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乎影评」该如何评价电影《寄生虫》?

  韩国年度封神电影《寄生虫》的资源一经流出,影迷便四处搜寻,微博上热闹的像在过年。即使不提奉俊昊和宋康昊的神仙组合,单凭此片拿下了戛纳金棕榈,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大家如此看重了。

  剧情解析和查细节的文章已经很多了,但如何评价这部电影呢?说实话,有些困难。

  好看吗?

  当然是好看的。如果用“好看”来当做评价标准,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各位:电影毫无尿点,作为一个剧情片或者说类型片,悬疑和线索铺陈的按部就班。经久不衰的“谎言何时戳穿”技法,让观众时刻跟随人物紧绷注意力。

  当然也不会让你累,有节奏感的讲故事是成熟导演的保底技能,电影张弛有度,故事清晰明确到过于直白,直指人心。演员更是近乎完美的完成了导演的要求,人物鲜明有力。

  你会一气呵成的看完电影,有笑容有思考,会沉默会感叹。豆瓣9分毫无疑问的证明了这点:这电影好看!

  那为什么有差评?

  目前的差评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上。

  一,逻辑不通:主角一家人太过顺利进入豪宅工作,简单的研究就可以毫无破绽的胜任另一层级的工作。出神入化的伪装和欺骗,这样的能力加上丰厚的报酬,何不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富人也是努力得来的财富,应该不至于如此蠢笨被人轻松吸血。

  其他诸如“灯一直闪却没人考虑更换和寻找原因”,“已经如此狼狈还为什么非要出席生日宴会”等等小问题都让人不由自主的产生不信服的感觉,好像就是为了推进剧情而强行设置的一样。

  二,过于直白:相比于《燃烧》让人内心震颤,《寄生虫》如此直接的讨论了阶级矛盾,甚至不愿意稍作遮掩。蟑螂、假奇石、身上的味道、水往低处流、杀虫喷雾和半地下室。这些符号如此直接浅显,总有一些“想当然”的感觉,让人难以代入其中。

  甚至浅显的让人无法思考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寄生虫,可能另一个译名《寄生上流》更能代表这部电影?

  差评的很深刻,也有道理。

  但是从艾克特张的角度去看,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其实你可以从开篇的荒诞叙事中看出来:逻辑的合理性虽然脆弱,但也能自圆其说。更何况……导演压根儿就不想跟你探讨逻辑问题。

  这可能是技巧大成者的一次“大巧不工”。

  什么是戏剧性?

  为了表达创作者对故事的理解,和深刻的戏剧性效果,牺牲一定的逻辑是有必要的。

  咱们简单的说说“戏剧性”。我一直很反感影视同行说的完全生活化,他们的基础大概是:为了让观众产生代入感,你必须完全自然的呈现这片生活,去除舞台戏剧化的夸张。

  但戏剧性是无法消除的,艺术来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否则人们生活就好,本身多姿多彩,就不需要艺术。在电影中完全抛弃戏剧是不可能的,他必须高于生活。

  最近看了一个泰剧的简介:讲的是一个律师的妻子被女杀手杀害了,他为了复仇,不断的搜集证据,锲而不舍的想要把仇人绳之于法,结果在不断的纠葛中竟然爱上了这个女杀手。

  扯吗?但

  真·看个梗概就很上头。

  配的上金棕榈吗?

  再回过头来说《寄生虫》。

  我100%认同,他不像《燃烧》那么深刻,也没有那么大气的直指社会痛点,成为“改变国家”的电影。

  他仅仅是一部好看,且完成度极高的商业类型片,一定观感上很像是前年比较火的泰国电影《天才枪手》。

  但他又实实在在的用《天才枪手》的技法探讨了《燃烧》的社会问题!

  这就很可怕了,一些擅长用长镜头把观众看到入睡的艺术片导演,全然不在乎戏剧效果镜头语言和电影节奏,完全抓不住大众的心;另一些商业片导演,做出了《上海堡垒》这样的IP+流量。而奉俊昊已经在用成熟的商业片节奏来讲艺术了(这年头,跨界一定会打死固步自封,比如移动支付和共享单车),甚至他还考虑到了文化输出?

  前些天看某导演的采访,他讲到为什么外国人不认中国故事?就是因为中国故事只拍给中国人看。这些年张艺谋和成龙都做了很多失败的尝试,都仅仅是在简化故事上做了文章。奉俊昊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雪国列车》和《汉江怪物》就是一种尝试。这次呢?《寄生虫》替亚洲电影拿下了金棕榈。

  如果评委考虑到了这些问题,我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这里简单插一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自拔的电影人,像不像《寄生虫》里富人家的小儿子?

  《寄生虫》可能不是奉俊昊最好的作品。但

  Respect!给他和韩国电影。

  OK这里是艾克特张的【热乎影评】栏目,我还不懂如何开通留言功能,想交流想法的可以后台直接发信息跟我聊哦。

  惯例举手发誓:我没收钱!

  ABOUT 艾克特张(ACTOR ZHANG)

  一个不具名演员

  有点儿“演员视角”其实挺好的。

  关注一下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