我们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读书作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借助阅读文字、图表、符号等来获得知识和经验,而教育也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来习得知识和经验。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教育,引领学生阅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读书之于教师,是保证他们拥有“源头活水”的良策。教师的职业幸福在学生的进步与个人的成长中得到双重体现。教师坚持读书,与教育大家对话,建立起教育的信仰,才能让自己更有灵性,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从而走出自己的教育特色之路。读书之于学生,会带给他们前行的力量。读书给予他们精神的慰藉,也补充和完善着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放眼京城,全民阅读如火如荼,读书被看作是至乐之事、至美之旅、至达之行、至享之源。在首都各中小学校,校园读书有了更新样态。从顶层设计到区校联动、从书香校园建设到家校协同育人、从数字赋能阅读到社会资源助力……无一不引导学生爱上读书。不仅如此,各区、各校还借助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同时,注重环境打造,让中小学校园变身“图书馆”、让教室变成“阅览室”。多举措综合发力,只为共同营造书香校园的浓厚氛围,提升阅读育人的实效。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凝聚书香力量,营造阅读氛围,同时融合阅读与书写,落实新课标中关于加强书写教育的要求,现代教育报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携手在北京市中小学联合开展了2023年“寻访首都书香墨韵校园”暨世界读书日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北京市中小学校的广泛参与,涌现出了一大批校园阅读经典案例。各学校通过阅读季、读书节、诗词大会、亲子阅读、项目式阅读、海量阅读工程、全学科阅读、跨学科阅读等方式,让读书成为校园最亮的一道风景。最是书香能致远,满城的书香正充盈在京城中小学校园的每个角落。文/本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