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德性永远是医学伦理的基石
我国近二三十年的医学伦理学主要是研究和制定各种技术应用的规范,为医学新技术发放通行证。但规范伦理有其局限性,表现在:强调外在约束,忽视了行为的自律基础、情感的作用,以及行为与行为者动机的关系。事实上,行为是否正确,不仅和行为的道德判断规则有关,也与行为者的禀性是否高尚有关。在干细胞研究中,韩国出现了黄永锡,日本发生了小保芳晴子事件。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干细胞研究的伦理规则,而是因为他们的德性缺失致使其践踏了伦理规则。最近我国一批又一批医学论文造假被揭露,也表明一些医生德性的丧失。
与规范伦理不同的是,德性伦理是以行为者为中心而非以行为为中心的伦理学,它强调的是“我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它是基于行为者的德性,从个体的内在特质动机和个人特有品格出发作出对个人的行为评价。德性伦理的优势在于:体现了伦理行为的自律;具有自我超越特性,能使人做出在常态情况下难以做到的事;体现了内在利益观。但德性伦理只是一种价值理念,它本身无法也不能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无法提供行动准则。而且,德性伦理存在道德评判的模糊性和难以操作性,蕴含着一种精英、等级思维,主张“内在好”,人应当追求高尚的精神世界。
在当今众心向利的情况下,彰扬德性伦理并非没有可能。几千年来形成的医德传统并未泯灭。在医师中,特别在年长的医师中,仍存有一股浩然正气。现代的医疗职业,一刻也不能离开医生的德行。医疗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涉及人命关天的大事,在许多情况下要依靠医生的仁爱、忠诚、尊重、严谨、公正、敬业这些美德,而这些是无法规范的。而如果完全以规范和法律观点指导医生的实践,必然要大大削弱医疗事业的人道性。所以,医师德性永远是医学伦理的基石。
探索规范与德性的结合,在规范中提出德性要求,才能有助于我们摆脱当前医学伦理学的困境。为此,就要大力弘扬医疗实践中广泛存在的种种医师美德行为和形象,让医师的美德成为医疗行业的正气歌和主旋律。同时,在医学伦理学的教学中增加德性伦理的教育,开展德性伦理的理论研究,让德行伦理逐渐广泛、深入地渗透到医学领域中。
医学伦理建设,不只是要摆脱道德困境,还要实现自我超越
就当前的医学伦理学建设而言,不只是要摆脱道德困境,还需要实现自我超越,为此,有必要重视两个转变:一是从高新技术伦理向临床大众伦理转变;二是从态度伦理向责任伦理转变。
高新技术伦理也是重要的,因为许多技术涉及人类的未来,守住这些技术的伦理底线不能含糊。但是,当前许多高新技术还在研究过程中,未到达应用阶段,即使应用也只是在少数人中。所以,我们不能只注重高新技术伦理,还应重视甚至是更加重视临床实践中关系广大患者切身利益的大众伦理。譬如,如何为患者提供最优的人性化医疗?面对无法治愈的患者,伦理学能做些什么?癌症患者诊治中面临一大堆伦理问题如何解决?
从态度伦理到责任伦理的转变,是伦理向实践的飞跃。态度伦理是指医务人员对接受医疗服务的病人所持的热情、积极、负责、认真的态度。长期以来,我们的伦理是以态度为出发点的,强调态度的伦理性,但这种态度伦理远不是医学伦理的全部。事实上,未能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态度是不可持续的,这也是医院反复抓态度不能持久见效的原因。患者对医院的期盼主要不是医方的态度而是医疗质量,因此态度伦理必须以责任为基础,并转向责任伦理。责任伦理则要求搞清种种积极、热情行为的后果与责任,使得伦理行为是可检验的、可视的。
责任伦理的中心课题包括:一是对谁负责?是对病人负责,还是对医院或医者的上级负责?在诸多对谁负责面前,何者为上?二是对什么负责?是对本人的行为负责?但行为来自何处?源头在哪里?三是谁来负责?是行为者负责吗?但行为者有时并非一个人而是一群体,这时责任主体是谁?为落实责任伦理,德国哲学家伦克将责任伦理区分为行为责任、角色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其中,道德责任是最高层次的责任,是普遍的,共同的,由参与者共同承担。
此外,我们还要深究管理与政策的伦理内涵。医院管理的措施离不开政策,任何管理与政策都蕴含着一定的伦理思想。公平与正义是管理与政策最根本的伦理问题,也是医院管理与医疗保健政策无法回避的问题。改革初期,一些医院曾提出优质优价、优先优价,但这一措施对低收入者是不公平的。还有一些医院将好的医生、护士安排办特需病房,CT、磁共振24小轮班倒,这都涉及正义与公平,需要进行伦理方面的考量。目前,我国医院的经营基本上是市场运作,许多情况下与公平、正义原则是有矛盾的,因而在医院管理和政策制定中出现了有意或无意回避伦理问题的趋向。可取的上乘之策,不是回避,而是平衡,让公平与正义有一席之地。如低价药进一些又有何妨?满足一些经济困难的病人愿望,并不会让医院伤筋动骨。医院须在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间维持平衡,否则医院有可能变成为有钱人服务的医院,沾上嫌贫爱富的恶名。
要实现医学伦理的自我超越,我们还需从单一走向整合。目前,从事医学伦理的人文学者和医院的伦理建设,只是从伦理角度思考问题,因而思路不够广阔,效果也不理想。实际上,诸多实际问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伦理、心理、哲理、法理,彼此密切相连,因此有必要做些调整,从单一的伦理思考走向与心理、哲理、法理、财理的整合,这样医院的人文水平才可能真正得到提高,效果可能更佳、更能巩固。
基层/专业的基层健康服务平台,请关注基层,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