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让我们明白有些孩子是禽兽,而每个禽兽都是被精心养成的

  导读:今天小编携夫人观影了最近火热的悬疑电影《误杀》,虽说网曝有抄袭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的嫌疑,但是不得不说片中一千部电影对阵一千个案件;依靠蒙太奇制造完美的证据链等元素,营造的氛围堪称国内悬疑影片的一次突破了。

  电影虽好,但是片中的一句话让小编在回家的路上思绪良久,“有些孩子是孩子,有些孩子是禽兽。”

  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当作孩子。观看完《误杀》后,小编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每一个小恶魔的背后都有一个恶魔饲养员,不管是其父还是其母,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误杀》的主线起因是由于某官二代性侵女同学引起的误杀案,最后成为了双方家长的正面交锋。

  双方都可谓是嗜子如命,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不惜任何代价。一位破过1000个案子的警察局长妈妈PK一个看完1000部电影的老爸,最终警察局长妈妈被完虐。

  《误杀》是以犯罪悬疑片来定位的,但在小编的眼中更像一部家庭教育影片。《误杀》告诉我们:顽劣的孩子,如果其父母不教育,总会有人替你教训,后果可以严重到超乎你的想象。

  一、恶魔没有天生,只有养成

  溺爱是对恶魔的催化剂

  在《误杀》中,说素察是恶魔,小编觉得并不为过。而素察的母亲就一位典型的恶魔饲养员,从片中三个细节可以看出她对孩子毫不节制的溺爱:

  1、素察差点戳瞎别人的眼睛,其母亲却心疼儿子受伤的手,不但花钱摆平,还在父亲出手教育时百般袒护。

  2、母亲观看到素察强暴李平的录像后,立刻下令逮捕李维杰全家,并且和素察威胁李平一样,威胁李维杰全家。从这一点看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母子俩的世界观完全一致。

  3、在故事结尾中,在素察父母与李维杰的对话当中,我们只能看到他们对儿子的思念,却没有一丝愧疚。也是只是因为强权不在,无奈打起了感情牌。

  没有孩子是天生的恶魔,都是被父母培养出来的。你给了他恶魔的潜质,只要机会合适,他就会做出令人发指的事来。影片中素察的结局,可以理解为是他父母“精心策划”的了。

  二、家庭教育是避免此类悲剧的关键

  《误杀》是一场悲剧,凡是悲剧就必然有让人反思之处。无论是受害者平平还是恶魔素察,都有非常爱他们的父母,然而爱的不当,就是在害孩子。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纵容放任的恶魔饲养员。

  顽劣的孩子犯事,顽固不化的家长袒护,但总有一天,事情大到无法收场,惨痛的代价就会随之而来。素察付出的代价就是生命。

  然而,我们没有必要让我们的孩子跟着那些恶魔们一起付出代价,我们该怎么做?

  1、教育女儿不被精神控制

  不知道各位观众注意到没有,整部影片都在潜移默化地强调一个基调,那就是女孩子名声的重要性。并强暴的视频一旦被公之于众,女孩子的人生就毁了,所以被多次要挟。

  王朔曾经在给女儿信中写过这样一段话:你必须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表面的相似。煲汤比写诗重要,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头发和胸和屁股比脸蛋重要,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就像王朔所说,内心要强大到混蛋,无论怎样都不能受他人的威胁,特别是被清白、贞洁之类虚伪的东西所迫。

  2、要对这个世界有所防备

  家长要让孩子知道,这世界有正必有反,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要对这个世界存有戒心。宁愿错怪了陌生人的好意,也不要错误地接受了陌生人的恶意。

  因此,不要总想着把孩子送到补习班,如何学好文化知识。不学习生活常识,怎么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

  被骗走学费而自杀的女生;被男友精神折磨的北大女生;被校长带到海南开放的小学生;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怎能不学些心灵防身术,保护自己?

  要对这个世界有所防备,世界上有坏人也有好人,学会分辨哪些是坏人、哪些是好人,这很难,但不是不能。

  世界险恶,在儿童的世界也不例外,顽劣儿童遍天下的时代,保护好自己是最重要的。不用管恶魔的下场,不要不甘心,恶人自有恶人磨。好孩子,终将会有美好的明天。

  最后小编在文章中提一句题外话来解决一下各位观众的疑惑,素察的尸体藏在哪里,知道吗?

  答案是:素察的尸体是被李维杰转移到了警局的新办公楼,也就是如果李维杰没有自首的话,素察的尸体将会一直在警方“脚”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