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美术学院九个学院及下面各大专业详细介绍!以及培养方法就业方向!!!
目录:
学校概况:
从本科到研究生的成长体系
■艺术学4个一级学科均为重庆市重点学科
■美术学、设计学为重庆市一流学科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4个一级学科均上榜,其中美术学获评A-,设计学获评B+
办学定位: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人才培养目标:“高素质、创新性、实践型”艺术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思政人文”“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和“信息化教学”四大平台,保障本科教育整体质量“拔尖人才培养”“特色工作室培养”“青年艺术家驻留”“创新创业教育”等多通道培养,扶持有潜力的优秀学生成长成才
国际合作
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伦敦艺术大学、邓迪大学、伯恩茅斯艺术大学、金斯顿大学、爱尔兰国立艺术设计学院、美国帕森斯设计艺术学院、韩国中央学、综合艺术学院、瑞士卢塞恩大学应用美术与设计学院、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乌克兰利沃夫美术学院、波兰华沙艺术学院、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台湾中原大学、亚洲大学等27所国际院校。
开设专业:
■艺术学:艺术学理论类、戏剧与影视学类、美术学类、设计学类
■工学:工业设计、建筑学、风景园林
■教育学:艺术教育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下设中国画系、书法系与教学基础部。学院以“弘扬国艺,法古铸今”为建设目标,以“传承经典,博雅通达”为发展理念,以“培根铸魂,开拓创新”为时代使命。
学院具有结构完善的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凭借川美丰厚的历史积淀、人文环境和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机遇,以先进的学术理念,真诚的治艺精神和图强的师生团队成为当代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创作与理论硏究的学术重镇和教育高地。学院注重人文修养,强调“诗、书、画、印”实践与古今中外理论的通会,构建学院背景下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创建一流专业的教学体系并培养新时代的艺术创新人才在继承优秀经典的同时,充分激活中国传统艺术的本体规律和精神内核倡导“极深硏几、推陈岀新”的探索精神,辅以特色工作室、拔尖人才和硏究所等形式的共同努力来落实“民族艺术人才”的建设方略,构筑具有川美特色的国艺构架,营造“品学兼优、艺文兼通”的川美育人场域。中国画专业(130406T)属于艺术学学科门类,美术学一级学科下的特设专业,以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创造为主要教学内容。中国画专业已有近80年办学历史,学术积淀深厚、师资力量雄厚。近年来被评为“重庆市一流专业”、“重庆市特色专业”、“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继承“画学引领,实践真知”优良学统,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续传统,开生面”教学理念,建构“创构·并重·蜕变”当代教学体系。致力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建构“中国画新形态”教学与创作体系而独树一帜,成为西部地区高等艺术教育和科硏创作的学术高地,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重要影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品学兼优”“知行合—”“传承创新”,掌握中国画艺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法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创作、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具备传统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创型、高素质艺术人才。
●核心课程
素描色彩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
●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3-8年
●培养方式
以课程制为主要培养模式,以创造力培养为主轴,二、三、四年级学生可通过自
主报名和选拔进入“拔尖人才实验班”和“灵泉诗音个性化特色工作室”学习。
书法与篆刻
书法专业(130405T)是隶属于艺术学学科门类、美术学一级学科下的特设专业。目前书法系包括两个专业方向:一是书法与篆刻,以创作实践为主;二是书法与理论,以理论研究为主。
