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什么敢翻拍《误杀》
他,为什么敢翻拍《误杀》?
新人导演(马来西亚)柯汶利翻拍印度神片《误杀瞒天记》,大获成功。
到底误杀了谁?谁误杀谁?
我们先来理解翻拍和抄袭的区别,别先入为主误杀了好作品更广泛地传播。翻拍是取得了著作权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改编,抄袭是犯法。误杀就是翻拍,就像当年《奔跑吧兄弟》《回家的诱惑》,不但剧情翻拍,主题曲也翻唱了,一样的道理。
你可以说它翻拍得没灵魂,可不能说它是抄袭的,原贴复制粘贴的。好的翻拍,都是成功的再创作。优质的翻拍作品,类似于优质的翻译作品,都是在原著的作品上再创作。
就像好的作品,遇上了好的本土特色的翻译,得以把好作品呈现,有更多机会给更广大的欢众,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所有一心向善的创新,敢于潜心翻译翻拍,是值得社会积极买单和大力推崇的。
翻拍题材,无疑是剧本独到角度好。但题材好剧本好,敢于PK自带流量的作品,是需要烧脑的勇气的,这是搬起石头的挑战。
剧本中手机与摄像头的故事背景,在中国拍得话,得是十年前智能手机时代之前,那时监控还不够普及。但还是满足不了手写车票和类似泰拳之类的比赛素材,国外可以是斗牛表演。所以故事环境和地域比较特定。
剧中关键人小宝妹妹环节铺垫得还可以,小孩儿是可以吓到选择禁声而无疑的,这样可以保全大人们对故事情节的掌握与发展。
电影《误杀》带动观众的共鸣与思考,是人们营造的社会环境误杀了我们,还是我们自己,谁在误杀,谁被误杀...
我们的碰撞与共鸣够没够,翻拍作品抛出了问题,抛出了一个极端而紧迫的解决方案,刻画这一来自个人、来自家庭、来自社会的问题,引发社会热议,推动智慧解决方案和立法关注。
生活不缺巧合。现实生活少能巧遇剧本故事,因为成长环境人性人心复杂莫测,阳光阴暗,变态扭曲。作品创作启发灵魂,故事需要这样一位父亲,挡在前面。社会更需要人们自身的素养,需要更多的沉着和善良。
挫折告诉我们:有些坎必须过去。怎么过去,用不被击垮和崩溃的方式撕掉过去。生活还没开始,还没绽放,人生经历特殊的磨砺,我们可以创造PK邪恶之后的精彩。
这是个正好的假设,刚好的例子!当我们抗不过去的时候,可以想想倘若没遇到这般更糟糕的局面,我们是庆幸的。
一家人是多么希望后面的连环意外没发生过,那么之前的那个创伤,我们这样想是不是好克服了一些,天大的事,又不是最要命的事了。凡事遇到了,就是要向好的地方想,否则没活路。
肯定不能因为别人的错误,自己一次没能躲避的事件,就把今后的几十年就此扼杀掉,我们凭什么用一生为它陪葬。
对比以下两种人生:
挫折后,被它击垮,它决定了我从今往后苦难的人生。
挫折后,被它击倒,我必须爬起来,我的人生不由Ta人决定,我选择做一个勇敢坚毅的人,让那事那天停在那年,让今后的每一年更加珍贵。
此后劫生,我必飞速成长。
如果我们遇到侵害和类似翻船致命的错误时,我们如何快速得到逃离平衡和清醒,我们如何启用智慧的能量棒拯救自己?
