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巴尼亚影片《玛娅》首映 关注伦理剖析人性

      电影网讯(图文/第14届上海电影节报道组)6月14日,第14届上海电影节金爵奖参赛作品《玛娅》召开了剧组观众见面会以及新闻发布会,导演兼编剧普鲁桐·瓦斯、制片人萝莉卡·德戴与主演马扎菲·兹费勒、罗文娜·库卡出席了活动。

  《玛娅》聚焦阿尔巴尼亚民情 文化差异大上海遇冷

      阿尔巴尼亚电影《玛娅》是一个爱情伦理包装下的人性主题电影,萨缪尔是阿尔巴尼亚第二代政治移民,他第一次来到阿尔巴尼亚安葬自己的父亲。在那里,他遇见了有夫之妇玛娅。为了她,他决定留在那个小镇,并开了一家理发店。但事情并没有这么顺利的发展下去,作为一个惹眼的外来者,他遭遇到玛娅的爱慕者的嫉妒,被当地警察怀疑为恐怖分子、走私古董。他和玛娅的流言也在坊间四起,他遭到了非法搜查、玻璃上被涂鸦中伤,甚至邮件和包裹都没有人送上家门……最后,当玛娅的女儿浓妆艳抹的去勾引他上床,又斥责他让他不要破坏他们的家庭,他还是决定了离开。

      影片聚焦的是阿尔巴尼亚贫穷小镇上的琐碎生活,表面上它是一个充满遗憾的爱情故事,然而在这段恋情以外,邻居的狭隘心态和警察头目的拙劣手段都是影片最令人震撼的地方。在一个拥有工作就拥有爱情和人心的小镇上,人性因贫穷而遭践踏,传统因利益而被出卖,这种荒谬凉薄的风土民情,或者也隐喻了导演的某种政治诉求,而玛娅与女儿之前的家庭矛盾也让我们看到了导演对是非悖论的探索。然而,由于文化差异,《玛娅》在上海的放映效果比较一般,上座率远远不及、《初恋这件小事》等广为人知的影片,观众的现场氛围也比较冷淡。

  普鲁桐·瓦斯看淡入围金爵奖 萝莉卡·德戴称《玛娅》适应全世界

      《玛娅》的导演普鲁桐·瓦斯曾执导《胖子的忧愁》,该片在2009年入选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世界电影焦点单元。而《玛娅》是普鲁桐瓦斯导演的第一部阿尔巴尼亚电影。他在《玛娅》中的色彩运用鲜明自然,从枫叶到民宅,都展现了阿尔巴尼亚小镇的另类风情。影片的配乐也独树一格,包括大提琴的压抑和重金属的爆发,使得影片充斥着浓郁的个人风格。对于影片入围金爵奖导演则表现的比较淡然,“来到中国就已经很开心了,得不得奖并不重要。”

      制片人萝莉卡·德戴对《玛娅》的上映则很有信心,她在介绍影片时说,是关于一个普通人的琐碎生活的片子,看起来好像是个爱情片,但是实际上更多的是如何找到内心中的自我。这部影片的中的生活和现象其实和中国和非洲和全世界的人们都是一样的。“导演拍摄非常辛苦,我们在阿尔巴尼亚本土放映的效果也很不错,希望中国的观众也能喜欢。”

  下页更多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