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颠覆经典,剧情与人设大破大立
目前,《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突破12亿大关,创造了国产动画票房新纪录,位列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第三,实实在在地点燃了暑期档电影市场。《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魔童降世》)颠覆经典,在剧情与人设的设计上大破大立,令人耳目一新。
改编经典桥段,延续反抗精神
《魔童降世》中,出人意料地没有哪吒闹海、割肉剔骨等经典桥段。可能会有人认为这种改编不尽人意,但不可否认,改编后的故事更具新意,且没有偏离哪吒的核心精神。
《封神演义》中哪吒割肉剔骨的情节,主要受“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文化影响,借以反抗腐朽的父权社会,彰显哪吒的独立和反抗意识。而《魔童降世》同样延续了哪吒的反抗精神,不过是对既定命运的反抗,对他人成见的反抗。从《魔童降世》的宣传文案中可窥电影核心——“打破一切是非定义,不信所谓命中注定”;“不被认可的少年,误解中倔强成长” ;“生而孤独,从不认命”;“若命运不公,就和他斗到底”。
颠覆人物形象,打破善恶对立法则
《魔童降世》中,几乎所有主角的形象都具有超强颠覆性,并且打破了善恶对立法则,没有固定寻常意义上的正反派。
哪吒不再同以往动画中那样阳光可爱,而是带着烟熏妆,纨绔不羁,身负魔气的“丑”孩子。哪吒身为魔丸转世,一出生就带着超强的毁灭性,令众人胆寒。年纪一大后,便又不受约束,以捉弄他人为乐,实在与我们心目中的“小英雄”相去甚远。
在电影中,哪吒遭受百姓排挤与非议,被认为是“妖怪”。面对如此成见,他索性破罐子破摔,不断地作恶捣蛋。但是,哪吒又并非完全意义上的恶人,剥开哪吒咋咋呼呼的粗狂表象,可以发现哪吒内心的善良与渴望,他不过也是一个需要鼓励、需要承认、需要爱护的孩子。他在山河社稷图中修炼法术,不过是为了斩妖除魔,证明自己,进而打破百姓对他的成见。
令人比较惊喜的是敖丙的形象,他外形俊美、温润如玉、情感细腻,迎合了当下观众的审美。《魔童降世》中的敖丙,摆脱了被剥皮抽筋的厄运,成为灵珠转世,身负龙族使命。从小他便勤恳修行,伸张正义。在被李靖揭穿妖族身份,被太乙真人威胁要状告天庭时,他为了龙族考量,决意水淹陈塘关,一刹那,他从拯救百姓的英雄变为恶人。但是,敖丙只在短时间内黑化,最后依旧被哪吒所打动,自愿与哪吒一同承担天罚。这时,他的善恶属性再次颠倒,或者说他本就不论善恶,单单就事论事。这正是人性复杂的体现。
此外,《魔童降世》中李靖不再是腐朽父权的代表,他沉稳内敛,默默奉献,甘愿一命抵一命换得儿子平安,深刻诠释了父爱如山。殷夫人也并非传统大家闺秀,而是具有巾帼风采。她活泼开朗,爱与孩子玩闹。即便她内心对哪吒有愧,但依旧把百姓平安放在第一位,斩妖除魔,为哪吒积福。
《魔童降世》中的所有人物都有血有肉,鲜活立体。他们都不是被单一地规划入某个阵营,代表着正义或邪恶,而是拥有着自己独立而复杂的人格和合理的行为动机。
正所谓不破不立,《哪吒之魔童降世》大胆颠覆经典,勇于创新人设,终于带来了国内顶尖的动画作品。尽管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但“瑕不掩瑜”。支持国漫,终有一日,我们能看到属于中国的封神宇宙。
(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