各种智慧思考与解决方案,才是经典剧本和影视题材希望得到的效果。
经典是用来翻拍,经典需要广泛流传。
这类人性题材,爱的教育、家庭洗涤类的电影受众广泛,可以通往全世界。
两个妈妈,两个孩子,两个父亲,两个对峙后又通融的家庭,代表了社会一直弘扬的“公平与正义”。
最赚的母女
是谁误杀了学生女主,成就了华裔女孩。
影片收获最大的是陈冲,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赚足了眼球钞票的同时,她正面临同样的子女问题,一下解决了。
正经历类似于电影里家庭教育难题的陈冲,她抓住机会轻松赚回了一个叛逆期的女儿。这场掘金教育,捕获含金量最大的自我成长。
正值家庭优渥的女儿也处于叛逆期,有此共鸣,陈冲便给女儿争取了这一角色。电影上映,大获成功,也成就了这对用心的母女。
观众说大女儿的这一角色,拉低了作品呈现的观影效果以及评分感受。如果这是张子枫之类的小演员出演,将大大提高作品的含金量,也不至于那么多观众拿作品人陈冲与陈思诚的人品来说事了。
陈冲对自己的称谓是华侨,按春晚春节贺词来说是“海外同胞海外侨胞”,按民众介意是不要中国国籍的美国人。
引用网友抵制说:“肯定有叛徒。一个人以前穷,老婆带着家里不多的钱跑了,现在有点钱了,女人又回来了,这就是人性。”
跳脱一下,说回翻拍。
越是提倡弘扬宣导的,越是人与社会缺乏而亟待改善的。
有一种含蓄和奔放,她不太漂亮,但却很迷人,人们更愿意尊重,而不是对她犯罪,哪怕是在心里都不愿对她不好。是信奉欣赏,而不是淫乱践踏。
她有双并不妩媚的电眼,她的顽皮让所有男人喜欢,甚至能赢得所有人的心。
她在列宁格勒学习芭蕾,她不会表演——却栩栩如生地演绎了“娜塔莎”!
87版《红楼梦》也都是启用新人,矜矜业业的剧组成就了:个个都是小戏骨。她们都不会表演,一次上镜,惊艳一生。
83版《射雕》翁美玲版的俏黄蓉,观众无比热爱,经历了多少次的翻拍,您的心里,“紫霞仙子”朱茵版的黄蓉算成功不。
她们,都隽秀清雅灵动。
她们,都是导演精挑细选,没有半点人情。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被奉为“文学中的圣经”,至今各国没有停止对它翻拍的欲望。
1956好莱坞版本奥黛丽赫出演了娜塔莎,顶着巨大的压力1966柳德米拉演绎了苏联本土版娜塔莎,大获成功。有2007意大利版,还有2016英国版。
1987年,当1966苏联版《战争与和平》引进中国时,上海电影译制厂的艺术家们完成了出色的二次译制配音创作。当时的文艺青年谁都读过“娜塔莎”,接棒的导演是曹雷女士。再看,还是经典。
托尔斯泰是研究中国古籍最多的大咖,他翻译过《道德经》,这在大作家中绝无仅有。
托尔斯泰最后一本小说,摘录了各国哲学,他说中国实际上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从来不去侵略别人,它的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这个民族是向善的,他甚至预言到:在未来的这个世纪里边,这个民族会有非常光明伟大的未来。
“我认为人类生活正在发生着伟大转变,在这个转变中,中国应该在领导东方民族中发挥伟大作用。”
——托尔斯泰《给一个中国人的信》
《安娜·卡列尼娜》被翻拍了多少次?您不妨百度一下!
柳德米拉2009出演《安娜卡列尼娜》息影。
费雯丽、苏菲玛索、凯拉奈特利等不同时代的女星都出演过安娜卡列琳娜一角。
这些文学圣经作品,中国翻拍会怎样?呵呵,加油!
凡具有非常深刻的心理学特征,讲人性,讲男女关系,讲社会痛点的故事,无论哪个国家的人都对此感兴趣。
引用一位网友的评论来结束今天的聊天:“这个电影的确非常好看。不是完完全全照抄翻拍的,有创意有自己的点在里面,和印度的原版比更有逻辑性,我建议看。这个名字太普通了,真是被名字耽误的好电影。这个上映的时间也是不太好,但是相信绝对是2020年之前的票房冠军。”(它是为了延续《误杀瞒天记》的大IP)
《误杀》谁误杀了谁,社会误杀了谁,你我再不能误杀了【呲牙】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2733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