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版《刺客信条》登陆NS,对于任天堂来说意味着什么?
“云游戏”对于任天堂乃至整个游戏界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意义,这个技术将带来颠覆性的游戏体验方式,也可能成为老任引进第三方3A大作的曲线救国良策。
昨天清晨6点,很多人都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推迟一周的任天堂直面会终于如期而至。这是任系平台在年末商战前的最后一次大爆料,老任自然也是下足了工夫。直面会中既公布了经典重制的《超级马里奥兄弟U:豪华版》,还有首次公开的《路易的鬼屋3》、《动物之森》等新作,此外大乱斗限定主机、在线会员、甚至FC样式的NS手柄也都纷纷登场。
另一方面,不少第三方游戏也在直面会轮番亮相,相信大家也都注意到了——即将于下月发售的《刺客信条:奥德赛》竟然赫然在列,它在发布会上公布的画面是这样的:
实际运行画面是这样的:
这么流畅?不可思议啊!
鉴于目前NS吊车尾的性能和老任的一贯平台策略,要在Switch上运行最新3A画质的大作几乎是件不可能任务,或者说得阉割成什么样才能保证运行流畅。但阿育这次却把自家年度大作搬到NS上,而且演示效果还非常不错的。这并不是唬人,只是因为老任和阿育略施小计用了点“魔法”——云串流模式。
“云游戏”是什么鬼?
就在今年在E3展的前一周,育碧CEO Yves Guillemot曾放话:“最多再经历一个世代的主机,所有的游戏都会成为云游戏,是的,所有的游戏。”能让这位业界大佬如此看好的技术自然不是等闲之物,实际上它的概念并不算新鲜,借助“云串流技术”的游戏功能在互联网界已风风火火地搞了好些年,只不过这次大家似乎意识到了——这可能是未来我们玩游戏的进阶形态。
“小老弟,不用怀疑,这话是我说的”
简单来说,“云游戏”就是透过远程服务器串流的方式玩游戏。首先,官方或平台的游戏服务器运行你游玩的游戏,然后通过网络把画面实时传输到玩家的个人显示设备上,你再通过输入手段与远端服务器传达操作信息,而嫁接游戏与玩家之间的桥梁只是网络信号。
它的优势很明显,游戏是运行在厂商的远程服务器上,对玩家的设备性能几乎没有什么要求,只需一个显示设备(以及基础的软硬件匹配)用来接收视频和音频,和一个操作设备作反馈即可。如果还不能理解,你可以想象下坐在电脑面前观看一个主播玩特效全开的《古墓丽影:暗影》,直播的一切操作都基于你的指令,运行游戏的RTX 2080ti煤气灶由她提供。当然如果你玩得开心,记得给按时为主播刷一波礼物(也就是厂商和平台收取的服务费用)。
再直接一点,就是你用QQ远程操控对方的电脑
“云游戏”的现状
最早在2009年的旧金山游戏开发者大会上,云游戏的先行者OnLive首次亮相,它拉来了EA、育碧、Take-Two等大厂专门助阵,一时间不少第三方大作都宣布支持这个平台。为发展业务,OnLive再后来还专门开发了主机和手柄,按月收费的会员服务也不算贵。
遗憾的是这位先行者在2015年倒下了,不过他的践行是有价值的,随后索尼收购了OnLive并组建为转为自家的PlayStation Now——专属于PS平台的云游戏服务。
兴盛一时的OnLive
你可以在PS4上任意玩PS3游戏,对于不向下兼容的PS平台来说也是“曲线救国”
最初索尼把PS Now服务应用在PS4、PSV和电视上,玩家通过网络串流能玩到上世代主机PS3的游戏。这项服务在2016年8月支持PC,又在2017年初取消对PSV和电视的支持。整体上来说,玩家只需按时付出一定租金(订阅服务费)就能玩到库里所有游戏,在国外有着不错的市场。
不仅索尼看上这块领域,包括亚马逊、谷歌、腾讯、阿里巴巴、Steam等IT巨擎也都不同程度的涉足“云串流技术”。作为索尼在游戏主机业务上老对手的微软,也有很多动作,比如他们运营多年的WIN 10与Xbox平台的“Xbox Game Pass”服务。
XGP是一项数字游戏租赁业务,玩家付出一定月租,然后就能从游戏库中下载游戏到Xbox上游玩。和“云游戏”的不同点在于,XGP用户必须要有一台负担游戏运行的设备;共同点是订阅服务制,一旦你取消续费就会失去库里的所有游戏。当然,目前Xbox这个和“云串流”有着本质的不同,但不代表微软没有这方面的野心。今年E3上,Xbox大佬菲尔·斯宾塞透露下一代Xbox主机可能会有两台,其中一个将主打“云游戏”服务,XGP不断扩充阵容似乎就是在为未来做准备。
Steam的云串流对国内玩家来说是最亲民的
这是Steam家庭串流的原理
整个游戏市场都对“云游戏”的憧憬,并不是空穴来风。数字化服务是互联网市场的发展方向, Netflix就依靠视频订阅服务赚得盆满钵满,游戏厂商们也希望以租赁性质的服务来提高用户粘性,将市场带向美好的明天。
而三大主机阵容中,任天堂算是行动最为迟缓的。不过从最近的表现来看,老任对“云游戏”的渴望度,甚至超过了Playstation和Xbox。
“云游戏”和Switch的亲密接触
昨天登陆NS的《刺客信条:奥德赛》“云版”并不是平台首例,早在今年5月Capcom就把《生化危机7》的云版端上了NS。
NS版本生化7的客户端仅45MB,收费是2000日元游玩180天,游戏内容包含本体和DLC。游玩需求只有一条:全程联网且网络要求较高,官方推荐Wi-Fi 802.11ac 5GHz或网线直连(需另购适配器)。游戏实际效果好不好全取决于玩家的网络状况。
无独有偶,这次《刺客信条:奥德赛》同样只支持日本地区(日服),本作的收费是8400日元买断,一天游玩券则卖730日元。
看到这价格,一些玩家心里是不是有一万只草泥马在奔腾?我真想替你说一句GTMD育碧(没准是老任?),有这么多钱我为什么不买实体版?
