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升级经验谈 篇三:生产经验、产后恢复、新生儿喂养与护理

  大家好!好久不见~~本篇咱们来讲讲“生娃”这件人生大事,以及新生儿喂养与护理的问题。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眼看着预产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准妈妈要考虑的事越来越多,特别是即将要面对生孩子这件充满未知的大事,往往会有很多这样或那样的担心。比如:什么时候应该去医院?提前破水了怎么办?宝宝脐带绕颈就必须剖腹产吗?生孩子到底有多痛……其实有很多担心是不必要的,过度的担心反而会增加准妈妈紧张的情绪。小R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就没必要紧张和担心(以不变应万变,就像参加高考一样)。

  胎位就是宝宝在子宫里的姿势和位置,它关系到准妈妈是否能够通过顺产分娩,因此准妈妈们都很在意。

  分娩时胎儿最理想的姿势是“头位”,也就是“头朝下”出来。有些准妈妈会错误地认为:在产检中发现宝宝不是头位,那就只能选择剖宫产了。一般来说,在怀孕满28周前,由于宝宝在子宫内的活动范围比较大,姿势和位置经常会改变,不需要考虑胎位的问题。

  只有在孕晚期大约32周后,胎位才会相对固定。由于大多数准妈妈都无法自觉胎位,因此定期产检是非常重要的。产检时一旦发现胎位异常,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做膝胸卧位操来尝试纠正胎位(见下图),以降低难产的发生率。

  胎位不会影响胎宝宝的正常发育,因此即使到分娩前仍未转为头位,也不用担心,是否需要剖宫产,听取医生的专业建议决定即可。此外,有些调皮的宝宝会在分娩前或分娩过程中改变体位,出现“胎位不正”而无法完成阴道分娩的情况(俗称“顺转剖”)。

  妊娠期结束,胎儿发育成熟自行离开母体的过程称为分娩。

  分娩是一种自然现象。分娩过程是从规律的子宫收缩开始,到胎儿、胎盘娩出为止,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或称三个产程。

  第一产程(宫颈开口期)从有规律的子宫收缩开始,到子宫颈口开全为主。初产妇大约需要12-16小时,经产妇需6-8小时。表现为子宫有规律的收缩(即阵发性腹痛),随着子宫收缩加强,子宫颈口逐渐开全。另外,还出现破水、阴道流血(俗称见红)等情况。

  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子宫颈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需1~2小时,经产妇仅需30分钟左右。子宫颈口开全以后,胎膜破裂,胎头下降到阴道口,随着产妇用力向下屏气,腹部压力增高,胎头全部露出,接着胎体随之而下,婴儿出世离开母体。

  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胎儿娩出后,一般在10-30分钟,胎盘也随之娩出,分娩到此结束。胎盘娩出后要检查是否完整,否则容易造成产后出血。

  通过3D动画视频直观地感受分娩的过程:

  不同产程的饮食安排(供参考)

  第一产程持续的时间较长,宫缩引起的阵痛让孕妇不能好好休息,影响孕妇的正常进食。即将到来的分娩过程需要消耗大量体能,所以产妇必须补充能量,这个时期应选择包子、粥、清蛋糕等柔软、易消化的食物。每次不必吃太多,要少食多餐。

  第二产程子宫收缩频繁,强烈的子宫收缩会压迫胃部,引起呕吐。加上疼痛加剧、消耗增加,更需要补充一些能迅速被消化吸收的高能量食物。此阶段的产妇可在宫缩间歇摄入一些红糖水、牛奶等流质食物,也可以食用巧克力等高能量的食物快速补充体力,帮助胎儿的娩出。

  第三产程时间较短,一般不勉强准妈妈进食。如果产程延期,可以补充白开水或糖水以免脱水或体力不支。

  生产经验、产后恢复、新生儿喂养与护理

  ①选择顺产还是剖宫产?

  从医学角度来说,能顺产当然顺产,对妈妈身体伤害小,同时宝宝通过产道的挤压出来,对宝宝的神经、大脑都有好处。当然整个过程妈妈会比较辛苦,但因为怕痛而选择剖宫产小R不提倡。由于前些年国内医院产科剖宫产率太高,现在已在进行控制,具备顺产条件的产妇,医生会首先让其尝试顺产。剖宫产适用于那些不具备顺产条件的产妇,免去了分娩过程中妈妈的痛苦。但对母体的伤害较大,会伤元气(每每想到若是被人开膛破肚小R就头皮发麻,一万个不愿意),而且麻醉药褪去后,依然会疼,伤口愈合也较慢,对宝宝来说,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会与顺产分娩的孩子稍有不同。

  总之,能顺则顺,遇到问题听从医生的建议即可。

  ②什么时候应该去医院?

