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他在迷惑中变了性别,都是性别认知障碍惹的祸(阿尼玛和阿尼姆斯)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大家好,这里是“第一心理”课堂,今天分享一种心理疾病。如果你经常看一些美剧或者是心理和犯罪题材的电影,就很容易发现,心理疾病容易导致了一个人在行为和认知上出现偏差,你可能会认为其中有虚假和夸大的成分,其实这种现象很常见,有些案例甚至可以颠覆我们的认知。
今天我们要分析的是性别认知障碍,一种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却不被大众所了解的心理疾病。我曾经接待过这样一位来访者,当他进入诊室的时候,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婀娜曲线,瀑布长发的人,一身驼色的紧身毛衣,搭配着羊绒质地的长裙,显得摇曳生姿。
但是谁也想不到的是,这其实是一位正经的男生,确切的说他是一个有着变性取向,却没有实施的男生。在他的倾诉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个心理疾病的成因和发展,不禁唏嘘不已。
性别认知障碍(disorder of gender identity),后文我们简称DOGI,指的是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性别的认知和自己本身的生理性别不同,并且会配合做出不认同的行为。
比如说,发表不喜欢自己性别和自己的言论,穿和自己真实性别相反的服装,以及和自己认同的性别关系更紧密等否认自己真实性别的行为。
临床心理学研究发现,DOGI通常都发生在男性身上,我们国家起步比较晚,这方面的诊治体系并不健全,导致了很多有这种心理障碍的孩子并没有被及时发现。
通常情况下,三岁左右的儿童对自己的性别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但能够认识自己性别的独特性,还会知道自己的性别是稳定的,自己应该做与自己性别相称的事情。
而有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即使对自己的性别已经有了概念,也会选择反其道而行之,比如,一个男孩子不喜欢探索性和挑战性的玩具,而是对萌萌的玩偶感兴趣;一个女孩子不喜欢和自己同龄的女生玩,而是选择天天和男孩子一起疯跑。
并且这些反常态的行为会伴随着对自己性别的厌恶和讨厌,包括对自己生殖器的反感,对自己体态和发育的反感,随着年龄的增加,对自己性别形成一种困扰和迷惑,甚至希望变成自己一直向往的性别,这些都是DOGI的典型症状。心理学家认为,造成这种心理疾病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身体方面的原因
从个体生理层面看,有的人因为体内性症方面的染色体、雄性和雌性荷尔蒙激素、腺体和生殖等方面出了问题,导致性别认知障碍发生。这个原因其实是比较常见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某一些特定激素的分泌可以通过外在干扰来解决,但是这种手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身上的异性特质
每个人身上其实都会有异性的特质,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了两个重要原型,阿尼玛和阿尼姆斯,说白了就是男生身上的女生特质,女生身上的男性特质,因此,无论男女,这种异性特质都是存在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些女生,她们冲动而强壮,偏向动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女汉子。而有的男生则文静、害羞、胆子比较小,甚至有些娘,这些其实是正常的情况。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女汉子和娘炮都有性别认知障碍的,只是他们体内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的表现程度不同罢了。但是总有一些例外,如果阿尼玛和阿尼姆斯过度,伴随着其他认知障碍特征,就成为一种认知障碍了。
原生家庭
其实在临床心理治疗过程中接触到的很多障碍者,大部分和原生家庭有关。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来访者,他有两个亲哥哥,他是老三,他的父母顶着各种压力生了他,目的是为了弥补家庭没有女儿的遗憾。
