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那个判处张扣扣死刑的法官,如今终因腐败,也锒铛入狱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大佬驿站

  他头上悬着的那把剑,用得好可以助他步步高升,用不好,便会因此殒命。

  连杀三人事件

  2018年2月15日

  ,这天是

  除夕

  ,百姓们都在共同迎接这个对于我国来说最重要的节日。城市里、村镇中,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无数家庭合家欢乐热闹非凡。可在

  陕西省汉中市

  的一个小山村里,却发生了一起

  骇人听闻的惨案

  地面上喷洒的血迹殷红无比,与红灯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被害人共有

  三个

  ,分别是父亲

  王自新

  、大儿子

  王校军

  和三儿子

  王正军

  。凶手在作案之后还返回王家,一把火烧了停在王家院子里的小轿车,之后便

  逃之夭夭

  警方接到报案后迅速赶到现场,经过

  现场勘查

  和现场目击村民的证词,很快便锁定了犯罪嫌疑人

  张扣扣

  。原来张家和王家的是村里

  多年的邻居

  ,两家仅有一墙之隔。案发当天,大部分村民都去山上烧香祭祖了,张、王两家也不例外。

  

  张扣扣

  张扣扣的父亲张福如先带着姐姐张丽波上坟去了,而张扣扣却独自留在家中洗衣服。在阳台上晾晒之时,他看到了王家人开着小轿车回来了,他们父子几人说说笑笑,看起来非常和睦。可这一幕深深刺痛了张扣扣的内心,他的思绪不禁回到了二十二年前的那个中午。

  当时她的母亲

  汪秀萍

  路过王家门口,正巧与站在门口的王家二儿子王富军

  打了个照面

  。许是想起了什么他们家

  做过的缺德事

  ,汪秀萍便朝王富军吐了口口水,但是没有吐在他身上。王富军见状立刻冲了上去,对着汪秀萍的脸就是

  一耳光

  ,打得汪秀萍晕头转向。

  反应过来之后,汪秀萍和王富军

  扭打

  在了一起。因为王富军当时还是个

  年轻的小伙子

  ,所以力气比汪秀萍大得多。他的双手死死地抓住汪秀萍脑袋两边的头发,不停地用力晃动。听到屋外的动静之后,王自新和王正军便

  拿着家伙

  从里屋跑了出来。

  

  王富军

  张福如见状也叫上了儿子和女儿,两家人一见面气氛就变得

  剑拔弩张

  ,张扣扣看到自己的母亲被几个大男人这么欺负,明知道自己打不过他们的前提下还是冲了上去。他拿着烧火棍,不停地挥舞:

  “你们不准欺负我妈!”

  就这样从一开始的两人扭打变成了

  两家人的战争

  ,场面也越来越不受控制。汪秀萍看到年幼的儿子和女儿被王家人打倒在地,

  护子心切

  的她一把夺过女儿手中的铁匾,对着王家三儿子王正军的

  脑袋

  挥去。

  这一下打中了王正军的

  左脸和左额

  ,这一举让十六七岁的王正军愤怒不已。他握紧了手中的棍棒,对着汪秀萍的脑袋狠狠地挥去。他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他的大哥王校军大声地说:

  “往死里打,打死了我扛着”。

  

  张扣扣指认现场

  王富军的话无疑给心智尚未成熟的王正军注入了

  一剂强心针

  ,他毫不犹豫地出手,可这一棒却让汪秀萍再也没有站起来。张扣扣看到母亲倒下,他连滚带爬地蹒跚到汪秀萍身边,抱着

  血流如注

  的母亲失声痛哭。

  不知这一棍用了多大的力气,汪秀萍

  满脸是血

  ,汩汩流出的血液流进了她的嘴巴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没过多久,张扣扣怀里的人身子渐渐僵直,她的手也无力地垂了下去。

  汪秀萍死了,死在了几十年邻居的手上。

  张扣扣当时就发了

  毒誓

  :“我一定要为我妈报仇!这个仇不报我誓不为人!”

  宣判合理吗?

  围观的村民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便让人通知了

  村支书

  。等他赶到的时候汪秀萍早已死去多时,王家三人还

  不屑地

  站在路边。村支书马上报了警,警方很快到达了现场。因为没有合适的场地,所以警察就当街对汪秀萍进行了尸检。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

  当街尸检

  

  张福如

  这也是我弄不明白的一个奇葩行为,难道不需要对死者保持尊重吗?如果有懂的大佬可以在评论区对我指正,我是真的不能理解。因为是头部受创,所以法医决定

  现场开颅

  。当小小的张扣扣艰难地挤过一层一层的吃瓜群众时,他竟然看到了母亲的头颅顶端

  被人锯开

  血淋淋的场景

  并没有让他觉得恶心,而是感到非常地愤怒,那个时候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誓言,一定要让王家人血债血偿。经过警方的调查,很快便确定了

  行凶者

  系王正军。但因为

  未满十八周岁

  ,所以法院只判处了他七年有期徒刑,事实上他只坐了

  三年

  牢就被放出来了。

  在赔偿方面,张福如向王家索赔丧葬费、赡养费、抚养费、死亡补偿等25万元。而法院最终判决的金额只有9639.3元,除去王家之前已经支付过的丧葬费8139.3元,张家最后只拿到了1500元的赔偿金。此案的法官正是之后因贪污受贿被警方逮捕的曹建国。

