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本课思维导图】
第0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一、西方法律制度
1.历程
①渊源: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A目的:缓和社会矛盾
B意义: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实质上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罗马民法大全》
A颁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
B意义:是古罗马法律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②发展:
中古封建时代的法律
日耳曼法--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等级色彩浓厚。
教会法--根据基督教神学,教会制定颁布的教会法。
罗马法的传播:11世纪后期,欧洲国家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
传播原因:
欧洲传统法律制度落后,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罗马法私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形成体系
英美法系: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大陆法系:指欧洲大陆上源于罗马法、以1804 年《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各国法律,也称民法系
2.特征
国家权力结构: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①立法权:法律由议会制定;
②行政权: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
③司法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
法律内容: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
司法实践过程: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①程序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
②实行无罪推定原则,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
评价
性质: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进步性:
政治:稳定资产阶级统治,调节缓和社会矛盾。
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对外:对亚洲及其他地区产生广泛影响。
局限性:
①确认了私有财产制度,财产的多少决定着法律地位的高低;
②黑人、土著居民和妇女没有完全的公民权
二、宗教伦理与教化
1.中古基督教
基督教影响了中古时期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宣讲教义:
教士们搜集和抄录经典,保存古典文化,宣讲教义。
开办学校:
①类型:宗教学校和世俗学校。
②内容:主要讲授宗教内容,也教授“七艺”,内容以宗教为目的,但教育文化方面也发挥作用
社会生活:
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教会都要介入,所有的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
3.影响
强化教会对人的控制,影响人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具有社会教化功能
2.近代新教伦理与教化
背景:宗教改革后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新教在坚持基督教教义的同时,提出新的思想
主张:
①反对教皇权威
②主张“因信称义”,信徒通过阅读《圣经》理解教义
③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
④鼓励人们发财致富
评价:
进步性:适应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
局限性:
①坚持基督教基本教义,束缚人的行为,麻醉人的思想
②排斥其他教派,引发宗教冲突
③对教义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被斥为“异端”
往期推荐01《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整合!02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横纵双向全整理,超实用!03最难记的10大专题横向整理,考点完备!
| 声明:来源于高中历史学习之苑、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 编辑:球花风铃草
| 标签:高考历史 高中历史 中国近代史 必修一
在看吗?风里雨里,船长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