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10篇2021年犯罪心理学相关毕业论文文献

  本文为大家整理了2021年犯罪心理学主题相关的10篇论文文献,包括5篇期刊论文和5篇学位论文。为犯罪心理学选题相关人员毕业论文提供参考。

  1.[期刊]心理结构模型视角下的犯罪心理学课程改革探索

  作者:刘建辉;董莎莎;管西婷

  期刊:《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年第001期

  摘要:犯罪心理学是高校心理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课程在开展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及教学组织缺乏实践性等问题.为了提高犯罪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以河北北方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心理学专业犯罪心理学课程开设现状的基础上,以心理结构模型为核心,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3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力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心理结构模型;心理学专业;犯罪心理学;课程改革

  链接: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journal-hebei-north-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_thesis/0201288736176.html?from=lzhh-0-1

  2.[期刊]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犯罪心理学课程改革探索

  作者:吴颢;谭慧

  期刊:《法制博览》 | 2020年第002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犯罪心理学;课程改革

  链接: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legality-vision_thesis/0201277666053.html?from=lzhh-0-1

  3.[期刊]浅谈犯罪心理学的科学基础

  作者:周颖

  期刊:《健康必读》 | 2020年第008期

  关键词:犯罪心理学;学科基础;犯罪心理

  链接: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gems-health_thesis/0201278664564.html?from=lzhh-0-1

  4.[期刊]犯罪心理学视角下的在校大学生犯罪行为的预防对策

  作者:孙曈

  期刊:《法制与社会》 | 2020年第034期

  摘要:现如今高校大学生的犯罪问题越来越严重,其恶劣程度也在不断地加深,而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外在环境的影响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多种外在以及内在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犯罪的形成的主要原因,只有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够了解大学生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从而制定科学有效的策略预防并解决大学生的犯罪问题.

  关键词:犯罪心理;大学生;预防

  链接: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legal-system-society_thesis/0201279331113.html?from=lzhh-0-1

  5.[期刊]犯罪心理学在火灾调查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廖建伟

  期刊:《武警学院学报》 | 2020年第012期

  摘要:简介了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任务和目的,分析了将犯罪心理学应用于火灾调查工作中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阐述了犯罪心理学在火灾事故调查询问、嫌疑人甄别和心理测试等方面的具体应用,从调查人员、当事人、案件本身、询问环境等方面论述了犯罪心理学在火灾调查工作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犯罪心理学;火灾;调查询问

  链接: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journal-armed-police-academy_thesis/0201288351223.html?from=lzhh-0-1

  6.[学位]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犯罪心理学文本翻译研究——以《犯罪心理画像——行为证据分析入门》的翻译为例

  作者:陈星辰

  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 2019年

  摘要:由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跨国犯罪成为全球犯罪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要想更好地把握犯罪现象,必须对国际犯罪心理学进行研究,所以犯罪心理学的译本质量对我国犯罪心理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笔者选取的研究译本为《犯罪心理画像——行为证据分析入门》(Criminal Profiling: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al Evidence Analysis),此书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向读者介绍犯罪心理学画像的专业术语和概念。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实践中应用广泛,对犯罪心理学文本翻译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从词汇、句法和篇章三个层面分析所选文本的译文,来说明此汉译本是否符合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经笔者研究得知,此文本的译文在词汇层面上准确翻译了专业术语和专有名词;句法层面上为符合译文读者阅读习惯,对语句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妥善处理了被动句、复合句等;语篇层面上统一了语言风格,使译文与原文风格相一致,语篇的衔接也符合中文的行文习惯。译者为了让译文实现功能对等,运用了多种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读者的反应为导向,让译文为读者服务,对此犯罪心理学文本进行全面而准确的翻译。 通过分析证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对《犯罪心理画像——行为证据分析入门》汉译本具有解释力,笔者希望本文分析能为其他译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功能对等; 理论视角; 犯罪心理学; 文本; 翻译研究; 心理画像; 行为; 证据分析;

  链接: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4738464.html?from=lzhh-0-1

  7.[学位]犯罪心理学视角下《罪孽》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任佳宁

  单位:黑龙江大学 | 2017年

  摘要:优素福·伊德里斯是埃及著名的作家,其小说多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情节流畅自然,至今仍有大量的读者。《罪孽》是优素福·伊德里斯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也最能体现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埃及丑陋的社会现象、尖锐的阶级矛盾和人们思想的转变的一部作品。以学者往对于伊德里斯及其作品《罪孽》的研究更多的都是从现实主义角度进行论述,从犯罪心理学视角下伊德里斯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研究还尚不多见。

  本论文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罪孽》中的主要人物心理进行分析,旨在更好的分析作者人物形象塑造手法,更好地解读作品文学意义及其批判现实、揭露社会丑恶面的意义。同时表达出伊德里斯在小说中流露对当时埃及旧制度的憎恶,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抨击的文学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犯罪心理学;优素福·伊德里斯;人物形象;《罪孽》;埃及作家;小说作品

  链接: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2236306.html?from=lzhh-0-1

  8.[学位]未成年人弑亲案件犯罪心理学分析

  作者:杨帅毅

  单位:山东大学 | 2017年

  摘要:本文选择未成年人非法行为中性质极为严重、影响极为恶劣的一类行为——未成年人弑亲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弑亲行为频发的现状,探讨我国未成年人弑亲行为主体特征与行为特点,分析未成年人弑亲案件中行为主体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以及未成年人弑亲行为心理研究的意义,为有效的预防和矫治作案未成年人提供依据。