  

  当兵时期的张扣扣

  对于最后给出的如此

  低额的赔偿金

  ,法院给出的解释是

  王家条件不好

  ,只能给出这么多。对此张家人虽然心有不满,但最后没有上诉,因为这个家已经支离破碎了。其实在看之前央视对张丽波、张福如的采访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个案子似乎还有一些

  隐情

  比如张扣扣的姐姐张丽波说,当时她亲眼看到是

  王富军动手

  打的母亲才致她死亡。可是后来竟然有很多人

  作假证

  ,原因有二。第一个原因是王校军在案发的

  1996年8月

  时,他已经是

  庙坝乡政府的党政办主任

  张丽波的原话

  说就是:“很多人都出来作假证,你知道为什么吗?人家儿子当官,在农村谁家儿子当官我向着谁说话,这是个事实!假如说我爸爸的儿子要是当官的话,老百姓都向着我们说话!”第二,为什么最后是

  小儿子王正军

  入狱呢?

  

  另一案件中只有12岁的杀母犯

  张福如怀疑这是为了让王富军不受影响,因为我国法律对待未成年人

  比较宽容

  ,所以拉了还没到18岁的王正军背了黑锅。这两个信息非常关键,整个案子确实

  疑点重重

  。张家人虽然心中不服,但奈何

  斗不过

  王家,只好作罢。

  初中毕业之后的张扣扣没有再

  继续念书

  ,而是应招入伍成为了一名

  人民子弟兵

  。在训练中他比常人都要刻苦,深受班长和战友的喜爱。在被问到为什么要入伍的时候,张扣扣坚毅的眼神丝毫没有动摇,他大声的说:

  “强身健体!为母报仇!”

  无论过去了多少年,母亲

  惨死的景象

  他都无法忘怀,报仇的火焰每时每刻都在燃烧。退伍之后,张扣扣留在了家里,那年除夕,他终于按捺不住。见王家人上坟,他把

  别在腰间,偷偷地跟了上去。

  

  法庭上的张扣扣

  在王家几人走到

  村委会

  的时候,躲在暗处的张扣扣迅速锁定了

  王校军的位置

  。他握住刀弓起身,快速地向他冲去。他神不知鬼不觉地站在了王校军的背后,一手控制住他的头,另一只手干脆利索地

  抹了脖子

  他的下手

  又狠又稳

  ,鲜血立刻喷涌而出。但他并没有停手,接着又在他的

  腹部和胸口

  连刺很多刀,王正军卒。出了命案后街道上瞬间乱作一团,张扣扣死死盯住被吓傻了的王校军。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他便如

  鬼魅

  一般出现在他身前,

  一刀插进了他的胸膛

  王校军使出全身力气

  推开张扣扣

  逃跑,可还没跑出多远就被张扣扣追上。他跨在王校军身上又是连捅数刀,王校军

  。解决掉两人之后张扣扣环顾四周,并没有发现他们的父亲王自新。于是他快步直直地向王家老宅跑去,此时的王自新正在家里

  做年夜饭

  等着儿子们归来。

  

  丰盛的年夜饭

  突然门打开了

  ,王自新以为是儿子们回来了便出门迎接,却在门口看见了一个仿佛刚从地狱回来的杀神。不等王自新多废话,张扣扣将

  沾满他两个儿子血

  的利刃捅进了他的身体里,

  71岁

  的王自新倒在了血泊之中。

  经过警方的尸检:王正军身中

  24刀

  ,王校军身中

  9刀

  ,王自新身中

  16刀

  ,张扣扣的每一刀都在

  要害部位

  。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张扣扣的作案动机,但是两家人在十几年前的关系还是非常好的,到底是什么事情让昔日的友好邻居

  反目成仇

  呢?

  真正的导火索

  原来在发生吵架事件之前,村里的

  稻米场

  曾对外

  找人承包

  ,王家和张家都有这个意思。因为谁也不让着谁,所以就吵了起来。最后是张福如作出了让步,在两家开会的时候

  他建议一家承包一年,第二年就换另一家人顶上。

  并且还表示,可以让王家承包第一年。听到张福如这么说,王家人欣然同意了。这一年王家人在这个项目上赚了不少钱,为了第二年接着承包,就偷偷地到村里签了字续上了合同。张家人此刻还被蒙在鼓里,得知了真相之后汪秀萍破口大骂张家人真不是个东西。

  

  法官曹建国

  两家因为这件事结下了梁子。说回到那个

  名为曹建国

  的法官,他真可以说是

  手眼通天

  。小舅子

  李宏

  因为自己玩忽职守导致命案的发生,竟没有因此受到惩罚,反而在曹建国的掩护下

  全身而退

  。他还多次利用自己的职权,行不轨之事,

  大肆收受小人的钱财

  。被捕之后还抱有一丝希望,幻想着有人会捞他出来。可以说他的落网,为张扣扣案又多了一层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