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如何练钢笔字:常见问题解答

  我从没想过,写一手好字,会如此深切地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那年我 12 岁,因为会写行草,同时拥有了十余个不同的身份,而且有了孩子。——每次学校收回执的时候,都有小半个班的同学找我要家长签名。 ↑↑↑

  咦?路子不对!

  题目明明是正正经经的《成年人如何练钢笔字:常见问题解答》,突然就变成讲冷笑话了……

  是的,最近开了个学写钢笔字的系列 Live:知乎 Live -《零基础硬笔书法入门》;所以陆续有朋友问到一些相关的问题。

  有很多问题会在 Live 当中分期作答。而有些放不进 Live,而又很有价值的内容,就利用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我会尽量保持内容浅显,操作性强,希望每位读者都能流畅阅读,有所收获。

  而前面所说的冷笑话,就是为了回答本文的第一个问题:1. 练硬笔书法有什么用

  过去我常常会说,练硬笔书法可以怡情养性,陶冶性情;中考高考公考有机会获得隐藏的卷面分;再不济,至少像前面说的,签名的时候也能派上点用场。

  但是今天,我终于敢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了:

  练硬笔书法,就是没什么用!

  但人生最有意义的,难道不在于做些无用而有趣的事吗?

  第一次学会折的纸飞机、第一次学会把它放飞到高空的风筝、第一首从朋友那儿学回来的歌、第一只亲手做出来的奶油蛋糕……

  这些你新学的技能,你现在回想起来,会不会让嘴角流露出温暖甜蜜的笑意呢?

  希望写一手好字,也能成为下一个你 get 到的,无用而有趣的小技能。

  再安利一波系列 Live:知乎 Live -《零基础硬笔书法入门》2.要准备什么纸、什么笔?

  在硬笔书法这一领域,我其实不太建议初学阶段,就去当个器材党的。

  A4 打印纸、中性笔或钢笔。足矣。

  对控制字形大小没信心的朋友,可以将 A4 纸替换成田字格纸——即所谓的硬笔书法纸,沿街文具店都可以买到。

  2.1 如何选购中性笔或钢笔

  中性笔作为一种消耗品,买起来到还挺方便的。照着“喜欢就买、不行就换”的原则折腾三四轮,大致就能挑出自己称心如意的品牌型号了。平时练字,用 0.5 笔尖就差不多了。

  钢笔选购起来倒应该多花点心思了,毕竟一般大家都是把它当作耐用品的。

  所以在这里给点掏心窝的建议给大家:

  不要轻信大 V 推荐,就贸然下单。

  信自己!

  因为书写习惯和书写偏好是非常个体化的,哪怕推荐和评测的角度再中立,都仅能作为参考。

  如果有条件,一定要亲手试一试笔,谨慎做决定。

  试笔的时候,特别需要注意看能否写出粗细轻重变化。对笔尖的最基本要求是不积墨,不断墨;合格线应该是轻重表现力强,书写当中各个方向都可以收放自如;再拔高一点要求,就是书写时如臂使指,笔几乎成为了身体的一个延伸。

  试笔的时候,偶尔专柜会提供光面的纸张——比如铜板纸——来给顾客试用。这些纸会掩盖笔的出水问题。所以如果去专柜,最好自备纸张。

  ——上述均为,被坑多次的无知青年的,血。泪。建。议。

  2.2 补:一点纯个人观点

  不时会听到一些朋友认为,认为欧美出产的笔,专门为拉丁字母书写而设计,不适合用于书写汉字。

  不过无论东西方的钢笔书写者,都是力求在书写时,使线条更具表现力。从这个角度去看,所谓的更适合汉字书写的钢笔,多少也只是个伪命题。

  尽管事实上,有些特制的笔尖,在汉字书写中,确实能更容易表现出笔锋和提按的感觉。

  但就我个人观点而看,特制笔尖的书写感觉与日常使用的笔差异较大。提按笔锋分明的时候,常常会使笔画过分“媚”,线条中段缺乏质感。因而在实际使用中,反而我会尽量避免使用这类型的笔。3.学硬笔书法要临帖吗

  针对这个问题,本宝宝不想说话,并丢出了一个表情包:

  对任何初学者而言,如果想在书写中真正有所进境,临帖都应该是必修的一门功课。临帖是磨砺眼力,雕琢笔法,提升笔画质量,掌握结字规律和章法特征最为有效的办法。

  认识一些朋友,写字很好看。他们多数没有系统练过字,因为平时喜欢写写画画,或者天生在书写这方面就很有天赋,所以要写出点亮眼的或者顺眼的字,都手到擒来。

  而这些朋友写出来的作品,单个字单个字去看,都很有亮点,但一整篇写下来,总感觉奇奇怪怪不协调;也有些朋友写出来的字,粗看很顺眼,而细看就变得神采尽失了。

  其实这部分朋友现阶段欠缺的,只是对汉字书写规律的总体把握。而临帖会通过具体直观的训练方法,让练习者能有效地把握笔画结构章法等书写的共通特征,恰好填补了这部分朋友的短板。所以当他们愿意静下心来,临临帖的时候,他们的进步是远比其他人快的。

  如果你的字也属于这一类型,那不妨也行动起来一起临临帖吧……

  3.1 临帖要临得像吗

  pia 飞!

  不求临得相似,那还临个杰宝咯……!

