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任晓平:耗资7000万,完成猴子“换头”手术,结局如何?
还记得《西游记》当中有个车迟国吗?在那个国度中,有赤身下油锅安然无恙的羊力国师,有能剖腹剜心存活的鹿力大仙,还有能够随时求到雨、砍断头再生的虎力大神,孙悟空对于这种种乱力鬼神的事情,总能用其高强的法力、超强的人脉一一化解。
这些从前只存在于神话故事中的幻想,正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一步步变成现实。从1954年美国波士顿世界第一例器官移植手术的成功,人类似乎推开了医学界的一扇全新的大门。
从一开始的肾脏、肝脏移植,到后来的心脏移植,到最近的换头术,科技发展带给我们越来越多不可想象的情况。而且这个从前只存在于神话故事中的事情,就发生在东北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换头术发展的现状
换头术由意大利神经外科专家塞尔焦·卡纳维罗提出,并且于2017年11月17日,已经在遗体实验中获得成功,而世界首例的灵长类动物头部移植手术的实验,就是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任晓平教授指导下完成,任晓平教授将该手术称作“异体头身重建术”。
在进行人类遗体实验前,塞尔焦·卡纳维罗与任晓平教授先后为换头术做过多次动物实验,试验对象分别是小白鼠和猴子。因为猴子属于灵长类动物,与人类更相似,所以在换头手术中,猴子的换头手术更受世人所关注,而这次手术仅手术费就耗资7000万元人民币。
不过出于道德伦理等因素,这些试验用的动物都没有让其存活太久,同时,因为医疗水平的限制,换头后的猴子并没有将猴子的头部与身体的脊髓连接起来。这意味着,换头后的猴子头部的大脑无法达到控制它的新身体的状态,并且换头后的猴子的自主呼吸也完全需要外界辅助仪器的支持。
因新身体对猴子头部的免疫排斥反应,这只猴子在换头后只活了9天,最终因为免疫系统的崩溃而去世。
猴子的换头完全模拟是活体移植手术的过程,根据猴子换头手术的全过程,任晓平教授在结合人类遗体实验的基础上,将换头手术简略的总结为以下几个部分,大概分为下列几个步骤:
首先,需要一位脑死亡的捐献者为手术捐献一个合适的身体,而捐献者与接受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均须达到手术要求。
随后,为换头术创造最适合的手术环境,即将环境温度要保持在零下十五度左右,因为根据实验证明,只有在如此低的温度下,动物体的新陈代谢速率才能降到适应手术速度的程度,并且对细胞的活性影响降到最低。
其次,在手术中,不仅需要保持血液的充足供给,还要实时监测大脑、心脏等一系列身体器官的活性与状态,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医生会解剖人脖颈部位的组织,用极其细小的导管连接血管,之后做到整齐地切断脊髓,头颅互换,然后用特殊的粘合剂将接受者的大脑、脊髓、神经等组织与捐献者的新身体连接起来。
据任晓平教授团队估算,换头术手术时长将不会低于18个小时,并且术后,患者大概会昏迷一个月,康复的时间约为一年。
然而,上述数据与步骤都是任晓平教授与其团队对于人活体换头术的推测,因为与这些步骤相关的处理技术、生理指标、伦理道德、手术费用等许许多多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地争议与难以突破地技术课题,而这些都仍有待解决。
换头术存在的技术问题
人类异种血型的发现解决了人类因大量失血引发休克从而导致人体死亡的状况,但是从发现人类异种血型,到能够安全人对人输血治疗,人类走了一百多年的路,并且时至今日,我们也不能说完全掌握了人类血液的秘密。
对于器官移植技术,人类从1954年第一例同卵双胞胎的肾脏移植,到陌生人之间的心脏移植,再到供体为动物的心脏移植手术,以及对于人体脊髓中枢的造血干细胞的置换术,人类走了将近70年的时间,但是对于排斥反应、术后的并发症,人类仍处于不断探索、累积的状态。
对于换头术,首先,手术中如何解剖、如何暂时性地保持离体器官活性,以及中枢神经的再生,目前已有技术都无法解决,并且在这些领域全球的研究也都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中。