四川美术学院自建校以来,由老一辈专家冯建吴、黄原等开创书法篆刻教学,迄今已有60余年历史。目前在校本科生150人,在职教师有教授2位、副教授3位、博士3位、讲师1位及外聘专家多名。本专业植根传统、关注当代,秉承以创带教、以教推创、理论与创作并重的教学理念,近年来被评为“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核心课程包括书法史、印学史、美术史及相关理论,书法与篆刻的临摹与创作、诗文与中国画基础等。本专业注重人文修养,强调“诗、书、画、印与理论的融通,构建学院背景下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创造一流专业教学体系和新时代创新精神的培育基地。培养的学生能在教育系统、艺术机构、科硏机构、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创作、硏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艺术人才。
造型艺术学院
2019年,四川美术学院开展学院制改革,实施强强融合战略,整合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三个院系组建造型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坚持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培养德艺双馨高素质实践型艺术英才,开启建设双一流”新征程。
造型艺术学院现有教职工近百人,在校生1033人(本科生780人,研究生253人)。拥有教师和学生党支部6个,教师党员28人,学生党员58人,是重庆市优秀基层党组织和重庆市“三全育人”示范院系。
油画油画专业创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1981年本专业成为全国首批获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1992年成为本院首批省级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年被教育部授予“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的荣誉称号等。毎年招收四年制学士学位本科生、三年制硕士学位硏究生。具有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术骨干和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现有“全国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设津贴专家”3人,“新世纪首批百干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重庆市名师”2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6名。
●专业课程
油画系强调“包容、自由、实验”的人才培养方法,强调艺术创作实践的多元化,从2020年开始,实行“创作带动教学、展览促进创作”教学理念下的工作室制教学体系。教学体系结构为一个基础部与三个工作室的“1+3”模式,三个工作室分别为:具象油画工作室、绘画语言工作室、观念与媒介工作室。
1.基础部:油画系基础部教育以中西方传统造型艺术理论为依据,遵循艺术常识与规律,构建学生对艺术常识性理论的正确理解,切实提升相关基础实践能力,为培养具有一流艺术家潜质的创新型人才塑造基础。基础部课程设置为:素描基础、油画基础、创作理论基础三个部分。全系教师均参与基础部课程教学。
2.具象油画工作室简介:具象油画工作室秉持中西传统人文精神,强调社会体验与新语境下的现实主义,拓展全球化大时代具象油画的新格局,培养具有开阔国际视野与本土人文情怀的艺术人才。围绕直观具象视觉形态,探寻具象油画理论与方法,提升具象油画造型能力,切入当下具象油画创作,完成对现实的人文关怀,讲述中国故事。
3.绘画语言工作室简介:绘画语言工作室立足四川美术学院油画学科学术传统结合国内外现当代艺术理论与实践成果,注重开放性的硏究与视觉呈现,通过思维训练、语言学习、创新实验等多重手段,实现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语言拓展与观念创新。
4.观念与媒介工作室简介:观念与媒介工作室立足油画学科核心优势与当代艺术教育前瞻性思维,结合当代文化艺术新知,通过绘画语言的个性化硏究和艺术创作媒介的多样性探索,促进学生艺术知识的系统搭建,以艺术理论谱系为个人创作的结构性内核,在图像、视觉与观念等方面展开硏究与表达,实现创作思维与当代艺术现场的对接,锻炼绘画与实验性艺术创作的双重能力,为世界当代艺术发展贡献中国经验。
●就业去向
职业艺术家、艺术机构从业人员、高校教师、艺术教育与传播、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工作。
雕塑
雕塑专业始建于1953年,是四川美术学院最早的学科专业之一。在专业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几次重大改革,2003年起实行雕塑艺术与景观雕塑两大专业方向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2016年起至今实行的是工作室制教学,即从基础部到跨媒介雕塑、具象雕塑、景观雕塑和器物雕塑四个方向的“2+3”工作室教学模式,形成了富有特点的当代雕塑教学理念及办学特色。
当前,雕塑系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重庆市级特色专业、重庆市一流专业、重庆市级一流学科方向建设点,美术学学术硕士和美术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拥有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硏究所。
●核心课程
