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的《英雄》与李安的《卧虎藏龙》区别在哪?

  在说区别之前,先说说相似的地方吧。《英雄》和《卧虎藏龙》都是古装武侠电影。都是预备推向国际市场的电影。一样是明星云集,当然可能《英雄》的明星效应更多些。

  同样是反映盛唐并今天日本美学的作品。

  两部片子的美术指导,《英雄》为和田惠美,日本人;《卧虎藏龙》为叶锦添,香港人,受日本现代美学影响很深。

  虽说日本现代美学的“伤春悲秋”、“红黑对撞”,是受中国古代盛唐文化的影响,但从今天看,更多的属于日本美学无疑。

  尤其是《英雄》中,大面积的红色、黄色的运用,画面色彩浓郁,视觉形象生动,不仅是日本现代美学的风格,舞蹈式的动作设计也师承日本大导演黑泽明。

  而《卧虎藏龙》,虽然色彩上没有那么浓郁,但舞蹈式的动作设计,一样得益于黑泽明。

  同样传递的是东方文化中“忍”与“扬”与西方文化不同的含蓄气质。

  从声音上看,两部片都属于“静”的电影,安静的东方人和不事言语的气质,表现的尤为明显。

  用几个含“静”字的成语可以简单的概括这两部电影,“以静制动”、“静若处子,动如脱兔”,两部都是十分风格化的电影。

  好了,说完相同的地方,再来说不同的地方:

  纵观李安导演的电影,他似乎更擅长于情感和家文化的表达,而张艺谋,可能因为是美术摄影出身,所以对色彩、构图则更为注重,从《红高粱》到《大红灯笼高高挂》,再到《英雄》,可以看出他对色彩的执着,大面积色块的运用以及撞色等,是他电影的常态。

  连电影海报,两位主角的服装,也使用了“黑红”两色。

  而从反映的文化上看,张艺谋出身西安,文化底蕴更偏北,所以电影景象和镜头都偏向于宏大;

  而李安出身台湾,文化底蕴更偏南,主要围绕“家”、“友情”等,侧面反映“国”,所以电影的景象和镜头偏向于“小”和“细腻”。

  这两点,在《英雄》和《卧虎藏龙》里反映的也很明显。

  而叙事风格上,两部虽然为了使西方人能够看明白,都做了一定的努力和妥协,但《英雄》的叙事明显更偏向于西方戏剧;

  而《卧虎藏龙》则更多的体现了中国文化,小桥流水,灰旧色砖城墙,符合西方人对东方的记忆。

  英雄和卧虎藏龙的区别:

  《英雄》连故事都没有讲好,还谈什么思想主旨,《卧虎藏龙》就没有这个问题,英雄中的故事情节太过割裂,不成体系,其中情节上有不连贯的地方,而《卧虎藏龙》中的过渡和转场,包括玉娇龙跟罗小虎在大漠相识的过程,都交代的连贯清楚,这其实是个比较基本的功夫,但张艺谋在这个上面做的不够好。

  《英雄》实际上是一部用刺秦这个故事把各大炫目的场景桥接起来的一部张艺谋个人视觉艺术展播,而不是电影。

  李安和张艺谋谁的成就高?当然是李安,李安和张艺谋谁的影响力大?还是李安。

  张艺谋虽然也是国际各大奖项的常客,但相比起李安三获奥斯卡、席卷金球、金狮、金熊、金马、金像等各大电影奖项的壮举实在是稍逊一筹。要比海外人气,常年在好莱坞一线的李安无论是武侠片《卧虎藏龙》或是文艺片《断背山》还是最新的3D巨制《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都是口碑票房双丰收。反观张艺谋,从《英雄》(电影版、美剧版)开始,其作品的国际票房就很一般,最近的《金陵十三钗》,甚至在国内也赔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