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蕾行动】未成年人如何预防性侵
“ 性侵未成年人是一种严重犯罪,它挑战着道德和文明的底线,威胁着受害人的健康成长,让许多家庭因此坠入深渊。我国刑法对性侵未成年人犯罪规定了较高的刑罚,司法机关也不断加大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但是,性侵未成年人的行为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还呈现上升趋势。”
一些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后因为恐惧、羞耻,不知道该不该求助、如何求助。一些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后甚至不知道这是违法犯罪行为。减少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不仅是个法律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必须多管齐下、多方施策。比如,加强法治教育、性教育,改变落后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加害人敬畏法律、尊重女性,让受害人懂得自我保护、敢于说不。加大对性侵犯罪特别是利用特殊职责地位性侵未成年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教师等职业群体的管理。加大法律制度供给,改变性侵案件发现难、证明难、打击难等现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天,结合“护蕾行动”,我们来讲一讲,我们具体如何做,保护未成年人免遭性侵。
先看两段视频视频来源:海口市琼山区人民检察院视频来源:怀集县妇联
01
—
常见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男孩不可能遭到性侵害
事实上,男孩女孩都可能遭遇性侵。
误区二:孩子小不会遇到性侵害
事实上,任何年龄的孩子都可能遭受性侵。
误区三:性侵孩子的大多是陌生人
事实上,性侵孩子的人,70%以上是熟人。有学校的老师、家长的朋友,甚至亲人。
误区四:性侵者会使用暴力手段
事实上,他们有时候会利用贿赂、诱骗、关爱等手段。因此,家长可以对孩子说,无论别人打你还是给你买东西,如果他接触了你的隐私部位,或者让你去碰他的隐私部位,看一些裸体照片、视频等,一定要及时告诉家长。
误区五:孩子能远离被性侵的环境
事实上,你没有办法让孩子时时刻刻都处于远离各种伤害的“真空”中。为什么不早点让孩子明白,在生活中确实存在着可能伤害他们的人。父母可以模拟各种生活场景,来和孩子讨论遇到疑似性侵危险的情况下如何应对。
孩子 9 岁左右时,父母(家长)可以开始给孩子讲解相关法律了。
误区六:重视财物而忽视人身安全
对孩子的教育中不要过分强调他们身边的财和物的重要。要直接告诉孩子,在爸爸妈妈眼中,他们的生命比任何财产都重要。保护好自己,生命安全最重要。
02
—
父母需要养成的五个习惯
1. 不轻易把孩子交给除家人以外的人照看
2.无论多忙,都细心观察孩子的异常反应
3.给孩子洗澡或洗衣服时,不露声色地检查孩子下身及内衣裤
4.重视幼童,防性侵教育应从2岁时做起
5.防性侵教育是持续的
如果您的孩子还小,处在幼儿园阶段,您不用说太多,也不需要吓唬孩子,可以告诉他:如果有人摸了你的背心和裤衩覆盖的地方,回来要告诉爸爸妈妈。
如果您的孩子处在小学阶段,请告诉他们身体部位的准确名称,同时告诉他们私处是特别的。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应对各种情况。
03
—
如何预防性侵害
请告诉孩子!
1. 提高辨别能力,防止熟人作案;
有近七成的性侵害案件是发生在认识的人之间,也就是熟人作案。这些熟人通常是孩子最熟悉、最信任、最尊重、最亲近和最依赖的人,包括亲人、邻居、老师、父母的朋友等。
2. 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第一,隐私部位不能碰。每个人都有保护自己身体的权利。衣服背心、裤衩遮盖的部位不许别人看、不许别人触摸。
第二,结伴而行不落单。尽量和朋友、同学结伴而行,不独自走夜路或者进入偏僻场所,不去过街天桥隧道、娱乐场所周边等危险多发地带。
第三,小恩小惠不能要。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能贪图便宜接受他人的食物饮料或者财物,防止掉入坏人设下的圈套
第四,不良信息不去看。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不去看淫秽色情的网站,平时也不要出入迪厅、酒吧、夜总会等场所,抵制不良信息。
04
—
遭遇性侵害时怎么办
请告诉孩子!
当遇到性侵害时,学会“说不、会跑、会骗、会记”
第一,“说不”,可以大喊:“住手!我不喜欢你这样做!
第二,“会跑”,在公共场所时跑向人多的地方,向周围的人求助或及时拨打110报警求助。
第三,“会骗”,可以编理由骗侵害者,想办法逃跑。
第四,“会记”,记住侵害者的体貌特征。
05
—
如何应对
请告诉孩子!
1. 保留证据,一旦不幸遭遇性侵害,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留存证据,因为指证罪犯需要有证据支持,要收集保留相关的证据,可以采取拍照、录音等方式进行,对于体液、毛发、皮屑、通信记录等证据进行保留。因此,被侵害后,不要擅自洗澡、洗衣物、收拾房间、扔东西等等。若是熟人作案,要保留好通话、通信记录,若是对方事后威胁、收买等,也要留下相关证据。
2. 及时报警,不幸遭遇性侵害时,不要慌,要保持冷静,一边想办法脱身,逃离现场,一边想办法拨打110报警或者与家人联系,让警方或家长知晓自己面临危险的地点,发出求救信号。
3.勇于求助,发生性侵后,一定要向你信任的成年人求助,包括父母。
4.配合调查,做笔录时要如实陈述,不隐瞒、不夸大、不做虚假陈述。
5.调整心态,千万不要觉得是自己的错,也不要看不起自己。要多和信任的家人、朋友交流,也可以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医生,尽可能地减少负面情绪。
最后我们想说: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
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侵害,是全社会的责任。
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才能让阳光和雨露滋润花朵的成长,才能让我们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平台使用的部分图片、文字、视频、音频、链接等内容转载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嫌侵权、请著作权所有人及时告知,工作人员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特此声明!
END
编辑:文 灿
责编:温 暖
审核:鲁定红
关注桃江共青团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