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熟的成年人,不要总找别人求安慰
作者:阿童木
1
前几天,我一个老家的弟弟在QQ上抖了我一下。
我问,干嘛?
他给我发了密密麻麻一排大哭的表情。
我心里陡然一沉,暗想,又来。
然后,如我所料,还没等我回复,就是一长串的再熟悉不过已看过N次类似的文字,我几乎不用看都知道他要说什么。无非是,老板又怎么怎么变态,同事又怎么怎么奇葩,加班又怎么怎么多,工作又怎么怎么不顺心,最近的绩效考核又如何如何差,而差的原因,并不是自己工作能力不行,而是老板变态,同事奇葩,各种苍天无眼社会不公奸人得道小人得志。
说实话,我真不知道怎么回答。
看我良久沉默,他只好来了一句,你就不安安慰我?伐开心,求抱抱。
我心里想,抱你麻痹。
后来想想,我是一个文明的人,不能说脏话。
但是实在不知道说点啥,只能丢一个红包过去。
然后他秒速领完,发了一个,谢谢老板。
2
想起刚毕业的时候,有段时间状态极差,于是也是找了一个自己眼里的长者,一把鼻涕一把泪哭诉,自己迷茫啊痛苦啊不顺啊。说了半天,长者没有反应。
我以为他没看到,于是抖了他一下。
他不紧不慢的回到,你想让我说什么?我和你在不同的城市,从事不同的工作,处于不同的状态,所以你不能奢求在我这里得到任何指导你工作的干货经验,无非是因为心情不顺来我这里寻求安慰。说实话虽然你描述的很可怜,我也很痛心,但是不好意思,如果你是来寻求安慰的,我这里一毛都没有。
然后,他又说了一句我几乎终身难忘的话。他说,一个成熟的成年人,不能靠别人的安慰和鼓励活着。出现了挫折,不自己去寻找问题的原因,反而像一个病急乱投医的病人到处求药方,说难听点,有点像丧家之犬。至于么,把自己搞的这么狼狈,生怕别人不知道你过得不好。在这个世界上,谁都真正帮不了你,也不要一出现问题就想到外界寻求帮助,你能依靠的只有你自己。
如饮醍醐。
3
想起之前听过一个心理老师的培训,他提出一个很有意思很新颖的观点。他说,中国教育之所以失败,并非学校里面的应试教育造成的,而是父母在从孩提时期的教育就有原罪。这个原罪就是,鼓励小孩子早早的学会情感要挟。
比如,小孩在和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时候特别想要别人的东西,这个时候他得不到,怎么办?就会选择哭,家长没办法,只好想方设法把他想要的东西给他,哪怕是别人家小孩的;
比如,小孩在外面做错了时期,担心收到别人惩罚的时候,怎么办?也会选择哭。这个时候家长肯定不忍心让孩子受到指责,也只能“他还只是个孩子”诸如此类的理由和别人说好话;
比如,小孩做的不好的时候,怎么办?还是选择哭,这个时候家长只能去安慰,帮孩子去寻找理由去开脱,你已经做得很好啦云云。
后来小孩慢慢长大,但是家长并没有及早断掉孩子这个习惯,反而处于母爱或者父爱助长了这个习惯。于是,当小孩一旦在生活中出现任何的不顺,就会选择用哭或者撒泼打滚来要挟,要挟父母,要挟长辈。
但是一旦步入社会呢,怎么办?用情感去要挟谁?谁会买他的情感帐?
正确的方式是,在孩子稍稍懂事的时候就要给他“断奶”。
当他哭着要别人孩子玩具的时候,要告诉他这是别人的东西,你不能要;
当他做错了事,要告诉他这你做错了就是做错了,必须要为错误承担责任;
当他做的不够好的时候,就要直言不讳的告诉他,你确实做的不够好。
如果不这样,相信这个孩子长大之后,也是一个稍微遇到点挫折就到处寻求安慰的loser,因为他已经习惯用这种情感胁迫的方式去外界寻求帮助,而非自己独立去解决问题。
4
一个二十多岁的成年人,应该要断奶了,断掉对外界的依赖。
二十多岁,应该可以正视失败。所以可能真的不是老板变态,不是同事奇葩,而是你自己真的不行。我神烦那种LOW逼团队,一旦成绩不如竞争对手,不是正视失败找自己的问题,而是各种抱团安慰。这种除了短暂的自慰,除了自我麻痹以外,一无是处,只会让你更LOW。
二十多岁,应该学会知行合一。我毕生偶像王阳明先生提出的“格物致知”和“心外无物”就是一个百试不爽的解决问题的金科玉律。格物致知,不是让你对着竹子看半天,而是让你去社会,去书籍上寻找解决方法。就像杨绛先生说的,你的大多烦恼,都是因为读书太少。而心外无物,就是让你内省,一日三省吾身。
二十多岁,别再依赖他人的鼓励和安慰活着。要知道,这个社会上,真正希望你过的好的人,不多。当你在哭诉的时候,说不定别人心里在偷笑呢。所以与其像受伤的猴子那样,掰开伤口一个个给别人看,不如自己去找一个暗处去舔舐伤口疗伤,等疼痛过后再起航。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一个真正内心强大的人。
图片来源:123RF.com.cn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