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二战时期德国闪电战的要点是什么,又如何破解闪电战?

  原标题:二战时期德国闪电战的要点是什么,又如何破解闪电战?

  二战初期,纳粹德国依靠闪电战横扫欧洲,一个多月拿下法国,不到半个月深入苏联境内三百多公里,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传遍整个欧洲,那希特勒的闪电战的本质是什么,其核心在哪里,他的命脉又在和何处。

  闪电战的核心在于机械化,特点的迅速协调三军共同作战。也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在装甲集群的带领下,集结绝对优势兵力对敌人既定区域(战略要地)实施突然而猛烈的进攻。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掌控制空权。依照德国军校的课程描述就是:“在突然宣战或不宣而战的情况下,集中一切机械化陆军(装甲部队为先导),在空军的配合下快速深入,破坏敌国动员能力,集中攻击交通枢纽,港口,机场,从而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成果。这里也指出了闪电战成功有两大关键因素,首先是突然性,第二就是有效性。

  在二战期间,二战,坦克、装甲车、飞机变成了战场主角,部队本身成为次要角色。这样一来,可以使得军队可以快速集结,迅速投放到指定区域,可以有效地进行的穿插、包抄,大纵深迂回包抄。分割,包围,聚歼敌军。德国入侵基辅的战役,就是典型围歼战役。还有一点就是欺骗性,这一点,希特勒在斯大林的身上表现的淋淋尽致,以《互不侵犯条约》蒙蔽苏联,然后就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突然出兵。导致了苏联最初的大溃败。这也是是历代兵家上最快最有效最致命的致胜手段,古今中外,皆不出其外。

  有一利弊有一弊,闪电战最大的弱点是后勤压力较大,消耗过大,只能以战养战,这种作战方式对付西欧各个小国,波兰,法国都可以,只要这些国家中枢“死亡”。德国就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打长期战,消耗战,闪电战的优势和特点就消失了,突然性,有效性已经丧失,大规模的物资消耗对德国来说是经受不起的。打闪电战只要后勤供给不上,就容易被反杀,莫斯科战役德国本身有军队素质和指挥没有明显的失误和差错,除了天气恶劣之外,还有就是后勤被割断,苏联又实施坚壁清野,德国无法就补给。这才导致了失败,随着时间推移。德国的物资消耗越来越大,也就打起闪电战了。

  而对付闪电战的最好方式就是消耗战,也就是朱可夫的大纵深战略,诱敌深入。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大纵深不是防御战,而是在本土内部的围歼战。换言之,大纵深也是闪电战的一种,闪电战理论仅仅是战术层面,而大纵深作战理论是战略层面的。而闪电战的命脉就是后勤,只要掐住机械化部队的后勤。进攻的脚步只有停留下来。闪电战就可以变为围歼战。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