在他母亲怀孕的时候就觉得他会是一个女孩,所有的衣物和被子都准备了粉红色系的,但是随着他的出生,也给他的父母带来了很大的失望和冲击。于是在很小的时候,他就被自己的妈妈当成女孩养,穿的、用的、玩的全是女生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心理上也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女孩,而他的父母也后悔了。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性别认知障碍和自己的生长环境关系很大,并且我想这样的家庭有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性别感到了失望,导致了错误的抚养方式。
他们将自己的不认同和长久的绝望情绪投射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孩子就真的会想要变成父母所期待的性别,时间久了,心理疾病就形成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庭中母亲或者父亲角色的缺失,让孩子失去了最初的模仿榜样,对自己的性别认知不稳定,时间久了就会造成性别认知偏差。
我们看到现在有很多变性的人,他们其中很多人变性的原因就是因为DOGI,让他们觉得自己想要变成一个男人或者女人。
对自己性别的厌恶和对异性性别的向往和喜爱,让他们在心中将异性幻化成了一个神话而美好的形象,觉得自己变成了那个他和她才是最好的,最完整的。
长大以后,有了足够的能力,他们就会将这个萦绕脑子中很久的想法付诸于实践中。他们也会有一种释放感,但是对于他们的家庭也许是一种伤害,所以如果发现身边的人出现这种心理疾病,及时的干预是必要的。
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子衿、神奇小小
参考资料:
《精神分析引论》
#大有学问#重口味心理学⑤关于焦虑“人生苦短”,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人生是又痛苦又短暂的,但只要你愿意,你还可以把它理解成人生的痛苦是短暂的!就业、教育、医疗是三大民生问题
“焦虑”是精神分析学派核心人物弗洛伊德的研究重点之一。
箱庭疗法。
箱庭疗法是什么东西?就是沙盘游戏。沙盘游戏是什么东西?就是……
作者:“这你就不懂了吧?沙盘游戏,能没有沙子吗?但是为什么用沙子而不用泥巴或者水,这里可有个说道。因为沙子不是固体也不是液体,不是海洋也不是陆地,它是介于固体与液体、海洋与陆地之间的一种物质,因此深层心理学认为,沙子可以沟通人的意识与潜意识世界。”箱子的内侧都涂成了蓝色,这是为什么呢?”作者:“不得不说,你观察得还真细致。之所以要涂成蓝色,是为了让人在挖沙子的时候找到挖出‘水’的感觉。你可以上去挖一下试试,会发现箱子整个内部都是蓝色的。”疑惑哥:“为什么要找到‘水’的感觉?”
作者:“那是因为我们都知道,生命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水是静止的,也是流动的。因此这种找到水的感觉在治疗中就显得非常重要。此外,蓝色本身就能使人产生遐想,让烦躁的心得到平静,疲惫的心灵得到休憩。”疑惑哥:“哈哈哈,这么多玩具啊,太好玩了。我明白了,就是把这些玩具摆到沙子里,根据我摆出来的场景分析我的心理状况对不对?”作者:“其实也不能说是分析你的心理状况,具体的是……喂,喂,你干吗呢?”
疑惑哥:“哎呀,我太亢奋了,看到它们就仿佛回到了小时候,我先摆一个玩会儿啊,你一边待着去!”作者:“呃,你说说你摆了些什么吧!”疑惑哥:“呵呵,这是迪斯尼乐园一次盛大的游行。车子开道,接下来是马车,然后有唐老鸭、米老鼠、叮当猫、小新,各种经典的卡通形象,还有圣诞花车系列,这是一场热闹的庆典。“我现在有个疑惑,你是怎样通过这些玩具做心理分析的?”
作者:“其实每件玩具都有它的象征意义,看你这幅作品中人物还真不少,那就先从人物说起吧。人物中的宗教人物,上帝、释迦牟尼、观音菩萨等等,象征的是一种神秘和超自然的力量。要是在你的作品中出现这类人物,可以理解为你可能正处于一种关键时期,渴望获得超自然的力量,以得到精神寄托。
“人物讲完了,讲个动物,来个熊吧。熊是笨拙的动物,却有着强大的力量。在西方,熊在许多地区与战神、斗士有一定的;在东方,熊也是阳刚和力量的象征。尤其在我们古代,睡梦中出现熊则预示着家中要添男丁。如果你在箱庭作品中摆放了熊,并把它当成自己的替身,通常可以理解为你本身是笨拙、强大和有力量的,但同时也可能说明你在人际交往中孤独的心境。
“动物讲完了,那就来个植物吧——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贺知章的诗充分描绘出了柳树婀娜多姿、妩媚无比的样子,因此柳树是女性的象征。在箱庭作品中出现了柳树,可能就代表了箱庭制作者女性特质的一面,同时柳树也代表了离别。
“植物讲完了,来个交通工具吧——火车。火车力大无比,是当前运输力量最大的工具,它的运行必须遵循着固定轨道,火车出发和到达的时间总是固定的,因此火车象征着巨大的外在力量援助和机遇。箱庭作品中出现了火车,要看它的具体摆放位置,比如,火车驶入隧道,可能象征着箱庭制作者回归母体的愿望。”疑惑哥:“你说了这么多玩具的象征意义,我想知道这些玩具的象征意义都是哪儿来的?”作者:“哪儿来的?你听没听说过‘原型’这个概念?
