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与韩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何者较大?
首先我说自己的看法,日本在经济和文化确实对欧洲影响了一代人,日本制造在过去的欧洲也很受推崇。日本的寿司、动漫、游戏、电子科技让一些欧洲人趋之若鹜(比如民间很哈日的法国),很多欧洲人想去日本旅游,软实力做的确实好宣传又很到位,不免让欧洲人也高看一眼。韩国,当然是靠 kpop。现在欧洲很多快闪活动都是 kpop 主题,奥斯卡影后石头姐就是韩粉,影响力之广不仅限于亚洲,还有白人世界比如大洋洲,东欧,土耳其(最疯韩流),南美洲众多国家。甚至现在很多西欧国家,美国一些青少年学生都是 kpop 的粉,原来越南并不喜欢韩国,因为韩剧,让他们对韩国人很有好感。因为韩国的兵役和韩剧的影响,让韩国男人很吃香,因为韩流是国策,举国支持发现的好也不意外。文化推出去了,商品一定有人买单。相比之下,jpop 很像自娱自乐,我国台湾地区可能还比较火,其他时候都是在岛内满足自给自足比较多。不过按照影响力来看,现在的韩国和日本的文化影响力哪个更强大呢?
网飞投资的韩剧《鱿鱼游戏》男主角李政宰获得了艾美奖最佳男主角,这是第一次获得这个美国电视剧最高奖项的亚洲演员,在此之前这部剧在美国也已经获得了不少奖项,消失传出韩剧又赢了。
这几年韩国流行文化在全世界真的是大放异彩,先是2020年的电影《寄生虫》先获得戛纳金棕榈,然后又获得了奥斯卡,然后是去年《鱿鱼游戏》在全世界大火,最后是今年朴赞郁拿下戛纳最佳导演,宋康昊拿下最佳男演员,跟着就是这个艾美奖。至于韩流的火爆则不用多讲。
这个国内流行文化和韩流相比不行,在国内网络基本上是共识了。
不过,如果我们谈东亚国家在全世界的文化输出,这个日本和韩国谁输出更好,我相信就会有很多的争议。有人会站日本文化输出更好,甚至会举例日本输出的例子,但肯定也有人站韩国文化输出如何,上面就是几个明显的例子。
如果要我个人评价的话,文化输出的问题说到底还是经济发展的问题。如果讲这几年在全世界输出的烈度肯定是韩国更胜一筹,原因这些年韩国经济的发展确实要比日本更好一些,日本经济发展停滞不止20年。
但历史上日本经济发展、历史、科技和工业化的崛起规模更加庞大。这个体现在社会性的文化文艺同样规模更大,并且日本文化的尺度,深度和广度从高到低的文化构建都更加厉害,几乎快达到近代文明的级别。
日本这个文化构建在近现代一度超越了中国,成为东亚文明文化的代表。
韩国文化的崛起仍然处于浅层的商业文化的构建,非常成熟在世界上的输出也非常成功,但是其在世界的文化影响力有没有超过港台地区,现在看来还很是难说。
总而言之:因为经济发展原因,现在日本流行文化输出烈度逊于韩国,但因为厚度输出仍然不弱。韩国输出的烈度更强,但是因为厚度输出仍然太弱。
这个日本文化如何发展起来就得讲一下近代史,相信这里不用科普大家都知道,日本文化到底强在哪里呢?那就是不止是流行文化而是文化都很强,而且是多点开花。
文学、动漫、游戏、流行音乐,轻小说,日风时尚元素,恐怖猎奇电影,通过这些通俗文化的宣传引导出更深层次的日本大河剧,日式料理,推理文学与科幻小说,旅游业,物哀文化,禅宗文化,日本历史,古典乐和交响乐,日式厢房和枯山水庭院设计,日本电子产品发烧友,日本改装赛车文化发烧友等等。
上述能分析的领域有很多,比如动漫和游戏,还有日剧等等。
但这里讲一个很多人明明都知道,但是却经常会忽视的东西。每当韩流和日本流行文化比起来,很多人都鄙视韩流,哪怕再不喜欢都会看高日本文化一眼,其中很根本的一点就是。韩流没有深度,没有艺术感。
流行文化的根基首推文学著作,这个差距非常大,韩国甚至连港台地区都不如,韩国被称为文学荒漠,而日本是近代亚洲文学之父,首先日本的《源氏物语》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长篇散文体小说,这个地位极高,《红楼梦》都比他晚了800年。
然后是夏目漱石的《我是猫》,被称为东方莫泊桑,以一只猫的视角用辛辣的笔法来讽刺世间百态,连鲁迅都深受其影响,鲁迅对夏目漱石推崇备至。
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川端康成的《雪国》,《伊豆的舞女》,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还有大江健三郎,星新一等一堆日本现实主义文豪。
日本推理文学目前是世界之最,早期江户川乱步和横沟正史为代表的变格派,宫部美雪为代表的本格派,松本清张和东野圭吾的社会派,绫辻行人和岛田庄司的新本格派,推理文学日本一个国家创造了四个流派,已经超过了英国这个侦探小说鼻祖。
