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益能:小孩积食不轻视!严重还会影响生长发育!

  孩子由于年龄关系,肠道和脾胃的发育仍未完善。后天脾胃尚未发育完善的阶段,未充分消化的秽物积聚、堵塞在肠道,称为“积食”。积食是指未被充分消化的食物残渣在肠道中积聚而未能排出。这种情况会导致宝宝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同时也会让宝宝有不舒服的感觉。而肠道的堵塞会带来一系列危害,比如腹胀、食欲下降、大便不通等问题。积食问题在婴幼儿身上比较普遍。

  图片来源网络

  宝宝积食,普遍有以下几种症状:一:睡觉不安分:宝宝睡觉的时候,如果表现地非常不安分,比如睡一会儿就哭闹、睡觉的时候翻来覆去、睡眠时长缩短等,就可能是因为积食了。宝宝积食的时候,小肚肚会因为食物的异常滞留而感觉很不舒服,会让孩子感觉比较难受。从而让宝宝无法安稳睡觉。二:宝宝手脚心温度升高宝宝积食的一个明显症状就是孩子的手脚心发热,我们经常会发现宝宝总是想要将手脚伸出被子外面,这种情况睡觉时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这时候家长们应该看看宝宝的手脚心是不是发热,如果是,那么有可能是积食了。三:宝宝口腔气味难闻宝宝积食口腔中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异味,尤其是在宝宝睡醒后,就能够明显地闻到酸臭味。有时候还会出现流涎多、舌苔发黄等症状,家长应及时关注并重视起来。四:宝宝胃口差,不想吃。如果我们发现宝宝吃饭的时候并没有那么积极了,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抵触的反应,那就要注意孩子是不是积食了。因为积食肠胃中的食物量是很大的,饱腹感是较强的,孩子便会不思饮食。那么,孩子积食会有什么影响呢?长期积食会造成脾虚,对孩子的危害,大致分为两类。1.营养不良脾的工作是吸收运化食物,向五脏六腑输送营养,可以说脾胃就是孩子抵抗力的根本。孩子脾虚了工作能力就会下降,吃再多食物的营养也不能够被身体吸收。这就是为什么孩子每天吃得好,却还长不好的原因。长期积食的孩子,多半会有贫血。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生血的重要脏器。所以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积食,没有及时调理,孩子就容易出现血虚。2.反复生病容易发烧:积食产内热,容易引起积食发烧。容易咳嗽: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积食伤脾,脾虚生痰,痰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容易便秘:积食伤脾,脾胃动力不足无法推动大便排出,形成便秘。容易腹泻:脾虚影响运化功能,运化无力可能出现吃什么拉什么的腹泻。造成孩子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荨麻疹等,让孩子疼痒难耐,异常难受,整完睡不好觉。严重的还会导致贫血。所以作为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贫血,一定要重视起来。所以生活中家长一定不要做这些容易导致孩子“积食”的行为 :在中医理论中,”积食“是指由于饮食过多,损伤脾胃,而造成的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你家存在下面几种情况,可能就会导致孩子出现常说的“积食”表现。1.家长过度喂养或追着孩子喂饭、强迫孩子吃饭,孩子吃撑了,给身体带来负担;2.给孩子吃太多辛辣和高脂肪食物;3.毫不限制孩子喝碳酸饮料、吃柑橘类食物(可能诱发胃食管反流或胃灼热);4.孩子感染了肠道相关疾病或内心压力过大。家长们该怎么做从而尽量避免宝宝积食呢?为了更好的保护宝宝的肠胃健康,建议注意以下3点!1.饮食要清淡节后进食以软、温、素、鲜为原则,让肠胃得到休息、调整。饭后添加适当的水果,促进肠胃 “过渡”回正常状态。2.饮食要规律家长需要循序渐进,引导孩子扭转过来,定时、定量给孩子进食,不吃或少吃零食。3.必要时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肠道除了能帮助消化,还是身体最大的免疫器官,维持着身体健康。当饮食结构不健康、或者孩子本身处于病里状态免疫下降时,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衡,有害菌比例增加,致使孩子出现腹痛、腹泻、便秘等问题。这时候,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补充益生菌,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治疗因肠道菌群失衡引起的疾病。如果孩子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已经正常了,就不用吃。

  图片来源网络

  另外,还有些家长比较喜欢给孩子做推拿来进行日常保健,比如摩腹、捏脊、揉足三里等。无论何种方法,只要对孩子健康有帮助,都是有价值的,但是如果发现孩子症状总不好,或者精神状态越来越来越不好,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