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美中不足,就在于它没做好加减法

  大家好,今天,我要来聊一聊国庆档的电影《中国机长》。国庆档电影三兄弟,我肯定要都讲一遍的,唉,算了,其他两部后面再说吧。反正呢,已经蹭不上热度了,那就慢慢来吧。

  《中国机长》这部电影,大家肯定非常熟悉了,该看过的小伙伴们也都看过了。这部电影是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的。万米高空,高高原,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严寒、恐慌,最后在机长英勇冷静地操作下,航班全员生还,这被誉为中国民航史,乃至世界民航史上的一大奇迹。所以,这件事无论从个人英雄主义的角度,还是从航空史角度,或者是从影视冲突打动观众的角度,都特别适合改编成电影。那么,备受期待的《中国机长》这部电影到底怎么样呢?我实事求是地说,很好,不错,值得一看,但它任然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

  《中国机长》你要不细琢磨的话,整个电影看下来回感觉很好看,特别的刺激,有帅哥、有美女、有亲情、有爱情、有调情、有生死阴霾、有家国情怀、有濒临生死的表白、有危险刺激的场面、有惊心动魄的救险、有绝地逢生的喜悦,而且,还有火锅还有歌,是一部合格的商业大片。再考虑到是以真实事件改编的,还可以再加一分。但你要稍微再一细琢磨的话,《中国机长》还是存在很多瑕疵的。《中国机长》的原型事件,从风挡玻璃破碎到成功返航,全程总共34分钟,如何把这半小时的故事扩充到两个小时的电影长度,这是电影改编最大的看点,也是难点。《中国机长》将故事是扩充了没错,但很可惜,很多情节是多余的。所以《中国机长》最大的问题就是,没做好减法。

  既要做扩充,又要做减法,听上去似乎很矛盾,其实很好理解,《中国机长》里有三个添加的情节,就是很典型的没做好减法。第一个,就是杜江饰演的第二机长的一些戏份。杜江这个角色在电影里被塑造得很失败,一方面他跟杨颖饰演的妻子,在秀恩爱、秀情比金坚,另一方面,他在飞机上又去撩美女乘客,让人搞不明白他到底想干啥。导演,你要是想把杜江这个角色塑造成风流机长的形象吧,那杨颖就不应该出现,要不是这种形象呢,那他去撩孟子义饰演的美女乘客的那段戏就不该有。结果杨颖老师不但出现了,而且还有好几处特写,还得表演出热恋、担忧、伤心、悲喜交加等各种复杂的表情。咱不是说对大宝贝老师有意见,就是你剧本都不合理,怎么能让她演得合理呢?导演又不是郭敬明郭导。

  第二个该做减法的情节呢,就是被大家吐槽得最厉害的,关晓彤的那部分情节了。关晓彤以及那些航天爱好者们,戏份占得还挺多,但我们完全get不到他们在电影里有什么作用。一开始我以为他们的作用大概就是行走的弹幕吧,哎呀,飞机失联了,太危险了,好担心哟!成功返航了,机长太厉害了!后来一查,看到有不少网友解释,关晓彤的角色其实大有深意,她的原型人物很重要。大家品一品,这叫什么话?要大有深意的话,你电影倒是拍出来呀!又没不让你拍,结果拍出来的都是没用的情节,导演你要非得用关晓彤的话,还不如直接在飞机客舱电视屏幕上,播一段关小的“你XX”呢!用来提醒乘客,效果绝对好不说,素材还是现成的,也节约成本。

  第三个该做减法的情节,就是飞机穿越云层的情节。事实上,飞机出事的那天,航路天气是非常好的,根本不像电影里演得那样,狂风卷积着乌云,闪电雷鸣咔咔的,电影不是不能夸大渲染事实,但放到这个故事上,可以但没必要。当时机长面临的情况,超低温、超高风速、缺氧、飞机故障、手动操作、带油超重降落,反正各种因素加在一起,已经足够危险了,根本没必要再弄什么电闪雷鸣穿云层了。这时候你得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尊重基本法则,尊重牛顿三大定律,有那功夫,你还不如多拍一拍机长当时的反应。

  刘机长作为最大的主角,最大的英雄,那短短半个小时,他是如何应对的,电影其实展现得并不多,光让别人说他太厉害了,究竟怎么厉害,电影展现得并不好,减法没做好,该有的加法却没有,这就是《中国机长》美中不足的地方。最后还是要说一句,《中国机长》里演得最好的就是袁泉了,有机会,我得专门说一期。

  当然,拍成这样我们也能理解,毕竟时间紧,任务重,从开拍到上映也就一年不到的时间,这可能这也是让香港导演刘伟强拍这部片子的原因,急活嘛!刘伟强那批经历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黄金期的导演,一路摸爬滚打过来,都是有名的出活速度快,但质量还基本有保障。所以你看《中国机长》质量还不错,但远远达不到经典的水平。想想人家用了顶多一年的时间,拍成这样可以了,毕竟《上海堡垒》号称筹备了六年呢!这一对比,《中国机长》简直相当可以了,全靠了同行的衬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