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票房黑马《误杀》,学学成功系数最高的2个“跟风”智慧

  2019年上映的电影里,《误杀》绝对是一匹票房黑马,目前最新数据是上映30天,标记过11亿了。

  不仅如此,还听肖央的演技也在线,这位从网络短剧脱颖而出的80后,吸粉无数。受疫情影响,本想抽空去看看,本着宅在家就是做贡献的心理,没成行。

  宅在家里,在网上看评论,确实是好评多过差评,但差评中有几条评论吸引了我的眼球。

  网友的原话,我就不照搬了,他们的大意是说,一开始期待很大,对中国能有这样优秀的电影,以有肖央爆棚的表演,都十分满意。

  只是有人后来发现这部电影,原来是翻拍于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由此对这部电影的好感大打折扣。

  所谓的翻拍,说白了,也可以理解为跟风。跟风究竟好不好?或许不少人就已经认定一定不好,因为受到了惯性思维的影响。跟风其实是一个中心词,并没有泾渭分明的对错之分。

  有关跟风、模仿、拍翻的主题,我研究多年,颇有心得。就电影方面来说,只要是优秀电影,就难免会被翻拍和跟风,这也是很多电影人成功的捷径,也是最保险的做法。

  譬如宁浩的导演处女作《疯狂的石头》,同样是跟风于英国电影《两杆大烟枪》。黄渤主演的《假装女友》跟风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刘德华主演的《我知女人心》跟风英国同名电影……多如牛毛,无法一一例举。

  可以这么说吧,生活任何方方面面,这种跟风都是普遍存在。畅销书、综艺节目,在这方面尤为明显,在此不表。今天我要讲的,主要创业和个人事业方面上的“跟风”。

  当跟风成为了一种盲目的行为时,也就意味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当跟风成为了一种理性的回归时,其实也不失为亡羊补牢之举。

  “去哪儿”的创始人庄辰超,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候,就正好成功地上演了这一幕。

  早在1997年的时候,庄辰超就曾经做过一套搜索软件,创立的公司最终卖给了Chinabyte。

  那时候还根本没有出现Google,庄辰超更多的是拿搜索当一次创业卖掉公司赚钱的机会,因而也没有太将其当成一回事儿。

  直到8年以后,庄辰超才又重新回归了视线,有点儿看好垂直搜索,因而再次做起了搜索引擎。

  那时候已经是2005年了,整个互联网搜索引擎服务已经初有成效,一些领跑公司都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当时Google已经上市了,而百度也即将上市。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竞价排名作为新的广告商业模式已经得到肯定。

  已经明显迟到一步的庄辰超认为,在线旅游行业需要一家只提供中立客观的信息服务公司,可以利用竞价排名的先进模式,可以快速地搜索到最便宜的机票,进而提供给广大消费者。

  即便是在这个时候想要跟市场的风,似乎也有点儿来不及了。因为携程当时已经上市了,身边不少的人都在认为,想要挑战携程是不可能的事情。

  纵然是在行业市场领域内跟风,但是庄辰超很快就引领了行业的发展,凭借着更好的搜索技术和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去哪儿”的旅游搜索引擎积累了一些用户,并逐渐切分出了一些不提供送票服务和呼叫中心服务的廉价机票代理商的生意。

  结果,“去哪儿”从此上路,成为了行业后来者居上的佼佼者,在激烈的市场中占领了一席之地。

  很多人在经商创业的时候,或多或少地出现了跟风的现象,看到别人能够挣到不少钱了后,自己也跟着一头扎了进去,其实这些都还并不为过。最为关键的部分还在这里: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跟风,或者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去跟风。

  如果要是在跟风的时候,并没有自己的市场眼光,并没有自己客观的分析思考,而是一味盲目地去随波逐流,那么就很有可能成为行业中的殉葬品。

  因为不少在市场上盲目跟风,结果因为跟风人数的暴增,以至于市场很快趋于饱和,由于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导致出现了行业不景气的现象。

  很多实力并不是非常雄厚的人,在这样情况下所等待的命运只有是失败。

  可一旦要是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能够有长远市场眼光地去看待一个行业,即便是相比于别人迟到了一步,但亡羊补牢地跑上去抢一口,纵然是逃脱不了“跟风”的嫌疑,那又有何妨的呢?

  在把握住时代洪流走向的情况下,只要适当的跟风一下,跻身进入到了行业中,或许还能够引领团队的发展,走出一片广阔的天地来。

  但是,跟风不意味着随大流,不意味着走“群众路线”。最重要的还是把握好度,也就是需要适度。那么如何适度跟风?

  一、判断到底是否需跟风

  我们说要学会适度跟风,当然不是指盲目跟从别人的脚步,而是要去判断,这条

  路到底有多少人在走,你跟随着走了之后是否能分一杯羹出来。

  一块10英寸的蛋糕,理论上适合5-8人分享,如果说目前去分享的人只有3个,那么我们挤进去分享说不定有利可图。

  倘若分享的人已经超过8个甚至更多人了,大家都在抢这门好事,这时候你也跟着去抢,那便叫盲目跟风。因此,学会适度跟风的第一步就是要练就敏锐的判断力和洞悉事物走向的能力。

  二、跟风,忌讳照搬、全抄,否则难免东施效颦

  就拿我国发明的指南针来说,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大多运用在看风水上。

  欧洲人发现了中国人的这项伟大发明后,跟着中国人做指南针,这便是跟风。

  然而,欧洲人跟风并非照搬全抄,他们不是用来看风水,而是用来航海。

  也就是说,我们跟随别人的脚步,学习借鉴别人的特长,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跟着别人的思路走,而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唯有学习别人的优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跟风的同时不忘创新,这便是成功之道。

  行为至此,对于为什么要跟风,我想答案不言而喻了——因为“跟风”是成功系数最高的一种明智之举,因为已经被领跑者证明“此路可行”。

  跟风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跟风需要创造性地模仿,而非照搬和抄袭。否则,无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说,还落得个东施效颦的笑柄。

  作者:略懂居士

  家事国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烦心忧心玻璃心,开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略懂居士每天带你一起识破人生真相,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是临时作为文字辅助作用,绝对不会用于商业用途。

  所有作品均是作者原创,未经许可,不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