“这么说吧,我们身处的世界是一个物质世界。但在此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一个世界——观念世界。物质世界有最基础的组成,分子、原子什么的;观念世界也有它最基础的组成,那就是原型。打个比方,世间有许多类别的事物,当你判断它们是否美丽时,心中必然已有了一个美的原型,以这个美的原型做标准你才能做出判断。这个美的原型就是你观念世界中那个绝对的美。“当然这种绝对只是针对你自己而言的,就像弱水三千你只取一瓢,不同的人可能会取不同的一瓢。”疑惑哥:“原来是这样啊,你可不可以再具体深入地介绍介绍原型?”
作者:“一提原型我就不得不提荣格,因为是他用原型表示了集体潜意识的内容。什么是集体潜意识?这个问题后面再说,我还是先来说说荣格的前世今生好了。
“荣格以前也是精神分析学派之人,弗洛伊德很赏识他,还让他在他们共同创立的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担任第一届主席。只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荣格和弗洛伊德在观点上发生了分歧,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荣格一气之下拂袖而去,离开精神分析学派,自立门户创建了分析心理学,缺了‘精神’二字,以表荣格不和弗洛伊德一般见识的决心。只是他的很多理论还是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础之上扩展而成的。说到这儿,咱们下面就有请荣格闪亮登场,为我们讲讲他的‘原型说’!”
‘本我’‘自我’‘超我’的三我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是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部分。‘本我’蕴藏着人性中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冲动。它就像一口本能和欲望沸腾的大锅,具有强大的非理性的心理能量。
“‘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一味追求满足,对其他不管不顾。就像婴儿饿了要吃奶,决不考虑母亲有没有困难。
‘自我’不再是潜意识的东西,它已跨入了意识的行列。‘自我’是什么?‘自我’已脱离了人的兽性,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代表的是理性与机智。‘自我’是经外部世界影响而形成的,不是天生而来的。打个比方来说,‘本我’是匹马,那‘自我’就是骑手。人前行的动力是马(‘本我’),但骑手(‘自我’)能给马指出方向。‘自我’驾驭‘本我’,当然马也有不听话的时候,说明‘本我’的力量还是巨大的。因此可以看出‘自我’正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是它们两个之间的过滤器,同时‘自我’奉行的是现实的原则。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最高层次,是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演化而生的。都说人是社会动物,那么它的形成,就是这个人被社会化的结果。‘超我’遵循的原则是道德原则。
‘超我’本身的作用就是三个:
第一,打压‘本我’造成的冲动。比如说,此时你正在走路,突然间感到肚子疼,要拉稀,如果按照‘本我’中原始兽性寻找快乐的原则,你此时会立马脱下裤子就地解决了,就像野生动物一样。当然,对纯兽性来说,裤子也不用穿了。
第二,对‘自我’进行监督。比如说,在一次公司会议讨论的过程中,有位同事的观点和你相左,甚至对方的言辞已经激怒了你,此时你心里恨不得抄起手边的水杯把对方的脸给砸个平平坦坦,但是‘超我’这时就起了作用,它告诉你无论从道德角度还是从为人修养的角度,你都是不应该这么做的。
第三,追求完善的境界。‘超越梦想一起飞’,就是这个意思了。
“看到这儿,你们认为这个观点怎么样?我是这样认为的,如果它们三个之间能保持平衡,就会使人正常地生活;如果它们三个失调了,或者被破坏了,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疾病……”
四种原型
