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时说真话与交往时说假话
人们加入某种宗教,感觉身心愉悦,精神焕发,如果回到社会中,还是过以前的生活,就会感觉不是很美好。其实,只是他们在忏悔时说了真话,而在社会交往中说了假话。
大多数人都不会忏悔,只会在成长过程中说谎话。小时候说谎话是为了自保,为了安全的需要,在成长过程中,学会说假话,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慢慢把说谎当成一种习惯,并且随口而出,脸不红心不跳,还笑话那些不会说谎的人,以为他们“冥顽不通事务”,根本不能适应日益多变的社会环境。其实,说谎并不是没有一点心理变化,而是会产生恶劣的后果。电影《手机》中的严守一就是那样,从说第一个谎开始,就已经跑偏了,也已经给自己下好了套。要想圆谎,就要接着说谎,即便撒谎时故作镇定,脸不红心不跳,也不能最终掩盖谎言,反而会被戳穿。
说谎的人心里很累,必须要圆谎,甚至要别人帮着自己圆谎。有男人夜不归宿,要朋友给自己圆谎,就说在朋友家,尤其是妻子打电话问朋友的时候,朋友一定要说在自己家。而他自己究竟干什么去了,朋友就不知道了,即便知道,也不能说真话。人际交往就是这么回事,始终会有一些人与人之间的小秘密被刻意隐藏,甚至自己办了什么亏心事,也要善于隐藏,不能暴露出来,更不能让别人看了笑话。于是,日积月累,办了亏心事的人就会形成一定的心理负担,甚至为此而惴惴不安,一旦涉及那些事就要遮遮掩掩,“王顾左右而言他”,甚至不置一词。即便别人不说,自己也知道办了什么亏心事,会成为心理郁积的情绪之结,并不容易解开。如果他们到佛前忏悔,或者到教堂忏悔,就会把心里的情绪之结解开,会觉得比较舒坦了。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说谎的人、刻意隐瞒事实真相的人都有些心理问题,并非如表面装的那样镇定,也并非如人们传说的那样获得了巨额利益之后觉得舒坦。人们在说谎的时候,是知道自己说谎的,只要知道就已经通达神明,而所谓的神明就是自己的潜意识。如果有因果报应思想的人说谎了,就会等待惩罚的到来,后来就不会说谎。而没有这种思想的人居多,说谎毫不迟疑,甚至形成一种习惯,也就让人无可奈何了。人们大多数都在说谎,都在虚与委蛇,慢慢地就会显出一些虚伪和矫饰,会在公开场合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在私下里说一些真心话。而他们说的冠冕堂皇的话和真心话正好意思相反,把自己变成了“两面人”。
长期说谎就会出现问题,需要予以纠正。可是人在社会中,随波逐流,不可能每个人都能纠正自己,而是会产生心结。于是,他们会进入宗教,学会忏悔,通过忏悔来“赎罪”,就是请求神的宽恕。而所谓的神是什么,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其实,忏悔就是和潜意识沟通,获得潜意识原谅。于是,忏悔时必须说真话,哪怕是很龌龊的话,从来不敢说,闷在心里,也要在忏悔的时候说出来。在佛前小声忏悔,僧人听不到,而在教堂忏悔,隔壁会有神父在听。佛像不会暴露忏悔之人的真心话;神父会保密,也不会暴露忏悔之人的真心话。如此一来,忏悔之人就变得比较放心了,把心里的苦痛倒出来,感觉轻松愉快。尤其是以前说谎落下的毛病,都可以在忏悔中消除。
在天使们看来人间就是炼狱,在仙人们看来,人间也是炼狱。不然,为什么仙人要到人间渡劫呢?人们说着不同的语言,还要说谎,互相欺骗,没有真心话,即便有人自以为说了真心话,也不一定有人相信。社会化进程中,人们慢慢学会了如何适应社会,如何赚钱养活自己。而一旦社会化程度发展得很高,人们就会褪去生物的一些本能,不会说真话了,而是谎话连篇,说多了连自己都相信了。尤其是一些公开场合说的话,挂的标语,人们都相信了。其实,并不能算作真话。
人们在社会中生存久了,看到的、听到的都是一些假话,说真话的人被关起来了,甚至有的被诊断为精神病,也就没人说真话了。大家都会说天气很好,环境很好,人们关系也很好,不愁吃喝,还乱想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干啥?
可是,善良的人总是有的,认为自己说了谎话,心里惴惴不安,就要到寺庙或者教堂忏悔,忏悔过后,仿佛移去了内心的一片乌云。只是,当他们再次进入社会的时候,还是会说谎话,不然还真的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当受不了的时候,就又会忏悔。可以说,忏悔是释放情绪的好方法,也是消解说谎带来的负罪感的好方法。真的忏悔并不需要到佛殿和教堂,而是随时随地就可以。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其实,就是一种忏悔,而且每天都有,可以塑造完美人格。
如果不知道忏悔,只知道说谎获取利益,就真的无药可救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