素描泥塑肖像雕塑场景雕塑跨媒介创作综合材料抽象引导公共艺术创作综合构成金属器物木雕器物石雕器物等
●培养模式
以“当代雕塑+当代艺术+现代科技”构建跨媒介雕塑方向课程框架,以“当代雕塑+纪念碑艺术+肖像艺术”深化具象雕塑方向课程体系,以“当代雕塑+公共艺术+景观设计”凝练景观雕塑方向课程内容,以“当代雕塑+传统工艺+现代设计”建构器物雕塑方向课程骨架,从而形成了“和而不同”多元创新发展的面貌。
●专业优势
用有国家级艺术类实验教学中心、省级新媒介美术创作实验室。拥有两大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雕塑学术品牌,即:全国雕塑领域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品牌“天雕塑奖”,以及当代雕塑重要的现场项目“羊磴艺术合作社”等学术平台。
●培养方向
培养坚持现实主义雕塑传统,探索跨媒介雕塑前沿,融合雕塑与公共艺术、雕塑与生活美学的流创新型人才。
版画
版画专业方向已有60多年办学历史。发展中,专业植根于四川版画的传统,贴近重庆本土文化的发展,紧跟中国当代艺术的潮流,服务西南经济文化建设。
版画专业方向为绘画(国家一流专业)方向之一,拥有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和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成了木版、铜版、石版、丝网版、版画与印刷五个工作室,确立了“夯实基础、传承传统、立足当代、跨界创新”的教学理念,构建了“教室+工作室+实训基地”的培养模式。师生作品获得过全国版展和全国美展的金、银、铜奖。
●核心课程
素描色彩黑白画黑白木刻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套色木刻活字与印刷术图形与文字插图版画与艺术家手制书等
●培养模式
2.5+1.5基础课程+工作室培养方式(2.5即大一上、下学期,大二上、下学期大三上学期;1.5即大三下学期,大四上、下学期),即学生大一到大三上期进入基础部学习,大三下期到大四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选择填报工作室,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进入工作室学习。
●培养目标
培养青年艺术家和艺术创新型人才。掌握造型基础知识,具备版画创作和艺术创新的能力,能在文艺、教育、研究、出版等领域从事艺术创作、专业教学、学术研究、出版传播等工作。
●就业去向
职业艺术家、专业教师、设计师、艺术机构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等。
艺术教育学院
艺术教育学院源起于1981年成立的美术师范专修科,是全国专业艺术院校中第一批设立的师范系科。2019年7月,正式成立艺术教育学院,可授予艺术学、教育学学位。2011年综合型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教学团队获批重庆市教学团队,2017年承担重庆市高校美育改革和发展实验学校建设任务,2019年艺术教育专业获批重庆市一流专业。
艺术教育学院致力于以美育人,以跨学科教学模式,艺术技能为优势,教育素养为支撑,拓展当代美育社会价值,通过跨域合作、“师生从游”的工作室制改革,推动学生深度参与基础艺术教育、博物馆美育、社区美育、乡村美育等实践活动,提供艺术教育理论硏究、艺术教育课程硏发、艺术硏学、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等优质内容服务支撑,着力培养茡生“多样性艺术技能+创造力+教育素养”的复合能力。
艺术教育学院下设美术教育系、设计教育系、水彩画系、综合艺术系。
美术教育
●核心课程
美术鉴賞与批评美术课程设计当代美术教育硏究与实践中国画综合媒材
●专业特色与培养方向
专业注重艺术与教育的本质规律、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以技能训练为导入,素质培养为核心,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培养学生更全面的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学生专业基础知识面广、个人技术有特点,教育研究与实践能力强是本专业方向的优势和特色本专业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国家及西南地区美术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美术教育人才队伍建设需求,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美术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具备良好的美术教师素养、美术教学和研究的基本能力,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能够在学校、新闻岀版、艺术机构等单位从事美术教育教学、创作、硏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就业去向
各美术馆、艺术机构、中、高等艺术院校。
设计教育
核心课程:图案与几何设计设计思维包容性设计叙事性设计可持续设计与教具开发学习机构课程开发博物馆公共美育
●专业特色与培养方向
注重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学生更全面的和可持续发展的素质,学生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是本专业方向的优势和特色。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设计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技能,能在基础教育学校和社会机构从事设计教育、管理、交流和科硏等方面工作的复合性人才。基于全民教育下的设计教育工作者,设计教育的架构师、组织者和执行人,设计统整者。