“是这样的,人的一生中有多少典型的情境其实就有多少原型,但是主要的原型只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人格面具。面具都是戴在外边做伪装用的,因此人格面具就指人格最外层的那种掩盖真我的假象。因为它总是按着别人的期望行事,因此它同拥有它的人的真正人格并不一致。
作者(悄悄地说):“这和弗洛伊德的‘超我’其实挺像的,都是按照外界的意愿行事,隐藏了自己本身真实的想法。”
第二种,阿斯尼玛。阿尼玛不是阿诗玛,它是指男人身上具有的女性特质,是男性中的阴性原型。当阿尼玛高度聚集时,便可使这个男人变得容易激动、忧郁、嫉妒、虚荣,就是我们常形容的:你怎么跟个老娘儿们似的?在男女或者夫妻吵架的时候这个原型会尤为突出。
第三种,阿尼姆斯,是指女人身上具有的男性特质,是女性中的阳性原型。当阿尼姆高度聚集时,会使女人富有进攻性,追求权力,并引起内心的冲突。
在我看来,阿尼玛和阿尼姆斯两种原型,从生理遗传的角度讲,是受染色体和性腺决定的;从心理遗传的角度讲,是在男女两性互相交往碰撞中产生的。因为如果男女双方没有一些异性特质的话,男女就不可能了解对方了。那样的话就真的是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了。
当然在当今时代,和女性生活,男性就更阴性化;和男性生活,女性就更阳性化。
不是有教育家建议向幼儿园和中小学增派男性教师吗?就是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身边除了父亲,几乎都是女性,导致男孩越来越女性化,没有担当,胆小柔弱,长大后也外强中干。
荣格:“第四种,阴影,又可以称为‘阴暗自我’,指人格最内层,最具有兽性的低级的种族遗传,包括一切不道德的欲望、情绪和行为。”
作者(悄悄地说):“大家眼熟不,这是不是和弗洛伊德的‘本我’很像?除了荣格上面提到的四种原型外,他认为还存在着出生原型、再生原型、死亡原型、力量原型、上帝原型、魔鬼原型等等。”
荣格:“集体潜意识跟弗洛伊德的个体潜意识有很大区别,看上面的。
“弗洛伊德的个体潜意识是冰山,而我的集体潜意识是一座小岛,鸟语花香的小岛。
“小岛露出水面的部分是意识,水下的部分是潜意识,但是我这里的水面是会发生潮汐运动的,就是说个体潜意识的部分会露出来变成个体意识,当然这就跟弗洛伊德冰山中把门的小人有异曲同工之处了;而岛的最底层属于广大基地海床的部分,就是集体潜意识!
“就此它与个体潜意识的区别就很明显了:
“首先,它不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而是由种族先天遗传的,是在生物进化和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获得的心理上的沉淀物,是祖先祖祖辈辈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在人脑中留下的遗传痕迹。
“其次,它不是被意识遗忘的部分,它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东西!”
作者:“这样说集体潜意识,大家可能还觉得空泛,我还是举个例子吧,比如说地域文化就是一种集体潜意识,其中包含了方言和饮食文化等。
“提到饮食文化,就少不了传统的八大菜系了,有鲁菜、川菜、粤菜、闽菜、江苏菜、浙江菜、湘菜和徽菜。由于我是东北人,那就再提一个,辽菜。辽菜中有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咽下口水)
“为什么同一个地区的人会讲同一种方言,同一个地方的人爱好同种口味的饮食?这就是我们所共有的集体潜意识的作用。而游戏的适用范围就宽得多了,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在童年时都参与和体验过。”
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都有自我治愈创伤的能力;同样,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也有自我治愈心灵创伤的力量。箱庭疗法就在集体潜意识和原型理论的作用下成了沟通意识和无意识的一座桥梁,使患者的无意识意识化,实现个体与其心灵的‘对话’,达到自我心理治愈这种心理治疗中最高的境界。
疑惑哥:“你能通过我所用的玩具来了解我的想法,那我想问,这些玩具在沙盘中的摆放位置也能让你获得我的心理信息吗?”
