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生而为魔,重生为仙!

  不出门是我对夏天最大的尊重。让一个肥宅大热天的去电影院看电影真的是太不人道了。而且这部电影还正好中了两个我不太可能会去看的电影的点。热度太高且评论一边倒。哈哈哈,看大家都会去看并且都觉得好看的电影,完全不符合我“刻意独特”的人设,开玩笑的,只是懒而已,一件事情被“大家”盯上就得和八百个人把同样的观点说八百遍,好累哦!

  好了,扯远了!说来就很神奇,就是在前一段说的这种情况下,我还是去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魔童》),也是蛮迷的。不过有了这些铺垫,我对《魔童》的期待值很平和,不高不低甚至没有预设。我觉得,这是对一部电影进行评价比较利好的心态。

  说了这么多,您一定看出来了,我是一个野生的非专业的跟着感觉走的“影评随便写写者”。接下来的内容请您抱着这样一种了解去看,或者就此打住不看了。但是不要当着我的面骂我,因为我很脆弱,经不起打击。如果你骂我,我就拉黑你。hhh。

  看一部电影,我有一个习惯是,会记录它让我哭和笑的次数,单一情绪表达超过九次就不记了。看《魔童》,我的数据记录是“笑”大于九次,“哭”是四次。这是不是就说明《魔童》是一部喜剧呢。不仅仅是,我更愿意把它定义为,大人看了会哭、会很燃、会感慨,小朋友看了会笑的电影。

  这个故事的男一哪吒、男二敖丙,是染上戾气的灵珠子的双生。元始天尊说了,灵珠转世就叫“哪吒”,守护灵珠得道的太乙真人就会成为XXXX的第十二个仙人(大概是这个意思,反正就是很重要的职位就对了)。在哪吒降世那天,故事第一个“矛盾”出现了。

  同为元始天尊徒弟的申公豹也想成为重要角色,他从贪酒误事的师哥太乙真人的手里,抢走了龙珠,注入了龙族的新生代小哥哥敖丙的龙蛋里。自然,本应是灵珠转世的哪吒成了魔丸,一出生就喷火惹事,被烙上了三年之后会被天雷劈死的命运。因为哪吒是魔丸转世的魔童,所以百姓们带着“他是妖怪”的偏见对一个新生的婴儿将死的人生倍感庆幸。

  这就是故事的开始。我们的哪吒带着一个大大的黑眼圈,双手插在没有裤兜的裤子里“狂拽酷炫”地出场了。网友说:是不是像panda都很容易被大家喜欢呀。是啊,就是这样的哪吒也有它的萌点哦。智斗守结界的“门神”(大概是门神吧),戏弄太乙真人,因为敖丙陪他踢毽子感动流泪、又背过身去觉得自己很丢人。

  就像某部我很喜欢的动漫一样,这样雷人的日常看过主线的悲情之后,反而希望就这样打打闹闹就好,“三年之期不要来,日常更一辈子,再无厘头我也爱看”,我这样想着。哪吒闹啊闹,练啊练,他的三岁生辰宴来了,百姓们仍旧哭丧着脸为他庆生。

  他知道了自己是魔丸的真相,他和唯一的好朋友打斗手牵手遭受了天雷,他被师父护住了灵魂得到了陈溏关百姓的跪谢。他说“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样中二台词的前后,是观众会被完全带入情景的,完全不尬,反而很燃。

  很喜欢这个故事是不是插入“过去”的方式,是啊,你不知道别人是怎么走到了现在,也没有资格骂人家“你怎么能这样”。这部分我就不详细写了,都说完了,观众去看就不客观了,那可太对不起创作者们了。然后,就是吹爆画面和配音,有多美轮美奂,有多准确动人,看过就知道。

  当然我没有说,这是一个完美之作的意思,也没有说每个人都会喜欢的意思。万一真的和您的品味不符,也请对创作团队少点责怪,不是说,他们很努力,就可以原谅他们拍的片是“垃圾”(您认为的垃圾),而是,这本就是一部在告诉我们“出生不是原罪,偏见是伤人的利剑”的故事,咱们还是多从动漫技术和故事技巧层面谈论这部电影吧,如果就着个人审美这点不放,没必要没必要哦。

  以上就是我对《魔童》的全部想说的话了。看过的朋友可以一起谈论,说说您的观影想法。没有看过的朋友,也可以电影院安排上哦,我觉得吧,80%的概率您应该不会失望。因为能看我这篇胡说八道看到这里的朋友,应该会有某个点是能连上的对吧。嘻嘻,祝您生活愉快!下次再见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