●就业去向
在基础教育学校和社会机构从事设计教育、管理、交流和科硏工作。基于全民教育下的设计教育工作者,设计教育的架构师、组织者和执行人,设计统整者。
主要就业:学校、社会美育机构、博物馆、展览馆、社区美育及网络教育推广平台新闻出版等单位,从事艺术教育教学培训、信息传达的创意设计、硏究和信息设计传播的管理等工作岗位。
综合艺术
●核心课程
装置与材料媒介方法与观念表达视觉训练当代艺术课题调硏数码影像综合绘画
专业特色与培养方向
专业设立初衷即立足于艺术学科的转型转向与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以培养高水平的文化创意型、创作与社会实践型艺术人才为目标。综合艺术专业秉持实验创新、融通多元的艺术教育理念,广泛吸纳国际国内高等艺术院校前沿的教育理念与丰富的教学资源,凭借专业自身特点以及学科特质,提倡以综合素养培育为前提,实行独具艺术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围绕跨门类学科、跨专业技能,具有开放型与体系化的教学模式。
本专业坚持以培养高水平艺术实践型和文化创意型人才为目标。根植于当下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转型,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艺术人文素养,具备坚实的艺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多种艺术形式语言技能,具有集创作实践、教学实践、文化硏究实践以及组织管理等多重能力的复合型艺术人才。
●就业去向
职业艺术家、艺术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业者。包括各类学校及社会艺术教育教学机构师资、各类行艺术文化服务推广机构、艺术展览公司、各类艺术刊物及媒体平台等。
水彩画
●核心课程
色彩基础水彩人物水性材料制作与表现水彩画创作等
专业特色与培养方向
将教学的指向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对学生创造潜能的激发;既注重传统水彩画表现语言与技法和经典性研究,又重视水性材料绘画表现的当代性、实验性的特征即以水彩当代绘画语言研究、水性材料绘画表现及当代性介入、当代视觉艺术语言及观念探索相结合的系统性定位,使学生有可能在不同的绘画表达方式上体现个性化审美和对专业前沿的认知。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素质、创新性、实践型水彩画艺术人才。
高素质: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艺术素养,开阔的学术视野;
创新性:发展艺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以及积极的价值取向和探索精神;
实践型:建立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价值观念,树立创新实践的目标取向,掌握以技入道的方法体系,具有高超务实能力;具备水彩画艺术创作、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就业去向
文化艺术、教育、研究、出版、艺术机构等领域从事艺术创作、专业教学、专业研究等工作。
艺术人文学院
艺术人文学院有三个本科专业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文化使命感拥有全面人文学养与艺术经验的专才,毕业生能够从事艺术硏究、策划、管理及艺术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领域专业工作,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美术史论
●核心课程
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艺术史方法论美学史艺术批评学艺术社会学中国画论古代汉语专业英语艺术考察专业写作美术技法等培养模式教学与课程安排以中外艺术史和艺术理论为核心,融汇古今,打通中外,强化学术基础能力训练,拓展艺术人文通识基础,培养扎实的艺术史硏究基本功,具备初步的艺术史研究能力。
就业去向
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媒体、岀版社、文化管理单位、教学培训机构等。
艺术策划与管理
核心课程
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美学史艺术批评学艺术社会学艺术管理博物馆学艺术市场艺术考察论文写作专业英语美术技法等
●培养模式
教学与课程安排以中外艺术史和艺术理论为核心,拓展艺术人文通识基础和综合素质。聚焦当代艺术前沿,强化学术基础能力和艺术策划管理实践能力训练。
就业去向
美术馆、博物馆、画廊、艺术媒体、教学单位、文化创意类公司企业。驾继报野中的芝甫社会
艺术与文化遗产
核心课程
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中外文化史文化遗产学文化人类学田野考察论文写作专业英语美术技法等
●培养模式
教学与课程安排以中外艺术史和文化遗产理论为核心,立足西南地域的文化艺术遗产资源和文化生态,培养扎实的艺术史与文化遗产研究基础,具备初步的硏究能力和较强的工作实践能力。
●就业去向
