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苏照彬执导的电影《剑雨》?

  《剑雨》不同于八九十年代的武侠,甚至和所谓的“新武侠”比起来,他在人情、侠义、现实、生死这几个词或含义上面,做了以往的武侠电影从未做过的尝试和解释。

  对苏照彬而言,他在武侠江湖里,看见的是众生皆苦,风雨欲来。

  在这个江湖中,无情便是无敌,有情皆是弱点。

  所以,在《剑雨》里,像细雨,她以杀止杀,以死换死。

  为什么?

  因为她置身于那个“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的江湖中太久了,置身其中见得多后,对武艺对江湖便少了很多桎梏。

  最终能留下的全是人情欲望,所有的因种在情上,所有的果也结在情上。

  我想,苏照彬想透过《剑雨》表达的是,武侠江湖和我们生存的现实一样,都逃不过现实的残酷与挣扎。

  就像转轮王,武功的修为已达所有人之上,但他最大的欲望始终来源于权利跟名利。

  细雨选择归隐世俗不也带走了万两黄金吗?这是人性。

  不是像大多数武侠电影里那般,仿佛只要靠着武功高强就能过上得闲饮茶的日子。

  就像细雨,雷彬,彩戏师,他们何不曾萌生和期许隐退江湖,离开黑石过点正常的日子,卖卖绸缎,卖卖面条等。

  就像我们今天,有很多人因为一线城市生活太过冷酷,太过残忍,无奈选择逃离北上广。

  可是,武侠江湖很多时候,除了让人燃血,又令人齿冷。

  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凡是心被牵动的地方,即是江湖,你怎么退出?

  人情、侠义、现实、生死,这些永远都不会有答案的纠结,才是武侠江湖中最大的难题,才是武侠电影里真正的命题。

  要知道,不为五斗米,或人情现实低头折腰的江湖侠客,前提是他背后一定不缺这五斗米,甚至多过这五斗米。

  正是因为这些因素,才让《剑雨》奠定了他别于传统武侠电影的浪漫主义形式跟存在形态。

  武侠,也从来不该因为身份地位,而被固有模式化。

  侠,就是人夹在生活里,经历事事悲剧,做出的适当选择。

  苏照彬用《剑雨》真正的表达了当年徐克在《东方不败》中借李连杰的嘴说出的那句:“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这或许是新武侠替代了旧派武侠后,如今《剑雨》这类新派武侠又将替换八九十年代刀剑情仇梦般的“新武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