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出鞘》:一出好看的黑暗喜剧

  文/耷子

  (作者耷子,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影评人,执行制片,江苏省电影电视评论学会理事;本文系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群星云集的好莱坞悬疑电影《利刃出鞘》,很容易让人想起“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众多经典小说,但导演莱恩·约翰逊试图消灭陈词滥调的野心,从影片的第一场戏就昭然若揭——端着托盘的女佣在开门的瞬间,发现了割喉而死的富豪主人哈伦老爷,当你下意识地等待托盘落地的那一声“咣当”时,女佣竟然在慌乱中扶稳了托盘!

  这一刻我们似乎预感到,《利刃出鞘》不会按常理出牌。

  《利刃出鞘》的故事起因和《高斯福德庄园》《八美图》之类的推理片如出一辙,一个名叫哈伦的富豪在85岁生日那天惨死。当他的死亡被裁定为自杀时,操着浓重南方口音的私家侦探博朗,来到了这个暗潮汹涌的庞大家族中——他怀疑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谋杀,两代人都有嫌疑。在影片前半个小时,我们会习惯性地认为,博朗无非会被设计成一个21世纪的大侦探波洛,通过寻找蛛丝马迹揭开这个家族的阴暗面,说不准还会融入殿堂级推理作家奎因的一些“调皮”伎俩,给观众带来出其不意的灵魂暴击,但事实还是出乎意料。

  导演在这部电影中所制造的悬疑效果,显现出了一种将真相与假象进行完美平衡的高超技艺。影片在保持老派本格推理作品风格的同时,加入了更为庞大而精密的情节铆钉,以避免叙事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种麻烦——在我们猜测什么事情即将发生前,这个家族的成员始终在不断地互相指责,线索在不断地延伸,我们的注意力当然也在翻飞位移。影片不仅只有单一的矛盾点在爆发,而是多个点顺势引爆,海量的必要信息勾织起了迂回曲折的情节网。

  从逻辑搭建方式上看,《利刃出鞘》和著名图版游戏《妙探寻凶》略有几分相似,但片中一个来自80年代电视剧《女作家与谋杀案》的画面暗示我们,当推理作家与真实生活中的谋杀案产生交集时,故事必然会产生更丰富的维度——死去的哈伦并不是一个道具,否则这个角色也没有必要邀请奥斯卡得主克里斯托弗·普卢默来扮演。剧本的有趣之处在于,它并没有把哈伦作为反面形象输出,与女护工的关系甚至令人动容,但事实上,这个料事如神的大家长才是孽之源。家族中的每个人看上去都充满了上流社会的无耻与自私,可你很难憎恨他们。从这个角度来看,博朗在结尾的那段咆哮说服力不足,戏剧效果略显勉强。

  《利刃出鞘》设计了排山倒海的对话,但它不是一出刻意制造理解障碍的推理闹剧,而是一部更黑暗、更紧凑的喜剧。影片充斥着勒索、不正当的商业交易和滥用药物的元素,甚至还巧妙讽刺了当下北美社会的现实风貌,这种当代意识的加入,也是影片在好莱坞口碑炸裂的原因之一。突显白人身份焦虑和精英阶层伪善的作品俯拾皆是,但《利刃出鞘》与众不同,因为处在暴风中心的女护工玛尔塔是一位偷渡客的后代。当哈伦的小儿子沃尔特告诫她,他可以用家族资源摆平其母亲移民的合法身份时,继承了哈伦遗产的玛尔塔给出了一句“利刃出鞘”的机智回应,浅白而又荒诞,却恰恰强化了影片在当下的特殊意味。

  这是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哈伦家族的所有人看起来都既放纵又俗气,精致的地毯和华丽的一切都说明了这个建筑的里里外外都是复杂的存在。包括丹尼尔·克雷格、杰米·李·柯蒂斯、托妮·科莱特、迈克尔·珊农、克里斯·埃文斯等一大帮演技派明星组成的表演阵容,贡献了极为娴熟的演技,让影片产生了一种貌似无懈可击的戏剧效果。

  不过,从角色本身的性格出发,剧本的实际体量还是没有办法承载如此爆棚的表演能量。家族成员与女护工的拉锯战、哈伦老爷更改遗嘱的动机、大女儿与父亲的关系等等,都没有显现出更极致的编排,使得当真相来临时,家族成员的行为走向缺少丰富性,浪费了壮观的前情铺垫。

  在全球范围内,侦探推理小说在书店和图书馆里依然很受欢迎,但好莱坞却避之唯恐不及。《利刃出鞘》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一次挑战——它对一种早已过时、实际上感觉又很酷的电影体裁进行了一次创意十足的再造。影片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它给人带来的新鲜感,在创作手法上几乎消除了艺术片和娱乐片之间的屏障。

  莱恩·约翰逊的上一部电影《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被骂得头破血流,但他依然知道如何用对细节的深情关注来取悦观众,因此才有了《利刃出鞘》,今年质量最高的好莱坞电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