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探索》:星际中十年孤独

  自从人类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人类对于浩瀚宇宙的向往,从此就像揭开盖子的潘多拉魔盒,一发不可收拾,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有无尽的动力和勇气,致力于宇宙的探索,伴随探索外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宇宙探索文学作品的也大量涌现。这些文学作品从各个方面对人们普及宇宙空间知识,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但从探空题材引发人们对人文思想进行探讨的文学作品,却并不常见。这样的作品,是整个科幻题材文学作品的异类。所以就更难搬上荧幕,而以下要讲述的,正是这样题材的一个电影。

  《星际探索》这个译名其实翻译的文不对题。整部电影并没有讲述跨星际的探索。姑且认为是此译名为了押韵而得来,整部电影讲述的主题,是地球受到由多年前派出的飞船攻击,为此派出主角从地球出发,途经月球与火星,最终到达海王星找到那艘飞船的故事。伴随着主角的行程,一路的各种阴谋也随之而来,原来最终目标的船长,也是主角的父亲。从剧情看,这只是一部简单的科幻题材电影,其实在整个剧情中,外太空探索只是电影的一个大背景,这部电影真正要像观众讲述的,不是探索的内容,而已通过探索外太空的背景,讲述一个伦理故事。即家庭与个人。

  电影的矛盾冲突,主要来源于主角父亲和主角的关于家庭的理念矛盾。主角父亲为了实现个人理想,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不断地去探索外太空的未知领域,并且镇压了反对继续探索的船员,希望发现智慧生命所在,继续追求个人的梦想。主角则是放弃个人梦想,追求家庭团圆,两代人的思想碰撞,最终以主角的胜利而告终。但家庭与个人的孰轻孰重,正是整部电影发人深思的主题。电影并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留下的问题给观众去思考。

  对于一部科幻电影来说,《星》拍摄的有些另类,缺少了炫酷的特效动画,很多剧情都是在摄影棚里完成,更为特殊的是,整部电影为了表现出主角个人的孤独,剧情一半以上都是主角一个人的表演,这种手法和上个世纪2、30年代电影相似,但对主角的演技要求非常高,所以这部电影由布拉德皮特担纲,幸运的是,作为演技派的他,以完美的表演完成了角色塑造。整部电影中,主角那种孤独寂寞的性格被他演绎的淋漓尽致。

  对于这部电影,我看到的是2个同样孤独的角色,一个是主角父亲,数十年如一日,孤独地追求着个人的梦想;另一个是主角,同样是孤独的,但为了家庭的团聚而去探索宇宙。两个人的过程相同,但目的不同,最终也造就了不同的结果。自由的副作用是孤独,孤独而自由去追寻梦想,没有什么可遗憾。这样的主题放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是有现实意义的,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梦想,无论结局如何,都值得我们去追寻,也许追寻梦想的路上,支持我们的人和物越来越少,最终只剩下自己,但追逐的脚步不停,梦想就有延续下去的可能。至于结局如何,其实无关重要,因为过程本身就是值得努力的。至于电影中个人价值与家庭团圆孰轻孰重与是非对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