其次,各功能器官的修护以及重建,怎样算达到术后康复效果、以及怎样在术后保证各器官功能的运转、以及如何辅助、如何恢复自主运转等都是未知的。最后,对于换头术术前患者状况,以及如何康复,康复后能够达到的术后效果,这些也都完全是未知的。
而且,目前已有的动物实验、遗体实验对于这些技术方面的研究并没有任何进展与支撑。对于技术方面的问题,任晓平教授也表示:活体的成功率、以及相关技术的解决,空说无凭,必须要真的在活体上做了才能知道。现有的都只是临床设计的方案,只是一种设想,距离真正实施到活体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换头术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
人类伦理道德发展历程中,脑死亡从出现到被接受,以及到写进法律,经历许多代人,而且在目前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争议。
有动物保护组织就曾经对猴子换头术的猴子发出过不同的声音。他们认为猴子作为研究对象无可厚非,但是这样让两个健康程度相似的猴子,人为的换头,这一切和人类直接杀死这两只猴子有何区别?甚至换头手术后的猴子,最终因免疫排斥反应死亡的猴子,比直接杀死它们,让这两只猴子更痛苦。
而且,许多国家已经立法承认了脑死亡作为生命终止的制度,而在我国,目前法律对于死亡的认定采取综合标准说,即自发性呼吸停止(脑死亡)、心脏停跳、瞳孔反射机能停止,三者综合到一起才能被认定为死亡的观点。
在我国刑法中规定,生命权是最重要的人身权利,对生命权的理性保护是最重要的刑法任务,任何人不能以任何非法定理由和任何非规范方式剥夺他人的生命健康。
所以,在我国如果进行活体换头术的话,无论捐献者是否是自愿捐献自己的身体,还是由监护人代理决定捐献,医生对于捐献者都相当于在实施谋杀行为,而接受者以及相关人员都将是谋杀捐献者的共犯。
同时,对于术后的患者身份的确认到底算谁这个问题,也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如果按照思想、大脑来论的话,属于接受者的身份。但是,如果按照DNA比照、指纹比照等现有科学技术指标来认定的话,该患者的身份有属于捐献者的信息。
那么这个患者到底该算哪个身份?捐献者还是接受者。他的家人、社会关系、家庭关系、个人财产、生产劳动归属这些又要怎么算?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将会因为换头术的出现成为一座座难以逾越的鸿沟。
而且对于昂贵的手术费用问题,7000万元人民币的价钱只是手术费,相关的花费会比这个数字大许多,而该手术的结果是否与这个价钱匹配,并且到底从哪里来这个钱,都是未知数,而这些问题也都将引起社会舆论的剧烈探讨。
换头术的未来
在2015年,在听闻意大利神经外科专家塞尔焦·卡纳维罗对于换头术的各种论文、演讲后,俄罗斯小伙斯皮里多诺夫主动找到塞尔焦·卡纳维罗,要求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位活体换头手术实验者。
斯皮里多诺夫是一位自1岁开始就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患者,他拥有一个高智商的大脑,能够作为一名有为的程序员,斯皮里多诺夫得收入足以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相对富足的生活。但是,病痛使得他从小就脊柱疼且终身无法行走,所以在得知换头术后,他急切且冲动地想成为新技术的首位受益者。
在2017年,任晓平教授团队与意大利神经外科专家塞尔焦·卡纳维罗,共同完成换头术的遗体实验,并获得成功,媒体再次采访斯皮里多诺夫时,斯皮里多诺夫对换头术的急切与冲动消散许多,有了更为冷静且客观的看法,他对于换头术的技术伦理道德问题有了更多地思考。
最终,斯皮里多诺夫在家人以及妻子、孩子的担忧中,同时经过与任晓平教授、塞尔焦·卡纳维罗的有关会谈后,最终选择放弃成为换头术的志愿者,但是斯皮里多诺夫认为换头术终有一天会被人类攻克。
科技在发展,历史经验也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所以在未来,换头术可能真的会突破重重技术、道德伦理等问题,成为现实,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