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车轮滚滚”支前忙 今朝“行业拥军”路子宽“小推车精神”走进新时代——江苏
原标题:当年“车轮滚滚”支前忙 今朝“行业拥军”路子宽“小推车精神”走进新时代——江苏省徐州市推进双拥工作创新实践的启示
题图照片:江苏省徐州市双拥办提供
拥军支前聚焦部队练兵备战
头等大事一天都不能等
前些天,江苏省徐州市下辖新沂市双拥工作负责人韩杰带领交通局工作人员、相关街道和村委干部专程赶到第71集团军某部现地勘查,现场办公。原来,该部因训练和战备需要,提出拓宽营区门前的战备路。
该部移防进驻之初,面临两大难题:一是重型装备多,进出各营区的道路亟待维修;一是装甲训练跑道部分地段被占用。新沂市委市政府领导了解情况后当场表态:“支持部队解决好战备训练难题是头等大事,一天都不能等。”第二天工程队进驻开工,很快打通了装甲训练跑道。
淮海战役中,我军投入兵力60余万人,支前民工达543万余人,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比例高达1∶9.05。陈毅元帅当年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进入新时代,作为当年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徐州市所辖5个市辖区、3个县、2个代管县级市大力传承和发扬“小推车精神”,拥军支前工作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著名的“十人桥”精神发源地,就在新沂市。淮海战役期间,10名新沂勇士用肩扛木梯保证部队渡河。这些年,徐州市9次、新沂市2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徐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赵忠德介绍,全市各地都有一份拥军支前“解难清单”,挂账销号从不拖延。去年,云龙区为空军某部扩建重修一条战备要道,7根架空线路全部入地,大型装备车辆从此畅通无阻。
智力拥军助力基层人才培养
继续教育办成特色案例
2020年7月,东部战区海军徐州舰声呐兵、中士傅莉辉经过2年半学习和考核,获得徐州工程学院专科学历,同年9月又报考了专升本。如今,实现学历升级的他,已经成长为专业骨干。
2016年初,徐州工程学院与徐州舰签订官兵学历教育协议,探索“智力拥军、送学上舰”继续教育办学模式。“‘送学上舰’并不容易。”徐州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唐翔回忆,按照江苏省成人教育相关规定,报考者首先要有江苏户籍,徐州舰虽以徐州命名,但舰上官兵来自全国各地。2016年6月,徐州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决议,决定授予海军徐州舰全体官兵“徐州市荣誉市民”称号,户籍难题迎刃而解。
当年,淮海战役支前,军地双方提出“把民工队当成学校办”的口号,运用民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教育。如今,智力拥军助力“把军营办成大学校”,以新的传承续写新的篇章。
徐州舰经常出海执行战备训练任务,徐州工程学院因“舰”制宜打造线上线下并用的混合教学模式。“这几年,我们不断推进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精准对接,助力徐州舰官兵从学历升级向能力升级的转型。”该院计算机学院教研室主任孙金萍说。
截至今年4月,徐州工程学院已为徐州舰培养大学生士兵293人,其中24人次立功受奖,117人次被评为先进。更令人欣喜的是,徐州工程学院军地两用人才培养模式,还入选教育部高校继续教育特色案例。
退役军人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志愿行动一群带动一片
“各位居民切记牢,防火防盗不能忘……”每天晚上入睡前,徐州市云龙区昆仑社区的老兵志愿服务队队员郭述福,总会雷打不动地在社区安全巡查,提醒居民关好门窗,确保用水用电安全。
郭述福今年66岁,是老兵志愿服务队中年纪最大的队员。在昆仑社区,像郭述福这样的退役军人还有不少,他们依托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参加各项志愿服务行动,参与社会基层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退役军人搭把手,社区治理更高效。”云龙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原局长吴书强解释说,“我们聚力打造‘荣戎融’模式,就是要充分发挥退役军人群体的模范带头作用,使广大退役军人不仅是服务对象,更是服务主体。”
当年,淮海大决战,“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忙支前”。如今,一人辐射一群,一群带动一片。“退役军人及家属参与社区治理,探索形成‘荣戎融’模式并在全市推广。”昆仑社区党支部书记、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袁龙旭说。
放眼整个徐州市,退役军人身先士卒,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打响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淮海战役”。令人欣喜的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军民,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广大军民生活工作更加舒心、更加安宁、更加幸福。走进徐州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布置的“戎耀徐州”主题展厅,可以看到,“尊崇荣誉、集聚戎耀、全面融合”的经验和做法正在多维度展现。
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英雄名字融入城市印记
58年前,一名战士在即将爆炸的炸药包前纵身一跃,用年仅23岁的生命掩护了现场12名民兵和武装干部。他就是驻徐州某部工兵连战士王杰。
58年后,走在徐州市街头,随处可见有关王杰的城市印记。王杰广场、王杰小学、王杰中学、王杰邮局、王杰社区、王杰派出所……在这座英雄的城市,王杰精神的基因在传承,王杰精神的血液在流淌。
2021年9月29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发布,王杰精神名列其中。王杰精神的爱民情怀与小推车精神的拥军情怀相映生辉,奏响新时代双拥的华彩乐章,成为徐州市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特色品牌。
王杰纵身一跃的雕塑前,王杰小学校长李令斌告诉记者:“王杰是一名普通的战士,也是时代的英雄。时代在变化,但我们教书育人的使命和责任不能变,传承王杰精神的任务不能变。”
“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2020年8月,王杰派出所所在的云龙分局成立了“警营王杰班”。这个班由王杰生前所在部队退役的52名民警组成。他们立足本职,努力当好“两不怕、三不伸手”王杰精神的讲述者、传承者、践行者。
走进王杰生前所在部队,我们更为“英雄传人”传承英雄精神的点点滴滴而感动:每年新兵入伍,第一件事是参观“王杰事迹陈列馆”,读第一本书是《王杰日记故事选》,上第一堂课是“弘扬‘两不怕’精神,当好王杰传人”。(牛庆怀 李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