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会阅读吗

  

  阅读 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但我们身边的大部分人其实并不清楚什么才是有效的阅读。

  平日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包括手机app、web、杂志和书籍。这种所谓的阅读,在我看来只能算是浏览,之所以称之为浏览,是因为我们在浏览信息的过程中只是在被动地接收。就如同吃东西,我们把食物在嘴边晃晃或是放到嘴里又吐出来,并没有吸收到食物的营养-这就是浏览。而我们把食物放到嘴里咀嚼,吞咽,消化直至所有营养被身体吸收,并转化为我们的能量-这才是阅读。

  浏览的过程中,我们缺乏主动思考,也不会辨别所接收信息的真伪,大多数人会全盘接收。而不带有批判性思考的全盘接收,可能会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给我们固化很多错误的观念,导致我们无法在生活中做到明辨是非。一旦形成人云亦云,对于我们人生的很多重大决定(和谁结婚,在哪买房)将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因为大部分人存在浏览与阅读的概念混淆,导致很多人在浏览信息上下了很多功夫,但对于自己的成长效果并不明显。战隼老师分享的阅读方法论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有效的阅读,并且告诉我们该怎样进行有效的阅读。

  战隼老师的有效阅读主要包括以下5个部分:

  阅读

  思考

  实践

  分享

  复习

  阅读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自己该读什么?我们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学习新技能、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亦或只是为了增长见识,扩大兴趣。阅读的目的不同,所使用的方式方法自然也会不同。

  为学习技能的阅读

  为学习一项新技能,首先我们需要收集该技能的全部信息。拿我最熟悉的技能篮球来举例,要学习打篮球,第一步收集篮球运动的相关信息,比如,我为什么要学打篮球?篮球运动是什么?有哪些规则?自己的条件适合打什么位置?需要准备哪些装备(篮球、球鞋、一些必要的护具)以学习打篮球?

  通过阅读可以回答上述问题。

  学习技能的阅读适合找3~5本该领域的经典书籍,比如要学经济学,可以看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张五常的《经济学通识》、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通过阅读将该领域的知识体系和核心概念都了解一遍,对需要掌握的技能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此类阅读的阅读方式通常为通篇阅读,熟悉书中提到的所有专业术语和概念。

  为解决问题的阅读

  解决当下问题的阅读,则更适合主题阅读,首要我们要明确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问题设立主题,寻找与主题相关的5~10本书,在这些书中寻找相关章节进行阅读,列出这些书中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依据不同观点分别进行实践,判断各观点的有效性,从而解决问题。

  为增长见识的阅读

  增长见识侧重于构建新的知识框架,通过阅读获取新的知识和概念,建立新的知识框架。

  为扩大兴趣的阅读

  扩大兴趣的阅读,则没有什么严格的要求,只要感兴趣就去多读吧。但切记要专注,不可今天对这个感兴趣,明天对那个感兴趣,每本书都只看了个开头两三页,这样是没有效果的。

  思考

  有效阅读与浏览的区别就在于你是否在阅读的过程中带着问题。 战隼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思考的十个问题:

  这本书的内容是什么?1~2条微博来概括;

  哪些是值得记录的重要信息,将重要信息摘抄,并电子化;

  问了哪些问题或想要解决什么?

  观点有道理吗?哪些观点你不同意?

  跟我有什么关系?你的哪些观点被改变了,能用在哪些方面,可以进行拆书;

  用图表表示阅读内容,形式如PPT,思维导图或其他图表(信息图);

  信息的记忆点是什么?

  怎样进行下一步行动?

  如何能跟我已知的知识结合起来?

  实践之后哪些观点可以进行补充。

  未必阅读所有书都要用到以上10个问题,在阅读时,可以选出几个问题,评估带着问题阅读与不带问题阅读的差异,从而印证带着问题阅读的效果。

  实践

  阅读是为了能在生活中解决问题。学习技能也好,拓展某一陌生领域知识也好,最终都是为了在生活、工作中更好地应用。

  比如学习编程,阅读了再多的书,如果不实践,也无法真正学会编程,以我最近学习编程为例,在学习Python时,实践书中的代码时,按照书中指示无法运行,上网搜索之后,才弄懂是操作系统以及软件版本差异造成的,如果不实践你如何能发现问题,况且学习技能本身就是为了实践,学习编程真正的目的本就是编写自己的软件,解决自己或大家遇到的问题。

  技能实践很好理解,只要去做就行了。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印证或推翻书中的观点 但在某些知识领域,可能实践就不那么容易了,比如经济学、金融学、心理学、政治学,但是也有相应的实践方法:

  手抄书中精彩的观点

  用自己的话去解释不同的观点

  分清主次,分析所有作者观点的差异

  建立自己的知识树或知识地图

  撰写读书笔记

  为某一知识体系建立信息图表

  应用费曼技巧对难以理解的概念进行单点突破

  阅读实用书籍(譬如编程书、英语复习指南等)时,也可将如何进行下一步行动作为实践标准。? 列出

  书中所有细化成行动的建议

  设立开始日期,增加一个提示项

  72小时之内进行实践

  尝试至少10次以上

  记录和总结,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收获

  分享

  分享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说说我的切身体会吧,看了很多书接收(注意我没说吸收)了很多信息,但自己实践或是想要告诉别人怎么做时,才发现自己只是了解了这个信息,并没有真正理解,也不能通过自己的语言把它讲出来。分享是检验你是否真正理解某一知识的有效工具,通过日常的聊天、网络分享、读书会、演讲、画思维导图、做PPT,制作音频分享或者在白板上用图形展示观点,都可以帮你理解所学,并将知识传播出去。

  复习

  人的记忆是遵循客观规律的,时间久了人就会淡忘之前所学,尤其是缺乏实践时更是如此,所以我们需要定期进行复习。

  3~6个月重新梳理一遍知识脉络,强化知识框架

  重读最主要的章节或原书

  和专家产生连接,交流自己的观点

  完善自己的做事的流程和方式

  通过复习,继续扩展知识结构

  在生活中多用多实践在书中学到的知识,是最好的复习方式。

  总结

  阅读是一个连续的体验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要记笔记、分析整理、建立框架、深入思考,了解对立观点,要进行主题阅读,也要记录和实践,还要注意多总结、多分享、要多搜集和查询相关的咨询,用以上的多种方式进行阅读,才能把信息最终变成知识。

  只要我们能坚持完成有效阅读的循环(阅读-思考-实践-分享-复习-阅读),一定会让你的学习更有效率,让你在阅读上的投入产出比更高,人生路没有捷径,阅读同样没有,相信能看完的都是真正热爱阅读的小伙伴,希望我的学习总结能帮到你,希望和大家一同成长。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