  随着预产期的临近,准妈妈和家人都会比较紧张,担心宝宝会提前降临,又不知道什么样的情况应该动身去医院。如果去早了会被医院“退货”(曾听说过有个产妇被“退货”2次,第3次去医院才被接收,全家人都折腾得够呛),去晚了担心出现意外情况。通常产检的医生都会告诉准妈妈出现什么情况就应该到医院,医院开设的孕妇课上会更加详细的讲解。

  在预产期到来之前出现“产兆”(即阴道出血、破水、规律的宫缩和阵痛),只要有其一就应当立即去医院;如果是孕40周已经到了预产期仍没有生产(小R就属于这种“留级”的情况),一般医生会安排入院待产,必要时进行催产。一般来说,宝宝会在预产期的前后2周内降生,因此从孕38周开始,准妈妈应密切注意身体各种改变,以把握好到医院生产的时间。

  ③提前破水了怎么办?一定要打120吗?

  正常情况下,胎膜在临产、宫口接近开全时才会破裂,这时羊水从阴道流出,即破水。如果在到达医院前就发生了破水,准妈妈应当尽量保持身体平卧,避免羊水流出过多(可用软垫将后臀部垫高一些),并尽快入院检查。

  是否需要打120急救,视情况而定。情况紧急当然要打,但由于120的原则是把你送到附近最近的医院(也有黑心急救车舍近求远的个例),不一定能够由你指定去你产检的医院,医院若没有你的产检资料,则需要重新做一些检查,这样会耽误不少时间。情况不紧急,可以打车或由家人驾车前往医院。

  ④宝宝脐带绕颈就必须剖腹产吗?

  脐带绕颈与剖腹产没有必然联系。有些宝宝B超时有绕颈,到了生产的时候又自己解开了;即使有绕颈,依然可以顺产。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况,医生才会建议选择剖腹产。还是那句话,能顺则顺,遇到问题听从医生的建议即可。

  ⑤生孩子到底有多痛?

  说不痛肯定是假的。小R上大学时,一位医学院的老师在课上曾说,生孩子时非常痛,痛得在你身上剪一刀(指侧切)都不需要打麻药……这样说有些夸张,痛归痛,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准妈妈们请放松心情。

  首先,你要相信这种疼痛是可以忍受,这也是妈妈的伟大之处,每一位母亲都经历过,并且都坚持了下来,要相信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

  其次,分娩的疼痛是有方法可以缓解的。小R推荐的是呼吸阵痛法,如著名的拉玛泽呼吸减痛法,如果觉得太复杂记不住,简单的深呼吸也很有效。

  ⑥分娩时会“大小便失禁”吗?

  有可能会,都是正常的,不用觉得尴尬,这样的情况医生护士见得多了,也不会对你有特别的看法。另外,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都是需要备皮(剃毛)的,是预防感染的手术必须程序,坦然接受便是,不用想太多。

  ⑦顺产一定要侧切吗?

  不一定,现在不提倡侧切,小R和几个闺蜜生产时都没有被侧切。

  过去,几乎只要是生第一胎的初产妇,医生都习惯做会阴侧切,认为这样做可以保护产妇和胎儿。而国际上认为生孩子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医疗的干预越少越好。近年来,国内的产科医生也正在转变“常规会阴侧切”的观念,在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尽量给产妇保会阴,不做常规侧切。

  生产经验、产后恢复、新生儿喂养与护理

  小R之前写过一篇《小宝贝诞生记》,并总结了一些心得,在这里分享给各位:

  ①关于催产。预产期只是一个参考,一般到41周还没生就要进行催产,因为必须在42周内结束妊娠,否则会有危险。自然催产的方法推荐爬楼梯、捏RT和跳球。37周后开始爬楼梯有助于顺产;捏RT据说很有效,小R捏了20分钟后,不到两小时就开始阵痛,不知道有多大关联性;跳球,一般去到医院才有球可跳。