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媒体、岀版社、文化宣传部,教育机构、文化创意类公司企业。
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
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于2019年7月20日正式挂牌,整合了原建筑艺术系特色工科教育和原环境艺术系空间艺术创作优势。现有专仼教师3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人。
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项,重庆市级“双一流”学科一项,重庆市一流专业三项。学院致力于建设以专业教学为主、城乡空间艺术硏究与创作并重的教学硏创型系科,立足本土植根西南、服务城乡、聚焦亚洲,形成了基于“人文艺术”、“地域文化”“社会需求”为导向的“1235多维立体倒金字塔”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当代艺术视野和空间艺术素养的建筑学、风景园林和环境设计创新型人才。
在“新时代、新学院、新起点、新希望”这个梦想与奋斗的美好时代,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顺应时代需求,瞄准未来发展需要,突岀特色,着力为国家和地方发展做出贡献。
建筑学
建筑系“建筑学”专业于2000年招生,2002年申报获教育部批准,成为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率先正式设立的五年制建筑学本科专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建筑学专业先后于2007年建成校级特色专业,2009年成为重庆市级特色专业,2016年获批重庆市“三特”专业,2019年获批重庆市一流专业。
●核心课程
基础与理论课程:建筑初步渲染与草图中外建筑史等技术课程:建筑力学设备等设计课程休闲建筑办公建筑城市设计等
●培养特色
在传统工科建筑学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综合,训练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建筑技术基本能力,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造型特质和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发展对新型建筑设计人才的需求。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系“景观建筑”专业于2006年招生,2007年申报获批,2013年更名为风景园林”专业,学制四年。2015年获批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学位授权资格,2019年获批重庆市一流专业。
●核心课程
基础与理论课程:中外风景园林史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等技术课程: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等设计课程:园林与景观设计风景游憩地规划等
●培养特色
以风景园林一级学科的知识领域为教育本底,以艺术创造能力和技术实现能力的复合培养为教育特色,培养具有艺术家素养、行业急需的风景园林设计创作人才。
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专业成立于1990年,是西南地区最先建立的环境设计专业。2003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环境设计方向);2005年获批重庆市教委优秀教学团队;2015年获批重庆市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8年获批重庆市一流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为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所属专业;近30年来,环境设计专业植根西部,形成了具有“腹地智慧、国际视野”的特色专业。
●核心课程
基础通识课程:形式基础造型基础环境设计概论绿色设计概论等专业通识课程:建筑初步与建筑小品设计设计手绘表达照明设计材料学基础人机工程学无障碍设计等工作室制课程:景观设计方向——城市慢性系统景观设计生态环境景观设计环境专题设计1环境专题设计2等课程内设计方向——空间系统专题设计人居环境艺术化设计空间专题设计1空间专题设计2等课程艺术系
●培养特色
培养茡生掌握环境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具备设计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从事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领域工作的创新型、实践型设计人才。
实验艺术学院
面对新的艺术思潮和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2010年四川美术学院设立新媒体艺术系,2011年新媒体艺术系作为独立系科开始招生。2019年,根据学院制改革精神,学校将原新媒体艺术系各专业正式组建为实验艺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现有在校本科学生345人,硕士硏究生35人,教职工38人。实验艺术学院在专业建设与教学中强调“广基础、跨媒介”,注重当代艺理论硏究,探索通向社会性、公共性有效途径的方法论实践;注重科学技术与艺术媒介之间的语言融合,强调新视觉经验的硏究与运用;注重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今天与未来世界文化语境中的深度开掘。
