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尽星河远 对话天地间
相信大家都看到过火箭发射过程的全方位跟踪报道,直播火箭发射画面中航天员们在舱内比“OK”手势反馈状态良好,工程师在发射指挥大厅内有条不紊地喊出自信的口令。“北京明白!”“USB雷达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激动之余,你是否会生出一连串的疑问?当火箭离开我们的视线之后,我们是如何知道火箭飞行是否正常?地面是如何精准追踪目标的?遥测信号又是什么呢?近日,记者走进北京航天驭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驭星”),揭秘人类与火箭之间的“对话”。
织密商业卫星测控网
航天驭星是国内首家开展商业化航天测运控技术研发、航天通信产品制造和航天器运营管理服务的商业航天公司。4月7日12时00分,航天驭星刚刚完成了成功发射的双曲线一号遥六运载火箭的全流程测控保障任务。双曲线一号遥六是航天驭星服务的第13发商业火箭,火箭起飞后,遥测数据成为地面人员了解火箭状态是否正常的唯一线索。
航天驭星联合创始人董玮告诉记者:“通过在全球部署卫星地面站,我们织密了一张测控范围能够覆盖欧洲、亚洲、南美洲、非洲大部分地区的国内最完善的商业卫星测控网。我们在天地之间搭建了一条高效、稳定、可靠的通信运输链路。借助该链路传来的数据信息,可以确定火箭及卫星在太空中的状态。火箭发射时,我们在飞控中心大屏上看到的火箭高清图像就是由卫星地球站收下来‘送’到我们眼前的。”
声音和图像传输只是“开胃菜”,航天测控系统的神功可不小。穿越天地间的“令”与“行”,都要靠航天测控系统来支撑,而整个过程就像“打电话”。地面测控站通过无线电波,发出“你在哪儿”的询问,火箭通过接收机接收到信号,再通过应答机以无线电波的形式反馈到卫星地面站。通过数次问答,工程师可以准确地知道火箭高度、火箭速度、飞行轨迹、弹道偏差等。
航天测控系统是天地联系的枢纽。无论是火箭,还是其他的航天器,要完成航天飞行任务,都离不开航天测控系统的配合与支持。航天驭星测控总体工程师程晓天介绍,测控系统主要就是将太空中的火箭、卫星等飞行器与地面的用户联系起来,用户通过测控系统去获取航天器的信息,接收数据,同时给卫星传递指令,实现对航天器的控制和应用。例如,一些卫星需要对地球某个城市拍照,那么地面人员需要计算好它的拍照时间、位置,然后制作成控制指令发送给卫星,这样它就能按照要求进行拍照。
除了能够为火箭提供测控服务,航天测控系统还提供火箭视角高清视频的实时回传服务。这些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航天驭星地面系统的支持。目前,航天驭星在国内建设了以“东北、西北、南部”三角为骨干,中部作补充的地面站网,并与南非、肯尼亚、阿根廷构成了全球大三角地面站网布局,配备了60余套多口径的地面站设备,打造了覆盖全球的数据接收和信息传输网络。
建设首个第三方商业卫星 智能运营中心
航天驭星成立于2016年,是国家高新技术和中关村高新技术“双高”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京市卫星互联网重点企业,是国内领先的商业航天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和运营商。航天驭星有一支来自中国航天“国家队”的老队伍,创始人以及其核心员工团队有着十几年从事航天事业的核心技术和丰富经验。
航天驭星通过建设地面站、遥感卫星定标场、空间望远镜等全球化的航天产业基础设施,为用户提供卫星频率协调与发射许可申请、卫星测运控数传一体化服务、卫星寿命周期空间安全服务与遥感卫星定标服务等一揽子解决方案,让卫星在轨使用更加方便。目前,已经为中国四维高景一号,吉林一号、交通部VDES卫星、武汉大学珞珈系列卫星,谷神星一号系列火箭在内的223颗星、箭提供了服务。
“卫星产业的本质是数据服务,我们发卫星是为了获取数据或者是传输数据。那么,航天驭星的作用就是在卫星上天之后,帮助卫星运营商去监测卫星的状态,发送指令控制和管理卫星,并把卫星的数据接收下来,方便各行业的用户去使用卫星。航天驭星担任的就是卫星数据天地交互的中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航天驭星联合创始人董玮告诉记者。
作为商业卫星测控领域的开拓者,航天驭星服务了国内首个采用商业测控的卫星——“八一少年行”卫星,建设了国内首个第三方商业卫星地面站,取得了国内首个商业卫星地面站电台执照,建设了首个第三方商业卫星智能运营中心。航天驭星依托智慧卫星运营云平台和严谨细实的航天精神,不但与传统航天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也是商业航天企业值得信赖的战略合作伙伴。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梦想探索宇宙,也正是有了这些太空的“守望者”,我们才有可能不断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作为在海淀的高新技术企业,航天驭星有了仰望星空的能力。航天驭星用实力托举梦想,用实践践行初心,用卓越回馈社会,为商业航天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记者 毕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