  3.2 临帖会丢掉个人风格吗

  曾经被问到:

  在临帖的时候,要怎样体现自己的个人风格呢?

  这个问题,第一反应还是 pia 飞;

  最直接的回答当然是:

  不需要体现个人风格。

  对初学者而言,临帖,就是应该忠于碑帖原貌的。

  但其实,这个回答,未必能解决更深层的困惑:

  靠着临帖来练字,真的能练出个人风格吗?

  练过字你就会懂,无论日常书写还是创作,离开了帖,自身书写习惯、临帖时掌握的书写技巧,仍能相互产生共鸣。临帖烙印下来的技法的和自身风格相互交融,字迹依然是独一无二,别人难以复现的。

  所以即便在初期,风格亦自然独具,无需专门练习。

  而且,我也不建议初学者诸君专门去培养它。

  因为,学习是分阶段性的,具体到练字这一块,当然也是一样。

  在我看来,练字可以粗分为形似、神似、得意、创作四个阶段。

  3.2.1 形似指的是在临帖的时候,追求字形、笔画等与原帖相近而至相同。

  事实上,形似能做到极致,那你的临出来的字就已经是接近于最顶尖那一部分书写者了。

  3.2.2 神似是建立在形似的基础上的,临帖时能体现出原帖的神韵即是神似。

  这个阶段,书写者会在繁复变化中,自觉概括出笔画通用的特征和书写规律,从中提炼出笔法。

  达到神似这一境界时,书写技法,对字形的观察能力,都会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Θ_Θ

  3.2.3 得意指的是得到原帖的笔意。这一境界又比神似高一层。

  浅层次的得意,是能做到举一反三,能根据原帖结构相近的字,去推而广之。学了个“大”字,会模仿着写个“太”字。

  更高层次的得意,则是书家在帖上得到的艺术原则能够自如运用,原帖中不曾出现的字,也能按帖中笔意,呈现到作品当中。

  这实际上是模仿到创作的中间阶段。

  3.2.4 创作是在临摹达到一定水平后,自然而然产生的。

  在博采众长,艺术审美能力得以提高以后,各家笔意了然于心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身的风格偏好,此时的创作,才会是真正有意识,有目的性,而更具意义的。

  这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前一阶段学习会为后一阶段打基础。没有形似就去追求神似,往往只能沉迷于一些空泛的理论、规律、共性之中,无所进境,而自以为得法。

  同样的,形神意三个阶段的训练,都在不断打磨着受训者的眼力和审美水平。眼法手法心法到达一定高度时,带有个人风格的创作会自然流泻,无需揠苗助长。4.越练越差怎么办

  别怕,

  这是正常的。

  这是正常的。

  这是正常的。

  4.1

  过去有些教学上的老前辈,都不大肯承认练字的某个时间段,会有“越练越差”的感觉出现。但事实上,这样的感觉是正常的,而且普遍的。

  对成年人来说,练字既需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不应该只满足于当个写字机器。所以在我的课程中,我会希望大家的手法、眼法、心法都能得到提高。

  手眼心的提高不总是同步的,当眼法的提高快于手法的时候,也就是鉴赏力提高了,但书写的表现能力还没跟上时,我们就会认为自己写的字达不到预期效果。常会误认为自己退步了。

  4.2

  另一种情形越练越差的情况,则常出现在练字一两个月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可能碰到。

  练字只有一两个月,各种书写技法还处于摸索、内化的阶段,不能随心表现出来。写出来的字一定会显得僵硬、呆板,书写速度也一定会有明显下降的。

  而过往的书写习惯,再不济,也是在无意识下,训练和重复了二十年的。过往写的字,比短期训练写下的字,更为流畅、自然,才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两相比较,大家自然会觉得,有段时间,写出来的字,会显得越来越差了。

  但所谓越练越差,只是一个短暂出现的现象。跨过这个阶段,过往的书写习惯和练字掌握的书写技法,就不再是割裂的了,书写技法会逐渐与书写习惯整合,动作趋向协调连贯。再往后,大家就能有意识地掌控自己的书写,并能不断地将临帖习来的养分补充到日常书写当中了。5. 想要更为系统地学硬笔书法

  希望这 5 千多字的文章,能让你有所收获。

  从笔画,到笔法,到部首,到结构,到字形,一篇文章显然不能完全解决所有疑难。想要系统地学习,更建议你来参加我最近举办的系列 Live:知乎 Live -《零基础硬笔书法入门》

  里面包含有精心准备的 8 节课,内容囊括书写技法训练、基本笔画书写要领、字形结构分析、传统书法艺术原则、常用疑难部首处理、临帖方法介绍等方面。有讲解训练环节,有提问答疑环节,可以随时回放,错过的知识点也不会遗漏。

  5.1 是否适合我

  讲者有近 5 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只要我懂的东西,都能尽力让你透彻理解。

  本次 Live 适合初学者参与,讲者水平如下图。如觉可取,不妨进来一起听吧:

  6. 给老朋友的一点小提醒

  特别感谢很早就关注我,愿意听我絮絮叨叨的各位老朋友。如果你曾经参加过我的第一、第二次 Live,记得回去查看一下哟,可能会有小惊喜!

  (刚才放漏了,不好意思,现在补好了,回去看就有新年礼物了。)

  感谢所有愿意看到最后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