  方式方法论上,本文在辩证唯物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社会心理学、刑法学、犯罪学、社会学、犯罪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运用罗大华先生的犯罪综合动因理论,从未成年入主体因素和主体外因素两个方面,论述未成年人弑亲行为的心理形成原因,在此机制基础上,根据未成年人心理矫正的相关理论,提出预防的建议。

  除去引言和结语部分,本文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对未成年人弑亲案件中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未成年人年龄,“亲“的范围,“弑亲”的含义。

  第二部分,主要探究未成年人弑亲案件行为主体特征和案件特点,希望在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共性中找出弑亲案件独有的个性。

  第三部分,结合罗大华先生的犯罪动因综合说,从主体因素和主体外因素两个角度论述未成年人弑亲行为犯罪心理学生成机制。

  第四部分,介绍国外针对未成年人类似案件的预防措施,并基于第三部分的原因,参考犯罪预防的相关理论,采用社会、司法的二元分析方法,阐述国内此问题的解决之道。

  第五部分,结合未成年人弑亲案件的特殊性,吸收国内外类似问题的方法,从加强对未成年人自身心理素质教育、生命观教育、推动心理健康事业发展和相关法制建设入手,预防此类案件的发生。

  关键词:未成年人弑亲案件;犯罪综合动因论;家庭关系;预防措施

  链接: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5127531.html?from=lzhh-0-1

  9.[学位]犯罪心理学方法在刑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卢芳

  单位:华侨大学 | 2015年

  摘要:当前,在我国一般的刑事案件侦查工作中,传统的侦查手段面临着挑战,案件普遍存在发现难、审讯难、排查难的情况,除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DNA、测试技术等,我们应该要加强对犯罪心理学方法在一般刑事案件侦查审讯中的应用研究。同时,职务犯罪与其他类型刑事犯罪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审讯时正确的使用犯罪心理学方法会取得更好的审讯效果。 第一章介绍了犯罪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与现状。首先包括犯罪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然后介绍了现代刑事侦查活动中应用犯罪心理学的主要方法,包括传统的方法和现代的技术,最后介绍了犯罪心理学方法在立法和司法中的现状。 第二章犯罪心理学方法在刑侦中应用的科学性。包括犯罪心理学方法在刑侦中应用的心理学和生理学基础,传统技侦技术在刑侦中应用的特点与局限性,从犯罪心理学方法在刑侦中应用的必要性、可能性来论证其科学性。 第三章犯罪心理学在讯问中的应用。本部分首先介绍了犯罪心理学方法应用人员的素质要求,接着介绍了审讯的概念与相关特征、审讯对象在审讯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及相应的变化规律。在这两项内容的基础之上论述了犯罪心理学在审讯中的运用,包括对犯罪嫌疑人的审讯营造一定的讯问氛围、运用心理巧用讯问语言和以及其的心理巧用证据。最后再着重介绍了犯罪心理学方法在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中的应用,包括犯罪心理学方法在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审讯中应用的作用和具体应用方法,在根据职务犯罪的特点,提出了符合其特点的审讯方法。

  关键词:犯罪;心理学方法;刑侦

  链接: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1505870.html?from=lzhh-0-1

  10.[学位]传销犯罪活动的犯罪心理学分析

  作者:田航远

  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 2014年

  摘要:笔者在本论文中通过三个章节的分析,向读者全面的介绍了传销犯罪活动的本质和特点、传销犯罪活动的犯罪心理学特征以及针对这些特征我们应当如何抵御传销犯罪活动,同时还提出了一些传销犯罪人的犯罪心理矫治策略。  第一章旨在向读者介绍传销犯罪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在谈到传销(多层次直销)行为时,笔者提出了传销容易异化为金字塔的风险,以及传销的不可持续性。针对传销犯罪活动,笔者提出区分经营性传销犯罪(多层次直销)和诈骗性传销犯罪(金字塔)的必要性。在该章中笔者重点分析了三个问题:一是传销与直销的概念的分辨;二是多层次直销的两个局限性;三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特征。  第二章是本论文最重要的一个章节。笔者首先对传销犯罪活动犯罪心理学的特征做了介绍和分析。通过分析为针对传销犯罪活动的犯罪心理学剖析打下理论基础。在该章中笔者综合运用心理学及其各个分支的知识,然后一点点地揭开传销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学特征和其实施精神控制的心理学机制。笔者在该章中运用了去人性化、消解策略、危险的亲社会行为、相对剥夺理论、说服策略等等理论,以及与之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一点一滴地剖析了传销犯罪活动。  在第三章,笔者呼吁要学会抵制精神控制,并且针对传销犯罪人所使用的说服策略,提出了相应的拒绝被说服的招数。例如事先的公开承诺和坚持自我的独特性都会帮助我们有效地抵制被说服。针对如何矫正传销犯罪人,笔者从刑事惩罚、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三个方向做了论述,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传销犯罪,去人性化,亲社会行为,自我服务偏见,相对剥夺理论,心理矫治

  链接:

  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degree-domestic_mphd_thesis/020316221488.html?from=lzhh-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