但你再想想,如果不通过“云串流”的处理方式,你的初代NS应该一辈子都玩不到2018年的刺客信条,或者同级别画质的大作。而老任在这段时间加大对云串流的“支持、试探、践行”也是被逼无奈,云服务带来的利好因素不容忽视,让我们来简单梳理一番:
1、“云游戏”能无视机能和平台的限制,连PC都可以畅玩PS3的游戏,理论上NS自然也能畅玩1080P+60帧的3A(掌机只支持720p哦),同时画面上不做妥协。当然,前提是你的网速非常牛逼,和服务器的连接要非常流畅。
2、不需要下载完整游戏文件,极大节省硬盘空间。NS自带的32G内存在钟爱下载版游戏的玩家手里显得捉襟见肘,最近的《NBA 2K19》就需要31.5G内存,数字版玩家以后的SD卡估计不比实体卡带少。
3、理论上“云游戏”能节省机器损耗,特别是NS掌机模式,如果不需要GPU来处理画面,续航必然增强。
敲下重点啊,“云游戏”能解决NS目前的两大难题——第三方3A大作阵容以及存储空间不足。目前第三方大厂对NS的态度很明显,移植冷饭可以给你,要我给你当季大作?
众多第三方大厂中对老任最上心的无疑是B社,先后把《毁灭战士4》、《德军总部:新秩序》和《老滚5》移植到了NS上,将来还有《毁灭战士:永恒》,和老任的真挚基情无需旁人猜测。
但即便如此,B社仍是花了大量时间和资源投入移植工作,这几款作品的实际表现都差强人意,NS主机羸弱的机能决定了3A大作的天花板。
所以老任现在这时候推进“云游戏”也是在曲线救国,任系主机曾背负着“第三方坟墓”的恶名,即便过去可以凭借第一方IP大杀四方,但看看今年的NS阵容——他们不希望继续保持这一头衔。
这一步还不能走的太快。索尼走了这么久,PS Now依然不成气候;微软也想搞,也还只是在起步阶段。究其原因,“云游戏”的技术和运用尚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1、游戏质量取决于玩家的网络状况和服务器的架设,没有实体媒介支持的“云游戏”容易受到网络波动影响体验。最常见的情况就是网络延迟影响玩家输入指令后的反馈时间。
2、游戏画面渲染的质量取决于网络带宽,游戏数据从发出方传输到玩家现实设备上会消耗大量带宽。如果带宽不足,显示画面会遭受影响,和看直播时画面“糊”掉一个效果。
3、“云游戏”的基础是发出方的信息源,玩家只能花钱租用。换取话说,当你的使用期结束或厂商停止服务,你都无法再进行游戏。这一条件比数字版要苛刻。
国内早有些第三方尝试“云游戏”
4、对运行“云游戏”一方的设备投入需求较高,并且难以处理总服务器数量。如果服务器过少,当玩家大量涌入会影响体验;搭载服务器过多,则闲置时浪费成本。难以预计的成本也是老任为什么目前只在日本Eshop提供“云”版的原因。
5、玩家得连接网络才能游戏,这是“云游戏”和实体与数字版游戏的最大区别,网络是硬性条件。如果NS选择了它,那也就代表和便携性无缘,或是只能在优质WIFI环境下游玩。
时下NS平台缺乏3A大作也是难以根除的毒瘤,“云游戏”看上去是有着决定未来NS在第三方市场的命运。即便是最铁杆的任饭玩家,想必也不可能只满足于任氏游戏大礼包,尝多了红绿搭配的小清新,偶尔也得来点重口味。
像“大表哥”这种对NS就一个态度:臣妾做不到啊
目前,游戏市场以外的娱乐行业也在如火如荼地打造自家云服务,Hulu和Netflix已成功用实力证明把订阅云服务投入市场是可行的。而游戏市场又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群体,其他几家都暗流涌动发展多年,现在才上路的老任,也算是走出了千里之行的第一步。
想像一下,你可以泡杯咖啡卧在沙发上,捧着Switch在《刺客信条:奥德赛》中看看风景,或者在《黑色行动4》中感受“天命圈”的紧张刺激,享受周末悠闲的午后时光,这样的体验还是挺令人向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