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李毅等发表于Frontiers in medicine的研究

  我刊已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点击上方 蓝色字体 关注~

  论文

         拾萃

  396

  本期介绍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 李毅 教授等人于2020年10月发表于杂志“Frontiers in medicine”上的文章“Prognostic Role of Ammonia in Critical Care Patients Without Known Hepatic Disease”

  

  最新影响因子:3.90

  

  

  非肝性高氨血症在重症患者预后中的研究

  作者:赵丽娜, Joseph Harold Walline, 高艳霞, 路昕, 于诗源, 葛增政, 朱华栋,李毅*

  背景及研究目的

  高氨血症通常是由肝脏疾病引起,非肝性高氨血症(NHH)是由非肝脏病变导致的血氨升高,临床相对罕见。目前,缺乏该疾病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及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症患者发生NHH的可能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NHH对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数据来自MIMIC III数据库。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有/无NHH的重症患者生存曲线,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筛选重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主要结果

  研究发现重症监护患者中NHH发生率为42.2%。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皮质类固醇等药物的应用以及行骨科手术、癫痫、尿素循环代谢异常、肥胖症是NHH发生的危险因素(表1)。

  

  NHH是危重症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NHH在重症监护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血氨水平是其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建议:不仅对肝病患者进行血氨监测,对于急重症患者,尤其是使用皮质类固醇、卡马西平、丙戊酸、癫痫者,均应密切监测血氨水平。

  评 论

  NHH在重症患者临床诊治过程中时有发生,其逐渐引起临床医生重视。既往小样本研究发现NHH的发生与器官衰竭、长期禁食和尿路感染等有关,但缺乏系统分析。本研究初步探究重症监护患者入院后NHH发生的易感因素,并明确NHH是否与重症患者短期预后有关。

  本研究发现,临床使用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和皮质类固醇等药物,肥胖症,尿素循环代谢异常,癫痫,行骨科手术的重症患者更易发生NHH。进一步分析发现NHH患者30 d死亡率明显高于血氨水平正常者,提示NHH能增加重症患者短期死亡风险。

  因此,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应常规进行血氨水平监测。

  

  第一作者

  赵丽娜

  北京协和医院2019级急诊医学专业型博士生。

  导师:李毅教授

  通信作者

  李 毅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导师。急诊科副主任,北京协和医院伦理委员会委员

  个人专长:急诊危重病,尤其是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急性中毒。

  主要学术任职包括:《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编委、《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委;Clinical toxicology, Human and Experimental Toxicology等SCI杂志审稿专家;Extracorporeal Treatments in Poisoning (Extrip) workgroup成员。

  迄今共发表各类论文120余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拥有多项发明专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

  

  编辑:刘洋 赵娜

  审校:李娜 李玉乐 董哲

  监制:吴文铭

  

  

  

  (本文图表来自于英文原文)

  版权声明:

         协和医学杂志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引用,但需取得本平台授权。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存疑,请发送邮件medj@pumch.cn,我们会与您及时沟通处理。本站内容及图片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为盈利且不作为诊断、医疗根据。

  一起 阅读原文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