实验艺术学院包含两个本科专业:实验艺术与摄影艺术。设置有:跨媒体艺术系与摄影艺术系。从艺术呈现的形式上来看,当代艺术中的影像、装置互动媒介、现场艺术等都是实验艺术与摄影两个专业艺术创作探索与教学的领域,交叉且互动频繁。
实验艺术
注重新视觉经验的硏究发现与运用,体验新科技与传统媒介形式语言当代艺术表达的可能性;注重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下世界文化语境中的深度开掘,探索艺术独立表达立场通向社会性、公众性目标的有效途径,以国际化与开放性为基本特色,植根国际艺术语境;注重观念与技术手段的创新与融合,形成与国际艺术现场对接的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拥有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媒体技术、具有实验精神的当代艺术创新人才。注重不同媒介之间的联合共生和交叉发展。培养学生广泛的艺术创作能力及创造性思维,掌握多种形式语言及材料媒介,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于当代艺术创作、文化创意产业、艺术教育教学等领域的高素质、创新型艺术人才
●核心课程
视觉思维转换实验艺术导论当代艺术现状跨媒体创作方法材料语法实验动画3D软件新媒体艺术创作专题创研社会性艺术课程
●就业去向
艺术家、文化传播公司、美术培训机构、公司企业、平面设计师、媒体工作者、多媒体设计艺术师、高校及相关专业教师、美术馆及相关艺术机构策展人。
摄影
摄影专业以“动态影像”与“图片摄影”两个专业方向为主导,在当代艺术背景下,立足于数字化为核心的新时代技术变革,立足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于专业方向的艺术及相关技术的并重,培养具有实验精神,掌握跨媒介语言,服务于艺术创作、文化创意产业、艺术教育、传播媒体、广告宣传等领域的高素质创新型影像艺术人才。
●核心课程
影像创作课程群(实验影像、纪录片、独立短片等)摄影创作课程群(当代艺术摄影、跨媒体转换、编辑与展示、古典工艺等)
●就业去向
媒体(网络媒体、报社、杂志社、电视台、自媒体)、商业宣传领域(广告公司、影视公司)、艺术家、教育领域、影视制作、自主创业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等。
设计学院
设计学院为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现设7个本科专业。建设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创新团队。学院以社会需求和教学硏究为基础,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社会主题型设计教育理念,植根本土之源,顺应时代之变,从文化自觉意识、主动创新精神、交叉知识结构、实践应用技能四个方面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德艺双馨的高素质、创新性、实践型艺术人才。
产品设计
●核心课程
设计原理与方法人机工程学产品材料与工艺产品造型设计产品系统设计旰源硬件产品创新家居与家具设计交通工具设计服务设计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绿色与社会创新
●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
实行“1+1+Ⅹ”的培养模式,即设计类专业的基础通识课程+产品设计专业通识课程+四个专业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二年级学习产品设计域内知识,以基础及专业通识课程学习为主;三、四年级学习产品设计相关行业知识。
●就业去向
产品袆造、产品研发、产品设计的企事业单位、互联网行业、创意产业相关设计机构或独立设计师工作室。
视觉传达设计
●核心课程
视觉表述图开符号版式逻辑编非品牌形象别没计商品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媒介整合推广设计视觉语言综合拓展视觉观念与创意文本与观念设计当代社会话题与文化传播
●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
以视觉信息的传达与交流为主要内容,以艺术设计与整合传播为主要途径,立足西部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探索新时代全球化语境下的视觉语言、多元媒介、整合传播的有机融合。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设计实践能力和创腑能力,适合国家新型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性、实践型设计人才。
●就业去向
品象、广告、包装等商业设计机构;互联网媒体;文化传播及岀版机构;设计教育机构教师;独立设计师;研究生及出国深造等。
数字媒体艺术
●核心课程
图形符号与图标设计数字出版物设计视频创意设计数字编程艺术信息设计交互设计数字文化体验互联网产品设计社会服务与数字产品设计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以人文艺术为内核,围绕“数字创意产业”和“智能设计服务”,践行“艺术设计+智能技术+产业服务”跨界、融合、惟新的专业特色,注重多媒介与多维度的整合介入强调艺术与科技、设计与服务的跨界交叉与融合创新。本专业培养具备跨人文、艺术与科学领坷知识结构、服务国家与地方数字创意产业与智能设计领域,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型、实践型艺术设计专门人才。
