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咬指甲”长大后会出现3种情况,了解下

  导语:孩子小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会形成自己的小习惯,比如咬指甲,用手指卷头发,这些小习惯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基本上长大后都会有这些习惯,咬指甲是孩子三到六岁时常见的动作,小孩子经常用它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和不安,但其实很多成年人还是有这个习惯的,说实话,长期啃指甲,先不说动作不雅观,如果咬指甲,指甲会受损,不美观。

  最近一位宝妈分享了她的烦恼,她的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啃指甲,她以前觉得自己太年轻,没太当回事,孩子上学的时候,她发现,每当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就会开始有意无意地咬指甲。

  她以为这应该只是孩子思考时的一个下意识动作,但久而久之,她发现孩子似乎无论做什么都要啃指甲,这已经成了一个下意识动作,易的孩子还小,指甲却伤痕累累,如果孩子经常咬指甲,一定要及时去看医生,不要让孩子形成不良习惯,而喜欢咬指甲的孩子长大后会怎么样?

  为什么有些孩子喜欢咬指甲?

  1、紧张

  孩子们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很敏感,如果他们突然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他们可能会紧张,害怕,容易咬指甲,这个时候,就是一种心理行为,刺激消除后,可以安抚缓解症状。

  2、异食癖

  当身体缺乏某种营养元素时,如锌、铁等,或肠道寄生虫感染,可能引起儿童异食癖和咬指甲,这时候就要及时补充锌、铁等微量元素或者给予驱虫药。

  3、心理因素

  比如心理压力大,敏感,自卑或者缺乏安全感等等,有这些不健康心理状态的孩子容易咬指甲,家长一定要和孩子沟通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孩子改善咬指甲的习惯。

  4、满足人的欲望

  一般宝宝三岁前都喜欢咬指甲,其实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这个时间段属于宝宝的渴求期,吸吮和撕咬能给婴儿带来一些快乐,帮助他们探索世界。

  从小“咬指甲”的孩子,长大后会怎样?医生:或会出现3种情况

  1、感染:指甲里有很多细菌和寄生虫,尤其是孩子不良的卫生习惯,如果平时不注意洗手,经常咬指甲,就容易感染,导致发烧、咳嗽、腹痛、腹泻等。

  2、心理障碍:孩子的指甲容易养成习惯,成年后甚至可能得不到矫正,长大后会影响人际关系和工作,同时容易引发焦虑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

  3、会影响心理健康:孩子咬指甲总会被父母批评训斥,但不咬指甲就控制不住自己,总会不自觉地再咬,即使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的,也会影响心理健康。

  摆脱咬指甲的方法有哪些?

  1、宣传教育:咬指甲是坏习惯,长期咬指甲不利于牙齿和口腔卫生,还可能引起甲床粗糙、甲沟炎等,可以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让他们意识到咬指甲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2、分析指导:分析咬指甲的原因,给予全面、正确、合理的指导,家属可以多花时间观察患者咬指甲前后的表现,比如是否独自处于缺乏刺激的环境中太久,从原因上进行干预。

  3、注意力分散:咬指甲经常发展成一种下意识的行为,有必要转移病人的注意力,比如病人看电视的时候咬指甲,可以让病人手里抓一个物品,如果患者想咬指甲,需要先放下物品,把行为上升到意识层面,及时制止才有可能。

  4、经常剪指:确保指甲的长度在不容易被咬掉的范围内,但不要剪得太短,以免损伤指尖。

  5、不加惩罚的强化:不要通过责骂或惩罚来控制病人,而要保持平和冷静的心态,很多咬指甲的行为都与心理紧张有关,这种心理紧张是自身无法很好控制的,单纯的训诫只会加重焦虑,让坏习惯变得更糟,心平气和地指出病人的不良行为,提供可能的方案尝试,短期取得成效时给予明确的表扬和鼓励。

  6、心理咨询:过度频繁或严重咬指甲可能与更深层的心理疾病有关,需要医生干预或药物治疗,有时可同时观察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分离焦虑、抽搐等症状,需要及时干预。

  阅读延伸——如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1、保持健康的身体,注意体育锻炼。

  2、毕竟在生长发育时期,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样重要。

  3、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的多样性,既要营养丰富,又要口感好,吃得开心是保证消化系统正常工作的一个环节。

  4、做好预防接种和定期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