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来看——你的孩子在读什么?别人的孩子又在读什么?万余份问卷给出“十大发现”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孙雯

  孩子们在阅读什么书?他们的阅读时间有多长?

  这个问题对很多小学生家长来说,不难。但是一旦孩子年级升高、课业增加,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开始跳脱了那种固有的模式,这个问题就变得难以回答。

  当无数家庭组成我们的社会肌体,未成年人的阅读就不仅仅是一个孩子或一个家庭的事,而是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所以,浙江省对于未成年人阅读状况的关注,早已有行动。

  

  5月28日,浙江省未成年人阅读状况调查(2019-2020)课题成果发布会在浙江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召开。省社科联、省妇联等指导单位领导、课题组专家、参与调查的中小学(幼儿园)、社区代表等出席了会议。

  

  省社科联副主席谢利根致辞

  

  课题组负责人陈纯跃介绍课题基本情况

  

  省家教指导中心主任祝青主持会议

  本次调查是“浙江省未成年人阅读状况调查(2018)”之后的第二次调查,课题组由浙江省树人阅读研究院、浙江省少先队工作学会、浙江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相关专家组成。

  课题的抽样调查,在省内10个县(市、区)93所中小学、幼儿园及社区(村)进行,采用3套问卷,按照未成年人的年龄和学习阶段,分为学前儿童卷(由家长填答)、小学生卷、中学生卷,覆盖0-18岁未成年人全部年龄段,共回收有效问卷10729份,全部课题成果将于2021年下半年正式出版。

  会议现场,来自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的胡丽娜博士介绍了浙江省未成年人阅读状况调查的“十大发现”——

  

  胡丽娜博士介绍课题成果

  ——【1】——

  2020年浙江省各年龄段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阅读量和阅读时长稳步提升,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高于同期全国未成年人的平均水平。

  2020年浙江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96.4%,高于全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83.4%的水平。

  

  ——【2】——

  2020年浙江省学龄前儿童的早期阅读愈加普及;家长受教育程度越高,孩子阅读起始时间越早。

  

  ——【3】——

  浙江省未成年人最喜欢的阅读媒介是纸质图书,在各类图书中绘本及图画书是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的首选,听书的选择率呈上升态势,期刊、报纸等传统纸质媒介的阅读量有所降低。

  

  ——【4】——

  2020年浙江省未成年人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继续提升,高于同期全国未成年人平均水平,手机阅读方式最受中小学生欢迎,听书被更多学龄前儿童家长接受。

  2020年浙江省未成年人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80.7%,高于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72.3%的水平。

  数字化阅读方式排在前三位的是手机阅读、Pad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

  

  ——【5】——

  2020年浙江省未成年人课外阅读中,中国传统文化类图书及本土作家影响力不断扩大,本土原创绘本创作出版成绩有待提高。

  绘本仍然是学龄前儿童最喜欢的图书类型,调查显示学龄前儿童家长选择的最值得推荐的3本(套)图书中,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和《大卫,不可以》排名前三。

  ——【6】——

  2020年浙江省未成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阅读自主性也逐步上升,更多地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同龄人推荐选择课外书。

  

  ——【7】——

  家长的陪伴对学龄前儿童阅读必不可少,家庭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环境创设、氛围营造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尽管家长的阅读陪伴及自身阅读状况有所改善,但仍需进一步努力。

  

  家庭在小学生阅读环境的创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20年浙江省小学生课外书的来源、课外阅读的地点、课外阅读时获得的指导帮助,排在第一的都是家长和家庭。但在陪伴阅读方面,只有5.6%的家长能做到每天陪孩子一起看书,有11.7%的家长从来不陪孩子看书。

  

  ——【8】——

  2020年浙江省中小学生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的态度总体是支持的,比较而言小学生家长态度更为积极;未成年人家庭的课外书藏书量普遍有所上升,但仍有一些家庭藏书量偏少。

  

  和中学阶段孩子的家长相比,小学阶段孩子家长的态度更为积极。

  

  ——【9】——

  2020年,制约浙江省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因素仍然是课业负担重和找不到感兴趣的书,同时农村孩子的阅读需要得到更多的帮扶。