日本文学直到今天依然有现象级作品,贵志佑介的《来自新世界》,是继奥威尔的《1984》以后当今世界评价最高的反乌托邦社会流伦理科幻小说,我还看过改编的同名日漫,相当震撼简直颠覆人生观世界观的感觉。
奥浩哉的《杀戮都市》,是现在无限流网文的鼻祖,《无限恐怖》就是借鉴《杀戮都市》的。高见广春的《大逃杀》是吃鸡游戏的鼻祖,小松左京的《日本沉没》是世界灾难科幻小说的里程碑。
日本的《阴阳师》,还有各种古代和现代妖怪奇幻文学,在东亚也是数一数二的,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对于中国影响也相当深远。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好多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陪跑了,日本文学家也不少。
你再看看韩国简直可怜,你能说出一部韩国的文学著作吗?这点别说大陆了,真的连港台文学都不如,港台好歹能出金庸古龙和琼瑶,韩国真没这种人物。
日本文化强就强在这两点上,第一点是上面的文艺基本哲学构建,比如日本电影,日本动漫,都出了很多世界级别的大导演和艺术家,他们虽然老了,去世了,但是他们开创创造的文艺基本法。
后来全世界的同行都在学习和传播,这都不止韩国了,全世界都是如此。
第二点则是日本经济发展起来,当时科技,工业化也一并发展起来了,对于其近现代文化工业技术的构建,文学制定了写法和创作标准,电影制定了各种拍摄标准,游戏制定了各种玩法和制作标准等等。
这个全世界很多同行仍然是避不开的,人家仍然是起源和规矩制定者。
日本因为有这种基础的工业和艺术构建,虽然因为经济的原因日本输出没有那么猛了,但是深厚的底子仍然在发光发热,并且绝对也算得上是日本输出。
比如日本电影工业特效还是很强的,有家叫索尼图形图像运作了解一下,仅次于美国工业光魔和新西兰维塔数码的世界第三大电影特效公司,日本的数字前沿特效公司也很牛逼。
像SE,卡普空这种世界顶级的游戏公司更不用说了,做CG电影跟玩一样。
关键是日本在游戏上面的输出,既有底层艺术构建,又掌握着上层工业构建,这几年日本输出的游戏有《只狼:影逝二度》《生化危机8:村庄》《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黑暗之魂3》《血源:诅咒》《鬼泣5》《任天堂明星大乱斗》《死亡搁浅》等等,近几年日本的3a单机游戏大作哪个不是在全世界销量和话题双飞?
日本电影不行的关键是日本市场萎缩了,在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电影能竞争得过好莱坞,但是中国有大市场,中国人很乐意为国产科幻电影买单,但日本人普遍不爱看特效大片啊,他们就爱看动画电影,本国特效大片一样不爱看。
比如说《寄生兽》《犬屋敷》《镰仓物语》这些日本特效大片票房都很惨淡,日本的白组这种亚洲顶级电影特效公司却只能把《新哥斯拉》做成奥特曼皮套质感的特摄片,才能讨好日本观众。
说到日本动漫,众所周知因为经济日本动漫市场也萎缩了,精品远远没有以前的多,但是这个底子确实太厚了,仍然在持续的做着文化输出。
美国改编经典日漫真人版这几年就有《攻壳机动队》《哥斯拉》《阿丽塔:战斗天使》《大侦探皮卡丘》等等,未来还有《红辣椒》《阿基拉》《海贼王》等等。
这些东西严格说来就都是存量,日本流行文化的底子确实太厚了,我们明显能感觉到比港台流行文化厚得多。而且这些加上日本文化产业成熟,什么周边,玩具,授权和版权等等。虽然这几年日本流行文化输出的程度不如韩流猛烈,但是韩流的广度和深度远不如日本。
其实韩国和日本一样,为啥会这个方面产业会各种腾飞?从现实上讲,它们实在是没有其他产业可以发展了,毕竟政治,军事被美国看得牢牢的。文化产业说白了就和美国人不允许学数理化地去留学,却允许艺术,文学的去一样。
说到底就是限制别人的发展,美国的电影是“工业化”,背后是有意识形态的。韩国,日本的流行文化也是工业化的,但是背后的意识形态就不行了。日本还有过尝试,就像日本文化有过思想哲学的高层构建,韩流哪里有这些东西。
最日本润物细无声的日本文化渗透还是挺厉害的,以和代汉,以倭代唐,近代历史的美化。日本是一步步全方位由表及里的传播,关键是他的高级感,艺术性,内涵深度确实很强,这不是韩国那点表面文化能比的,日本文化输出可能不如韩国文化表面上赚钱,但带来的深层次价值,目前来看无法超越。
至于中国流行文化目前来看,和两个国家的差距都还挺远的,那边不管怎么打我们自己还是要有危机感,至于中国流行文化要如何发展起来,当然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