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将林徽因推进地狱的人,何尝不是最爱她的人,更是一个可怜人
“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唉!”——《赠林》
这是泰戈尔访华时送给林徽因的一首短诗
民国短短数十年间,论才子佳人最著名者,非徐志摩与林徽因莫属。
徐志摩,民国诗坛上最耀眼的新星,却行为荒诞,性气乖张,荒唐的决断铸就悲惨的结局,他用一生的哀怨,写就一首凄婉的诗歌;
林徽因,集美丽和智慧于一身,如同落入凡间的精灵,不但写得一手好诗歌,一篇好文章,还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了精彩绝伦的诗歌。
选择的不同,注定了人生的不同。
如果没有爱,一切都会与现实的结局不同。
但正因为有了爱,才有了那美丽而忧伤的人间四月天。
美不是天长地久,美是霎那的永恒。
当最有才的男人遇到美丽的女人,总是会发生一些情缘缠绵的爱情故事,然后幻化成几多温润的记忆,融化为几多雅健的风情,散落于历史的长河中!
其中每每为人们道来的便是林徽因、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四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今天就来听听不一样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吧!
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曾艳压一众民国女子,她究竟长得有多美
民国是一个女性非常活跃的时期,她们风华绝代,才貌双全,都有着传奇的人生和爱情。作为民国时期真正集美貌和才华于一身的伟大女性,林徽因是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和作家,她温和儒雅、坚定顽强,加上容貌秀美,成就其一身诗意的"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师,她作为一个女性,生于民国时期,由于家庭的开明、父亲的影响而与当代的女性成为截然不同的模样。在当代,女性的外表和内心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相反面,她们表面还维持着封建社会的懵懂,而内心却早想冲破这无边无际的牢笼。林徽因则是一个自出生就已经站在了牢笼之外的人。
只是,当她站在笼子外往里望去,却还是感到痛心疾首。因为牢笼里不仅有许许多多的陌生女性,还有生她的母亲。她的母亲何雪媛已经在牢中呆了太久,怎么拉都不肯出来。林徽因不仅无法将她拯救,还要反被她试图拉回人间地狱之中。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林徽因大概还是会出生在林家。1904年,林徽因出生在杭州一个思想复杂的家中。父亲林长民思想开放,曾留学过日本;而母亲是小商户家中的幺女,有些娇生惯养;祖父祖母都是清末的老人,还存留着晚清的封建思想。林徽因的出生给林长民带来了幸福,却使得祖父祖母惋惜,母亲担忧,因为他们都想尽快产出一个男孩。
很快,林徽因迎来了她的弟弟和妹妹。一家人在快乐的同时,有时也会生矛盾。任性的母亲因不擅理家,被祖母嫌弃,婆媳之间的战争自古以来就是无法调和的矛盾。在一次争吵中,母亲失手把弟弟摔死,这也成为了后期母亲悲剧的导火索。在长辈的离间和教唆中,父亲从此冷落了母亲,随后又娶一房,林徽因的母亲似乎被永远隔绝在这个家外,不被允许进来。
争吵、猜忌、嫉妒——林徽因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情感环境中度过的,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是她的父母。不过令人感到安慰的是,他的父亲并没有把怒火撒在她的头上,反而非常宠爱她,这大概是因为林徽因从幼年时起就乖巧懂事,过分成熟。
1920年,林徽因随父亲去欧洲,在那里见识到了书中才能够看到的天地。她渴望走出来,不想被禁锢在那个家中。当她经历学生时代后,她与梁思成订婚。彼时她正深陷徐志摩纠结痛苦的不伦之恋中无法自拔。但最终,她还是决定退出。因为她知道,如同自己的父母一样,过分强求的婚姻最终会掩藏爱情。
1928年,由于父亲过世,她不得不尽早成家,于是她决定与梁思成结婚。婚后,她将母亲一同接来抚养。虽然婚后的日子较为甜蜜,但是她与母亲的生活又激起幼时不快的回忆。她的母亲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甚至连一个女佣都无法管理。
她在与闺蜜的信件中写道:“我自己的母亲碰巧是个极其无能又爱管闲事的女人,而且她还是天下最没有耐性的人。刚才这又是为了女佣人。真正的问题在于我妈妈在不该和女佣人生气的时候生气,在不该惯着她的时候惯着她。还有就是过于没有耐性,让女佣人像钟表一样地做好日常工作但又必须告诫她改变我的吩咐,如此等等直到任何人都不能做任何事情。我经常和妈妈争吵,但这完全是傻冒和自找苦吃。”
可是林徽因无法任性地把母亲抛弃。母亲何雪媛是旧家庭出来的女人,身上没有谋生的手段,只能向菟丝子一样依赖着别人生存。刚开始是父亲,随后是丈夫,然后是儿子或女婿。直到林徽因死后,她的母亲与梁思成生活在一起,梁思成续娶后去世,她的母亲与梁思成续娶的林洙一起生活。
林徽因的母亲是这个时代抛弃了的人,但是林徽因不能够也将她抛弃,因为她只是被迫地降生在这样一个充满恶意的社会。在民国,与何雪媛一样的女人有很多,她们或是因追不上社会的新风气而被丈夫抛弃,或是因生出思想割裂开来的后代而一生抱憾,无论如何,这不是个人的悲哀,而是时代的悲哀。