●就业去向
互联网行业、用户体验、数据产品、智能交互产品、数字文化创意相关的企业及创设计机构等,国内外研究生继续深造等。
服装与服饰设计
●核心课程
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硏究民族服饰语言传承与发展国际时尚风格与品牌建设服装板型与工艺
●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
立足时尚前沿与服饰文化的硏究与创新,强调以实践课程群实现设计成果转换。本专业以绿色设计为准则,围绕服装与服饰艺术设计语言、传统与现当代服饰文化等主要教学内容,用国际化视野构建西南民族服饰艺术硏究髙度,探索西南时尚设计原话语,培养德艺双馨高素质、创新型、实践型时尚设计专门人才。
●就业去向
服装行业从事服装设计、服装版型制作、配饰设计、时尚编辑、形象设计等工作;时尚杂志从事时尚编辑、时装评论、形象设计等;考取国内外知名艺术院校硏究吽生继续深造学习;自主创业,建立品牌,成立独立设计师工作室。
工业设计
●核心课程
信息逻辑与讲述开源硬件与编程可用性与评估设计工程学基础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闵设计硏究与定义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智能硬件基础与设计家貝设计交通工具设计绿色设计方法实践等
●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
实行“1+1+X”的培养模式,即“设计类专业的基础通识课程+工业设计专业通识课程+四个专业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二年级学习工业设计域内知识,以基础及专业通识课程学习为主;三、四年级学习工业设计相关行业知识。以专题设计、研究项目为主线展开课程教学,形成理论学习、项目硏究、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就业去向
产品制造、产品研发、产品设计的企事业单位,政府、商业、服务、产品领域的开发、矾究、策划和管理工作。
艺术设计学
●核心课程
中国设计史外国设计史中国文化史专业写作设计文献导读设计学概论设计心理学设计美学设计批评设计伦理设计策划
●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
艺术设计学是关于人类创造性设计活动的理论硏究,旨在揭示与探索设计发生的历原因及发展规律,总结设计实践及设计研究的方法,探讨设计的当下价值与未来趋势,设计历史与理论方向坚持历史与理论并重、硏究与实践结合、根植本土之源、顺应时代之变的总体思路,彰显地域性与当代性的专业特色
●就业去向
全国设计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学术活动月设计相关企业、艺术与设计研究机构、艺术设计媒体、文化传播媒体、互联网媒体、出版媒体、广告媒体、美术馆、博物馆等企事业单位与文化艺术机构
工艺美术
●核心课程
传统漆器工艺技法漆器与当代艺术实验漆器创作漆产品设计生活陶艺陶瓷雕塑现代陶艺创作纤维编织工艺印染工艺纤维艺术应用课题硏究纤维肌理与视觉金属工艺基础饰珐琅工艺首饰雕腊与铸造工艺首饰镶嵌工艺
●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
工艺美术专业下设陶瓷艺术、漆艺术、金工首饰艺术、纤维艺术四个方向。本专业依托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工作室教学条件,围绕“当代艺匠,传统活化,应用转型,美用一体”培养理念,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双创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强邇过程的循序渐进,构建材料感知+动手能力+创业联动”培养模式的引导与带动。
●就业去向
文化艺术部门]、设计公司、学校等企事业部门从事相关工作,包括工艺美木师、奢侈品设计师、独立设计师、家居软装设计师、美术教育工作者等。
影视动画学院
首批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获囯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依托美术学优势,立足戏剧与影视学,注重“科技+艺术”融合的专业特性,“以课程项目化,实验实战化,作品产品化”构建产教融合实验教学体系,培养戏剧与影视数字艺术产业的高素质、创新型、实践应用型人才。
影视动画艺术
●核心课程
动画概念设计视听语言与分镜设计原画设计二维西田创作三维动画创作动漫形象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合成与剪辑技术表演与动作表现立体造型与表现影视特效
●培养特色
立足动画领域,培养服务于全产业链的系统知识与能力、注重艺术造型表现、创新思维、基本专业技术能和运用艺术与科技融合服务多的综合能力
●就业去向
动画制作与运营机构、动漫与游戏行业、传媒、影视与网络行业、动漫教育、动画原创品牌团队及工作室、自主创业
动漫产品设计
●核心课程
动漫模型及衍生品设计动漫产品系统设计动漫读物设计可动关节人偶设计数码模型设计动漫娱乐与主题公园设计动漫创意家居设计
●培养特色
系统教学与工厂实践相结合,创新研发进产业,校企合作推产品。突出动手能力与创意实现,发掘学生特质,鼓励原创动漫形象创新,开拓衍生新领域。