  ②关于产兆。一般分娩的过程是:见红、阵痛、破水、生产,但不一定都会按照这个顺利,所以肚子疼了还是赶紧去医院吧,宁早勿晚。

  ③提前规划好去医院的路线和交通工具。特别是去医院时具体去到哪个地方。这点小R很早就考虑了,也问了过来人(其实医院开设的孕妇课上有说,但那节课没能去听)知道应该去住院部的产前区。但坑爹的是不知道车从医院大门口怎么开进住院部最快最方便,有些门白天开但是晚上不开。小R是凌晨2点到的医院,当时问医院大门口的保安怎么祛住院部,人家睡得正香被喊醒了,直接说不知道。最后出租车司机把我们扔在住院楼的东南角,LG搀着我挪了几十米才挪到电梯口。后来出院时得知走地下车库最方便,就不知道大半夜能不能进得了地下。

  打车可以节省停车的时间,自驾则可以把各种用品提前放在车上(包括锅碗瓢盆),不用临时再买或者再回家拿。

  ④关于阵痛与顺产分娩疼痛。个人感受是阵痛痛,痛得坐立不安但在可忍受范围内,没有使用药物镇痛。分娩不痛就是需要用力容易累。生的时候疼一阵子就过去了,生完全身各种疼持续一周都结束不了才是真的痛。(生了几十个小时的宝妈你们太伟大了,请忽略此条)

  ⑤关于拉玛泽呼吸减痛法。有用!有用!真的挺有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37周就可以开始练习,让老公陪练喊口号,老婆听着口号按节奏呼吸,其他啥都不要想。最后关头呼吸节奏不要乱,用力用对地方(和拉臭臭完全一样)就能够很顺利了。呼吸一乱或多余的喊叫非常浪费体力,小R有那么两三次乱了节奏,全身就开始颤抖得厉害,还好及时纠正了过来。

  ⑥关于待产包。上一篇经验的最后分享过清单。部分医院会有推荐或者指定的产品。小R生产的医院推荐的是“开丽”的待产包(医院,无法网购),主要是2种产妇垫巾(计量型与普通型)和不同尺寸的护理垫。建议按医院的要求买,护士用得最顺手,多花几块钱省事省心。另外自己带一些喝水用的弯头吸管、一次性马桶垫、一次性内裤会方便很多。

  生产经验、产后恢复、新生儿喂养与护理

  分娩过程中,产妇会消耗大量体力,生产结束后整个人是虚脱的,小R当时的感觉是就像走了一次百公里徒步,疼痛与劳累遍布全身每一个毛孔,没有力气去想更多。

  新妈妈的产后恢复,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产褥期的恢复,即我们俗称的“坐月子”。

  如何科学地坐月子,《明星月嫂的月子宝典》这本书讲得很详细,内容很实用,可操作性强,适合没有经验的家庭。

  如果没有家里人照顾月子,也可以请月嫂或是到“月子中心”,花费会更高些,但也更加专业。需注意甄别,找靠谱的月嫂或中心,若不靠谱不如不找。

  “坐月子”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不一样,不展开说太多,列几个要点:

  生产经验、产后恢复、新生儿喂养与护理

  产后抑郁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一个问题。

  几乎每个新妈妈都会有产后抑郁的情绪(产后郁闷),主要是因为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承担照顾婴儿重任、严重缺觉、产后身体疼痛不适),妈妈孕产期体内激素水平剧烈变动,家庭关系集中式处理(夫妻关系、婆媳关系、月子及婴儿喂养理念),这些都对情绪的影响很大。假如新妈妈陷入了产后抑郁,那么新爸爸也容易陷入其中,父母的抑郁情绪还会给新生儿的大脑发育带来负面影响。

  小R的建议是:平时一定要处理好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及工作上的人际关系,不要留下隐患。婆媳关系最关键的是老公。夫妻间多沟通、多商量,不要把问题烂在肚子里。作为新爸爸,在照顾小宝宝的同时,也要多关心、照顾妈妈的身体与情绪,妈妈在经历过分娩这场“战斗”后,和宝宝一样地柔弱、需要无微不至的呵护,不要让妈妈觉得自己被忽略和冷落。

  生产经验、产后恢复、新生儿喂养与护理

  宝宝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即宣告了TA和你的人生一起步入了新的阶段。妈妈的世界从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很快你会发现,有一堆好心人(亲戚、朋友、同事)在你耳边告诉你,应该这样,养完应该那样养娃不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他们出于好心提醒你,但是他们的经验不一定科学,不一定是真的正确、对宝宝有益,并且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别人的情况并不一定适用于你家的孩子……所以从开始当妈的那一刻起,就必须学会去伪存真、学会独立思考,还要胆大心细。把别人告诉你的信息(甚至是专业医生、权威人士的观点,包括本文)进行筛选,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自己做一个决断。如果实在迷茫不知所措,那就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并用心去做,只要你是在用心和宝宝互动,那么宝宝一定也会健康快乐成长的。