  造成中小学生不阅读或较少阅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1.“功课太多,没有时间”(中学66.6%、小学47.8%);2.“找不到感兴趣的课外书”(中学45.4%、小学44.9%);3.不知道该读什么书”(中学25.0%、小学25.7%)。这一排序与2018年的情况没有变化,课业负担过重导致没有足够的读书时间,以及优质图书供给不足,仍然是当前制约未成年人阅读的主要因素。

  

  将学校所在地与学生阅读影响因素进行交叉比较发现,农村学校的学生回答“找不到感兴趣的课外书”“书价太贵买不起”“没有阅读的场所”占比高于平均数。农村学校孩子对课外阅读的喜欢程度、参加阅读活动情况,农村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赞成度、陪同孩子看书时间等指标,也都明显低于城镇学校。由此可见,农村孩子的阅读需要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帮扶。

  

  ——【10】——

  2020年,浙江省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得到来自老师、同学的指导和帮助越来越多,体现了近年来书香校园建设作用明显。

  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和帮助最多的前三位分别是:父母/家人、老师、同学/朋友,占比各为37.1%、31.6%、21.1%。与2018年的数据进行比较(30.8%、15.2%、8.6%),分别提高了6.3、16.4和12.5个百分点。三者的排列顺序没有变化,但老师、同学/朋友指导和帮助,所占比例有了大幅度提高,可见学校的老师、同学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浙江省未成年人阅读状况调查(2019-2020)在“六一”节到来之际发布,聚焦“未成年人”、“阅读”、“未成年人阅读”三个关键词,对于书香浙江建设,它是一份目光长远的礼物。

  

  向参与本次课题调研的有关教育机构、社区赠书

  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谢利根先生认为,本次公布的浙江省未成年人阅读状况调查课题成果,摸清了家底,也发现了问题,同时,为全民阅读工作推广的未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与可践行的建议。他在致辞中说——

  第一,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浙江未成年人阅读的状况,也就是摸清了家底。这次调查的数据与2018年相比,在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未成年人阅读状况,无论是阅读认知、阅读率、阅读量,都有明显增长,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这是我们值得自豪的。

  第二,这次调查也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未成年人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孩子的阅读状况与城市孩子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亲子阅读中,家长的陪伴也是一个短板,等等。这让我们看到浙江在推进全民阅读,特别是未成年人阅读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和重点。

  第三,调研报告也提出了下一步推进未成年人阅读的建议,这些建议建立在大量翔实的数据基础上,对我们有关部门推动书香浙江建设很有参考价值。

  这些年,省社科联积极参与全民阅读推广工作。谢利根介绍,2020年,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省社科联发挥“联”的优势,组建了“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为浙江省各大有口碑的民间读书会集结起来,共同推进阅读工作——一方面搭建平台,相互交流、学习,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另一方面,积极发掘各个读书组织已有的品牌活动。

  浙江省未成年人阅读状况调查就是由“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的发起成员之一——浙江省树人阅读研究院牵头执行。

  省社科联作为指导单位之一,按照谢利根的话来说,就是——“尽我们的力量来支持和推动一把,让这方面的工作更有可持续性。”

  其实,浙江省未成年人阅读状况调查中呈现的问题,省社联与妇联、省科协等早有关注,并在行动。

  谢利根在致辞中透露,三家单位正在大力合作,推进母亲的科学文明素养倍增三年行动计划。而在这次发布的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类似这样的数据和现象——

  ○2020年浙江省小学生课外书的来源、课外阅读的地点、课外阅读时获得的指导帮助,排在第一的都是家长和家庭。

  ○在学龄前儿童家长受访者中,78.8%的家长与孩子关系是母亲、19.1%是父亲、1.1%是祖辈,综合关于孩子图书阅读量的交叉分析发现,母亲带的孩子阅读图书更多。

  “这次未成年人阅读调查反映出来的亲子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恰恰也是我们下一步三个单位在推进这项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谢利根说。关于浙江省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的蓝图,基于这份课题成果,正在展开。

  文中图片由省家教指导中心提供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