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2)

  该部分内容主要阐述弗洛伊德在其性心理发展理论中如何使用前一部分讲过的人格的构成要素。

  注意:该理论从本质上讲是生物学的,它建立在一系列必然出现的发展阶段的基础之上,在这些阶段,会出现某些特定的行为。正常的发展是指力比多和性能量从早期阶段到最后阶段即所谓的生殖期的变化过程。紧接着生殖期之前的是潜伏期,在该阶段,性能量被认为处于休眠状态。如果儿童的早期,个体经历了某些创伤性体验——在性质上几乎都是性方面的——就会妨碍大量的力比多能量的流动,导致在某一特定阶段形成固着(fixation),使个体在人生的以后阶段更容易受到伤害,发生危机。当个体在后来的发展中面临压力时,就可能采取某种防御机制来缓解压力。针对冲突发生的每一阶段,弗洛伊德提出了一种相应的成年人性格模式。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婴儿几乎都由本能驱使,最初不能将自己与环境区分开来,一个婴儿受生物冲动的控制,基本上是自私的。在第一个前性器期,获得快感或者“性”冲动的中心在口唇部位,弗洛伊德称之为口唇期。当婴儿吃喝的时候就会获得快感。父母的抚育方式在决定婴儿后天是否会经历人格困难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如果在第一年父母过分满足或不能够满足婴儿的需要,就有可能使该个体在今后的发展中出现人格问题。

  (”力比多“的发展是从嘴开始的,吃奶和吮吸给儿童带来最大的快感。从出生到六个月,儿童的世界是”无对象“的,他们还没有现实存在的人和物的概念,仅仅是渴望得到欢乐、舒适的感觉,而没有认识到其他人对他是分离而存在的。)

  在两三岁的时候,快感集中在肛门;对于儿童来讲,主要的快感包括对粪便的保留与排泄。在肛门期,自我正从本我中渐渐分化出来,儿童开始要求独立。然而这种独立并不是指作出某种理性的决定,在理性的决定中,儿童会考虑冲突的根据并形成合理的结论。而这更像是一种消极的独立,在这种独立中,无论父母提出什么要求都会立即遭到儿童的抵制。简而言之,这是一个与父母进行意志竞赛并坚持自我控制的时期。该阶段地各种冲突会造成青少年时期和成年期某些特殊行为问题。

  (排泄给儿童带来最大快乐。这是儿童学习如何获得爱、表扬和赞赏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不能被父母恰当对待,那么儿童的人格就会残留着恐惧、内疚和轻蔑的痕迹。这种被压抑的冲突可能导致成人后强迫性地定时大小便和洁癖,或者变得尖酸刻薄。)

  在人生的第第五年,性张力集中在生殖器区域。在生殖器期,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从自我操纵中获得快感。对男孩而言,性张力在该阶段表现为渴望与母亲有性的联系。最普遍的感觉是想获得母亲的喜欢和爱。然而与此同时,儿童逐渐意识到在父母之间存在着某种性的关系,父亲是他的竞争对手。但父亲从躯体上比他更强大,男孩害怕因为自己的欲望而受到惩罚——尤其害怕阴茎会被割掉,于是通过认同(identification)父亲来缓解这种阉割的焦虑。这样,他的性欲就转向更为社会所接受的方向。通过这些强烈的冲突性情感和认同过程,他们或多或少适当地解决了弗洛伊德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超我是俄狄浦斯情结得以解决的副产品,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儿童接受了父母的价值观和趋向社会的态度。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女性的冲突过程迥然不同。他推测女孩由于没有阴茎会嫉妒男孩,也想要一个。最初女孩通过效法男孩和自慰弗洛伊德所谓的“发育不良的阴茎”(阴蒂)努力弥补这一不足。尽管母亲是她们第一个爱的对象,但她们开始怨恨母亲生她们的时候没有给她一个阴茎,她们开始爱上自己的父亲,因为他有她们想要的东西。于是她们把认同自己的母亲作为获取所渴望之物的一种替代性手段。尽管一开始她们寻求父亲的阴茎,但这一幻想随后转换成希望有一个婴儿——尤其是一个男孩,他会带给她们所渴望的阴茎。由于这种愿望永远都不可能实现,弗洛伊德认为所有的女孩都有相对不适当的超我。这些“残缺不全的小东西”,他这样称呼她们,很少有客观公正的感觉。弗洛伊德的一些支持者把这种发生在女孩身上的特殊的冲突过程称之为伊莱克特拉情结。但弗洛伊德本人不愿使用这一术语,也许因为这两者的相似性比较小,与他自己对这一过程的描述存在分歧。

  (这是一个激动不安的时期,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这一时期,儿童经历了强烈的的矛盾情感,寻求异性父母作为爱人,但同时都害怕并爱戴同性父母,这个阶段的儿童十分一脸异性父母,这种早期的异性亲子依恋可分为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两种,又称为伊莱克特拉情结和俄狄浦斯情结。如果这一时期的情感冲突通过被压抑的性冲动和认同同性父母未得到充分解决,残余的冲突遗留在潜意识中,会扭曲青少年和成人的人格。)

  弗洛伊德提出从六岁到青春期个体处于潜伏期,这期间性的发展被假定处于停止状态。他认为个体特有的行为方式在人生的头五年就已经确立,其后基本的人格变化,即便是可能的话,也是非常困难。在个体发展的这一阶段,儿童转向学习活动和同伴世界,开始学习社会技能和专业技能,使他们最终能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成为负责任、有价值的公民。

  (这一时期,主要的满足区域依然是性器区,但是在儿童的行为中没有表现出来,因为儿童为了解决恋父恋母情结的冲突,都压抑了性的表现。潜伏期的儿童把”力比多“投入到了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的游戏中去。)

  随着青春期的来临,性张力急剧增加。生殖器官已经发育成熟,现在两性已具有生殖的可能性。早先的性本能目标被自我性欲(autoerotic)所支配,现在则可以找一个适当的配偶作为性对象。在生殖期对异性的充分适应需要大量的可利用的力比多能量。如果在个体的早期没有严重的创伤性经历以及相应的力比多固着,就可能获得充分的适应。到了成年期,个体就可以结婚,进入家庭生活。

  对弗洛伊德而言,正常的人是在两个主要方面——爱和工作上获得较好适应的个体。尽管这一说法乍听起来未免过分简单,以致让人脸红,但当我们意识到任何一个人要在这两方面获得成功,必须具备多种突出的才能时,它就变得深刻起来。另一方面,不充分的适应包括力比多的固着以及某些特殊人格障碍的发展。

  (这一时期女孩和男孩出现第二性征的身体变化,青春期的到来唤醒了性冲动,青少年必须学会以社会认可的方式表达这种冲动,如果发展时健康的,婚姻和抚养孩子就能够满足这种成熟的性本能,并且他们能够以更少自我中心、更客观的视角来看待世界。个体最重要的任务是摆脱父母的控制,容易产生冲动,对成人产生抵触情绪。)

  Tips: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认为”出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尽管它没有被纳入到发展阶段中。在弗洛伊德看来,出生是一个创伤性的开端,是儿童生命的第一个巨大冲击。根据弗洛伊德学派的理论,如果儿童出生时经历的冲击少,比较轻松地降生,则可以预期儿童在成长中潜意识里会有较少的恐惧,在今后的人生中面临挫折时会有更强的情绪控制力。

  注:本章节括号内注释总结文字来源于《发展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