作者:“那当然了。其实玩具本身的象征意义也是不固定的,还要看摆放者自己的具体解释,比如他把一条龙当成一条项链,那这条龙在他那幅作品中就只能当项链来看。
“说到不同的摆放位置,那就复杂得多了。同样一件玩具在不同摆放位置的寓意也是不同的,就算在同一位置,如果他整幅作品表现的内容不同,那寓意也是不同的。而且看一幅箱庭作品还要考虑到它的整体性、流动性、统和性,甚至是时间性,等等,太多了。
“在这里就简单给你介绍几点关于空间位置的说法好了。
“一般来说,箱子的左侧可以看成人的内在世界、无意识世界,右侧可以看成外在世界、意识世界。整个箱庭作品朝左侧发展即意味着退行,朝向右侧发展则意味着进行。箱庭上部是精神世界的象征,也是父性的象征;箱庭下部是物质世界的象征,也是母性的象征。”
作者:“那么在摆放玩具的过程中,患者就把内心潜意识的痛苦通过作品表现了出来,不仅让苦闷得到发泄,还能让治疗师通过作品内容来了解患者真实的病因所在!”
投射理论!啥叫投射呢?投射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是消除焦虑的主要手段,具体是指人们把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和欲望转移到他人身上,或者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借此消除内心的痛苦。
作者:“那么在摆放玩具的过程中,患者就把内心潜意识的痛苦通过作品表现了出来,不仅让苦闷得到发泄,还能让治疗师通过作品内容来了解患者真实的病因所在!”
飞机往来于天地之间,因而象征着箱庭制作者与天地或者父母之间关系的平衡情况。而飞机失事通常隐含着对自己的否定,愿望实现的破灭。可以看出保保在就业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内心受挫的状态以及他与父母之间存在的矛盾。
武器是冲突矛盾的象征,也是自我保护、防御的象征。保保在作品中所运用的轻重型武器反映出其内心世界因就业焦虑引发的冲突,以及对因面试引起的社交扩张的抵抗心理。
两支部队的交锋与对峙,也正好说明保保内心正面临着一种艰难的抉择、一次重大的挑战和一场激烈的斗争。对资源的抢夺,说明保保渴望通过得到外界的帮助,让自己达到理想的水平。
飞机坠毁的位置在箱庭中央并被杂乱无章的房屋包围,可以感受到保保的孤独、封闭与混乱。我方与敌方分处箱庭左右,显现出保保正为来自未来的将要面对的问题困惑,但同时也能看出他试摆脱这种困顿的局面,勇敢面对未来的一种心理趋势。
《黑鹰坠落》
转化时期的箱庭作品中通常会出现几种象征性的事物,如:蝴蝶、青蛙、蝉和蛇。我想这些都很好理。蝴蝶常被用来形容人“破茧成蝶”;青蛙也有类似的生命转化的过程,从蝌蚪转化成水陆两栖的青蛙;蛇是因为有一个蜕皮的过程而呈现出了转化的意义;蝉的虫蛹在地下生活几年乃至十几年才会破土而出,等待蝉变,生出飞翔的翅膀,因此常被誉为“羽化成仙”,除此之外,蝉蜕还可以做药材。
青蛙是母亲、多产的象征,是春雨和再生的先行官,因此象征着繁育和再生。保保的这幅箱庭作品以角蛙为主题,具有巨大的转化意义。
保保在这幅作品中直接或间接表现了水的主题,而水通常象征着新生、活力、精力旺盛。因此可以看出,保保在经历了现实的就业挫折和内心的挣扎焦虑后,内心的能量渐渐获得重生,渐渐能够平静理智地看待现实中的不顺,并有勇气面对它们。
而箱庭中所表现的角蛙所拥有的充足的食物,可能说明保保对自身努力结果充满了期待,对现实中的种种矛盾是做了充足的对抗准备的。