而林徽因作为夹在这两个时代的女人,她能成就如此一番大事业,靠的是恒心和坚守。在打破僵局的同时,她又不会去将苦难推给别人,这样的性格与精神是令人敬佩的。
今天我给大家要分享就是她最经典的3首诗歌,可谓百读不厌。
一、《人间四月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篇鹅黄,
你象;新鲜初放芽的绿,
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们期待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这首诗,最经典的莫过于“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一段了。有人以为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但事实上,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她出生不久的孩子的。
二、《那一晚》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
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
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
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
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
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
天,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
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
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
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
蜜一般酿出那记忆的滋润。
那一天我要跨上带羽翼的箭,
望着你花园里射一个满弦。
那一天你要听到鸟般的歌唱,
那便是我静候着你的赞赏。
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乱的花影,
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
这首诗是林徽因对一段隐秘情感的真实、细腻的回溯,每一句都耐人寻味。与之相对应的,徐志摩也写了首《你去》,而且都极为优美,情感细腻,却又透露出些许忧伤。
三、《别丢掉》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 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持着那真
一样是月明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问那黑夜要回那句话——
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
这首诗是真真切切地写给徐志摩的,写于1932年,也就是徐志摩离世后不久,林徽因路过徐志摩的家乡,有感而作,还发表在当时的报刊上,以示悼念。这首诗最妙之处莫过于“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这几句了,情感真切,令人动容。
读林徽因的诗文,仿佛置身她的沙龙,倾听她的诉说,那优美灵澈的文字,透露出优雅高贵的气质,散发出摄人心魄的魅力。
一直都很喜欢林徽因,那样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活得明白,通透,待人待物又至情至性,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给朋友们推荐一套《林徽因文集》。
这套《林徽因文集》一共三册,包括的《你是那人间四月天》《若你安好,便是晴天》《爱上一座城》。
《你是那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的诗歌、散文集,她的诗曼妙飘逸,深情而真挚;她的散文热情洋溢,意蕴深长。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是林徽因的小说、戏剧、书信集,她的小说和戏剧,文字细腻,感动人心。她书信,特别是写给徐志摩、金岳霖、胡适、沈从文、傅斯年、费正清等文化名流的信,充满知性的妙语,真实呈现出一个至情至性的林徽因。
《爱上一座城》是林徽因的建筑学专著,用清新优美的文字介绍中国建筑的风格特征,别具风韵,读之,雕梁画柱间,让人如入画境。
有网友在读到这套书时评价说:“一直都很喜欢林徽因,那样一个风华绝代的女子,活的明白,通透,待人待物又至情至性,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这套书为印刷精美,装帧雅致,配得上林徽因这个风华绝代的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