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名未成年人遭“网络性侵”,2名未成年人被猥亵,罪犯被判15年6个月

  8名未成年人被诱骗拍不雅视频,2名未成年人被猥亵,罪犯被判15年6个月

  5月31日,据最高检报道,北京法院已经将一位涉嫌诱骗、胁迫8名未成年人拍摄不雅视频,并强行性侵的犯罪分子朱某某判处15年6个月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一年。

  

  该案报请审查批捕后,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检察院发现除公安机关已认定的4名被害人外,朱某某还存在利用网络侵害其他被害人的可能,遂建议公安机关继续侦查,至侦查终结时被害人增至7名。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自行侦查,委托鉴定机构及时恢复并提取朱某某手机中社交软件已删除的数据信息,通过对电子数据梳理审查,追加认定朱某某猥亵另外2名未成年人的犯罪事实。

  此案成为了最高检加强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典型案例,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这一严重的事件再次提醒着我们,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朱某某通过网络软件来诱骗和胁迫未成年人拍摄裸体、不雅的照片和视频,并利用这些素材威胁和强迫这些女孩线下见面,强行发生性关系。此类案件并不少见,更加令人震惊的是,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留守儿童或者家长疏于监管和保护的情况下。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一连串的未成年人遭受网络性侵的案件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刚刚过去的5月23日,最高法也核准执行了湖北省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山东省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湖南省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三起网络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分别涉及多名未成年女孩,犯罪分子利用社交媒体平台,通过虚假身份或者是引诱、胁迫等手段,骗取未成年人信任,进而实施性侵犯罪行为。这些案件的发生,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了犯罪分子更多的机会和手段来实施犯罪行为。同时,也给了我们更多的警示和启示,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和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家庭和学校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监管。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网络使用情况,教育孩子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如何识别和避免网络陷阱。学校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心理防御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网络暴力和性侵等问题。

  其次,社会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监管。政府应该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完善网络安全法律制度,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打击网络犯罪行为。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最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积极参与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来。我们应该关注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和心理健康,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社会的希望。保护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和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为未来的美好奠定坚实的基础。

  你有什么话想说?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