在这幅作品中,还出现了角蛙这一明确的替代自我像,并承认箱庭左上角的房子是自己的家,说明保保开始愿意了解和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
烤灯等的出现也是保保自身心理力量逐渐强大的表现。并且,烤灯与加湿器等位于箱庭下方位置和角蛙位于箱庭右上方的位置也可以说明保保在现实生活中渐渐充满力量,并渴望精神世界的超脱,这与保保目前想要摆脱就业困境的想法相符。
但这只角蛙被豢养在笼子里并且以水围困,说明保保还是没有达到完全的自我释放,内心仍然不够强大,不足以解决目前所有的问题。
总的来说这幅箱庭作品的转化意义远远大于创伤,已经可以看出保保积极的内心愿望与努力。
人生来不是‘受苦’,而是‘享苦’的
八卦八卦,一黑一白,黑白相间,相互依托。你可以把它们看成生与死、成与败、悲与喜等等。正所谓没有黑就没有白,没有白也没有黑。这个道理用在苦与乐上就是,不受苦,你哪会把乐当回事;不受苦,你的人生也许就会因为它的缺失变得空白;不受苦,你怎么才能得到只有苦难过后方能收获的东西呢?
你泡过脚吗?
水热的时候你什么感觉?
烫得疼。
没错,泡脚时因为水烫,会疼得你双拳紧握,面红耳赤,咬牙切齿,悲痛欲绝。可是泡完了以后你有什么感觉?
爽,舒服,解乏。没错吧,比泡之前还要舒服。‘享苦’也是这个道理,经历痛苦的时候你恨,你怨,你愤,你悲,你寻死觅活歇斯底里,但你却忽略了,此时的你正是在泡人生的脚。
经历过这些苦后,不管你回过头去还是继续向前看,生活对你而言都不再像从前那么寡淡了,你会学到很多,明白很多。于你自己而言,经过这种历练后,也许才能真正顿悟生命的意义何在。
那种经历十分不幸的人该如何看待‘享苦’呢?
很简单,经历十分不幸就好比是在泡脚水中添加了很多浴盐,泡的时候感受会更强烈,那泡过之后当然也收获更多!
达摩祖师六世传人六祖慧能这样说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先说什么是菩提,菩提就是觉醒、开悟的状态,与它对立的境界就是烦恼,是种迷惑、愚昧的状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菩提就在世间一切事物之中,离开世间事物而去寻找独立的菩提,无异于寻找兔子头上的角,它哪儿长角啊,因此是纯粹白费功夫的。
正所谓没有烦恼就没有菩提。简单一句话就道明了苦与乐的辩证关系,‘向死而生’也是这个道理。
一念迷时,菩提即烦恼;一念悟时,烦恼即菩提。有一句话怎么说的,‘人生苦短’,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人生是又痛苦又短暂的,但只要你愿意,你还可以把它理解成人生的痛苦是短暂的!
人生的路啊,莫惶恐,尽管前行!
阿尼玛-阿尼姆斯争吵,就是典型的爱人争吵,也是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的利剑交汇之处,恋人们用最可怕的方式在最脆弱之处伤害对方。女人阿尼姆斯的针就刺在男人最迷离纤细的易感之处。而在女人想被了解和接纳的时候,男人却带着阿尼玛的毒针出现了。因为没有爱是不带刺的。这种刺有时候是因为过度敏感产生的,通常会伴随着醋意浓浓攻击性。某些具有正向母亲情节的男人很晚才结婚,因为他们变成那种过度敏感的文艺单身汉,有着像花一样的阿玛尼,他们易怒又过于纤细,以至于不知道如何到外面去寻找女人。可以说,他们受困于自己的敏感牢狱之中。如果自己的生理驱力也无法推动他们,他们就会把自己置身于女人和婚姻问题之外很久,直到自己突然觉醒的那一天 。(常州子观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