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风云

  “几乎没有哪国总统的声音,未在我们的耳机里出现过。他们要么是在办公室里打电话时被窃听,要么是访美期间在饭店房间里被监听。”美国国家安全局一名官员说。

  

  有统计表明,全球1/10的通话被美国侦听。从前苏联开始,还包括欧洲盟友和联合国,都在这个超级大国的控制范围内。冷战的结束却让美国窃听的对象更加广泛。2003年3月,德法等国驻欧盟代表办公室内纷纷发现了窃听装置。警方经过调查,认定这些先进的窃听装置都是美制设备。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的办公室里,也曾发现美国的窃听器。“窃听在联合国很常见。”另一位联合国前任秘书长加利也证实说,“不光在办公室和汽车上,就连纯属私人空间的卫生间抽水马桶上,这种装置也无处不在。”[详细]

  美国之所以能够窃听全球,其最得力的工具是一套“梯队”窃听系统。该系统由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5国联合建立,诞生于1948年。

  在全球范围内,这个系统至少建立了7处大规模的监听基地设施,包括英国的蒙威茨山基地、莫文斯托夫基地,美国本土的亚基马基地等。其中蒙威茨山基地是“梯队”间谍系统在欧洲的中心基地,始建于1956年,至少拥有30多个卫星天线装置。与此同时,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窃听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已到了能区分窃听对象打嗝和放屁的程度。”媒体称。[详细]

  

  间谍工具-窃听猫2001年9月,中央情报局在公开的一批文件披露,他们曾在冷战时期进行过一项试验,代号为“声响小猫”,目的是把窃听对象身边的宠物改造成“间谍”。“他们把猫剖开,在它体内放入窃听器、电池和线路,猫的尾巴被用作天线。他们简直把小猫变成了怪物。”一名了解内幕的前中情局特工说。只是由于试验失败,美国人这项荒唐的计划才被迫告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