  小R是母乳喂养的忠实支持者,从宝宝出生后一直坚持喂母乳至今(加辅食前为全母乳喂养)。看到不少妈妈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坚持喂母乳,觉得非常可惜。很多妈妈说自己的奶不够所以没法继续喂,错错错,大写的错!只要你愿意,每个妈妈都会有足够的母乳供给宝宝。借用一位医生的话:母乳是信心游戏!母乳是信心游戏!母乳是信心游戏!(重要的事情说三百遍都不够)

  简单说说:

  ①产后尽早吸吮(30分钟内),尽早建立催乳和排乳反射,促进乳汁分泌。同时有利于子宫收缩。宝宝出生后第一口吃的应该是妈妈的奶(即使没有奶也没关系,吮吸妈妈乳头上的正常细菌,可以帮助新生儿快速建立肠道菌群)。

  ②让宝宝多吮吸,吮吸有利于乳汁分泌,频繁吸吮是正确的母乳喂养第一步。

  ③不喂奶粉。宝宝出生前三天即使什么都吃不到也没有问题(从母体出来时已经贮备了很多能量),新生儿的胃容量只有5毫升,也就是吃一口两口就饱了。宝宝可能会哭得厉害,哭不是因为饿,可能是热,可能是单纯的拥抱和吸吮需求。(会有人说喂奶粉宝宝就不哭了,那是被撑晕了)要顶住来自各方的要求加奶粉的压力,需要非常大的决心和信念,建议在产前先和家人沟通好。

  ④吸奶器、储奶袋和防溢乳垫,奶水下来后全都能用上。月子里奶水还没有达到供需平衡,容易涨奶、堵奶,一旦堵奶要用吸奶器及时排空,预防乳腺炎。

  ⑤月子里禁用奶瓶奶嘴,避免乳头混淆,影响宝宝吸奶。

  ⑥小R在住院时有请通乳师做通乳按摩,感觉效果不错(奶水足、不易堵),请接受过正规培训的通乳师。

  ⑦采用正确的姿势喂奶,坐姿最佳。

  ⑧妈妈要保持平心静气。有一种说法是,70%以上的奶都是心情奶。妈妈如果心情不好,任何事情都会不顺。

  生产经验、产后恢复、新生儿喂养与护理

  ①室温适宜,夏季应开空调,屋内白天光线充足,适当通风。

  ②衣服、被子使用全棉的,及时清洗,尿布也要勤洗勤换。

  ③每次拉了臭臭后,用温水洗屁屁,擦干后可适量涂抹护臀霜,再包上尿布(预防红屁屁)。

  ④少穿衣服。所谓宝宝要比大人多穿一件衣服的说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是,宝宝比大人穿得少,因为他们比大人还要怕热,不要等到宝宝出了痱子才减衣服。判断宝宝衣服穿得是否合适的方法:颈后部(脖子后面)保持温而不凉即可。

  ⑤用清水洗头、洗澡。洗澡后擦干皮肤,在脖子、腋下、大腿等褶皱处涂抹润肤油(橄榄油、茶油均可,不用痱子粉)。如多次清洗头皮仍有黄色鱼鳞状的头垢,可涂少量润肤油软化,再用适量婴儿洗发水洗净,不要频繁清洗。

  生产经验、产后恢复、新生儿喂养与护理

  脐带脱落前,要特别注意脐部的护理,洗澡是不能沾到水,洗澡后要进行消毒。

  ⑥注意宝宝面部、外耳道、口腔、鼻孔等处的清洁,动作要轻柔,不需要频繁清洁。

  ⑦不怕黄疸。大部分宝宝都会有新生儿黄疸问题。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用药,多晒太阳、多喂奶促进排泄,等它慢慢退掉即可。有的持续时间会比较长,3个星期以上退掉都没有问题。

  不要轻易去照蓝光(会被吓唬说很多严重的后果),绝对不要给宝宝喝茵栀黄口服液退黄!!!

  另外,小宝宝的睡眠问题也是新手爸妈比较头疼的

  === 本篇结束 ===

  小R的经验谈已经写到第三篇,尽量把自己想要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但难免有遗漏和不严谨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如果觉得有帮助,也别忘记打赏鼓励一下呦)。

  接下来可能分几个小主题分享经验,不会再这么长篇大论(写起来真心累,每篇文章都要经过三四个月的酝酿才能问世),各位值友希望了解什么内容,有任何建议或想法,欢迎评论交流。

  最后,感谢认真阅读本文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