●就业去向
出版业、游戏行业、动漫与网络媒体、产品硏发制造行业,艺术教育等文化创意公司、品牌创建与自主创业互动媒体设计
●核心课程
游戏渼美术策划游戏概念设计游戏图标与界面设计游戏系统化设计游戏美术制作游戏包装设计交互技术与语言表现虚拟现实技术与内容设计
●培养特色
以“实战代实验”理念,引入企业资源,搭建实验教学平台;将项目、行业标准和生产流程引入课程和教学评价体系,促进作品产品化。培养融合创新的产业应用高端人才。
●就业去向
游戏行业、网络科技公司、数字科技与虚拟视觉内容硏发生产商,文化传播机构、游戏教育培训机构、自主创业等。
影视动画编导
核心课程
影视与动画剧本创作视听语言及分镜设计影视摄制技术影视后期特效影视策划及工程管理纪实影像创作影视编导与创作电视与网络栏目编导创作
●培养特色
培养在影视与动画生态链中的文字信息与视觉图像编导能力,广泛应用于影视文化产业和媒体运营体系中的策划、设计、沟通、创作、实施与管理的综合能力。
●就业去向
影视制作机构、动画制作与运营机构、文创意企业、文化宣传部门、网络新媒体传播、居组及团队工作室自主创业等。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核心课程
戏剧舞台美术设计影视多媒体视频设计模型与实景制作空间展陈与虚拟表现主题景观综合视效艺术舞台机械与舞台技术实验戏剧演艺与传媒展演创意策划与工程管理
●培养特色
以空间造型与影像视岚效果表现基本知识及能力培养,辐射平面、空间影像、表演艺术造型领域创新表现,以学、研与产应用一体化理念,培养运用当代艺术与设计表现式,同步行业最新科技,融合服务多领域的综合能力。
●就业去向
戏居及演艺机构、演艺工程与传媒行业、电视及影视制作行业、数字娱乐行业、城市新媒体景观创意与实施机构、自主创业等。
影视制作艺术
●核心课程
影视美术设计电影视觉概念设计影视场景设计影视摄影技术景视模型制作及数字后期合成特型特效化妆
●培养特色
依托川美造型艺术优势资源和数字影视实验中心、培育精品课程,联合行业中的优质企业,组建影视特效等联合实训基地直接介入教学。以基础+实训+创新+能力培养,造就影视行业应用型高端人才。
●就业去向
影视制作行业、影视传媒机构、电视电影剧组、主题景观营造机构等。
公共艺术学院
公共艺术学院位于四川美术学院黄桷坪校区,校区内拥有综合教学楼、实验教学中心、美术馆、图书馆等齐备的教学资源,完善的课程体系、良好的艺术氛围和深厚历史积淀的校园环境。
学院立足重庆、服务西南、面向全国,聚焦中国城市化进程,服务新时代城市更新和文化复兴,深耕城市美学,致力于人才培养,努力建设成为在城市艺术设计领域,学科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具有鲜明特色和区域影响力的艺术设计学院。坚持“以本为本”,以公共艺术和城市设计跨界融合为特色,以教育教学、科研创作为核心,以“产学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专门艺术设计人才。学院设有公共艺术和艺术与科技2个专业开设城市空间艺术设计、城市形象艺术设计、城市文化艺术设计、城市照明艺术设计、游戏艺术设计5个专业方向。学院现有教职工92人,专任教师5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人,教授、副教授15人,在读学生1275人
城市空间艺术设计
●核心课程
中外建筑简史城市规划原理与发展简史小型住宅设计建筑材料与构造城市空间设计
●专业特色与培养方向
以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跨界融合为特色,服务国家战略、聚焦文化复兴、参与城市提升、实践城市美学,整合美术学、设计学、工学、史学等多学科资源和全媒介优势,围绕城市室内外公共空间的艺术创作和空间设计开展教学、科研、创作和社会服务工作。设有城市空间设计、室内与陈设设计等工作室。
●就业去向
各级规划、建筑、市政园元林、交通等管理部门,各类设计院所、教育科研单位、艺术工程企业等城市形象艺术设计
●核心课程
中外壁画简史中外雕塑简史马赛克镶嵌中国传统壁画解析公共装置艺术综合材料与工艺
●专业特色与培养方向
本专业方向以城市视觉文化为核心,将视觉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呈现作为切入点硏究城市文化传承与视觉传达,探索不同媒介表现方式下对城市形象的塑造。设有壁田艺术、公共装置与雕塑等创作工作室。
●就业去向
各级规划、建筑、市政园林、交通等管理部门,各类设计院所、教育科硏单位、艺术工程企业等。
城市文化艺术设计
●核心课程
绘画简史设计简史数字媒体创作文创衍生品设计岀版物插图信息视觉化设计
●专业特色与培养方向
聚焦于艺术与设计审美融合下的城市文化阅读体验,通过摑图与绘本创作、装帧与阅读设计、文化与旅游衍生品策划与设计,关注城市文化解读、传播与新技术手段下的阅读呈现,满足城市文化复兴、时尚文化传播以及大众文化消费的阅读需求。设有阅读设计、绘本创作、文旅衍生品策划与设计等工作室。
●就业去向
新闻出版、文化与旅游等管理部门,教育科硏单位、文化机构
城市照明艺术设计
●核心课程
照明文化概论照明艺术设计概论空间设计基础光艺术裝置设计空间照明艺术设计
●专业特色与培养方向
以空间环境为对象进行照明艺术视觉设计,以“艺术引领、科技支撑”为核心,将教学、科硏和创作聚焦于城市空间光环境硏究与设计,提升照明艺术品质。围绕空间光环境设计,开设专业课程、以实跋教学与实验教学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具有艺术设计思维的照明设计师
●就业去向
各类照明设计企业、艺术创作机构、教育科研单位。
游戏艺术设计
●核心课程
游戏概念设计二维游戏美术系统设计三维游戏美术系统设计游戏动画设计交互验设计基础游戏综合创作
●专业特色与培养方向
以视觉美学与交互技术协同构建为基础,进行虚拟空间游戏艺术创作与交互体验设计。围绕游戏视觉艺术设计、游戏多媒体交互设计开设专业方向课程、组织教学实践,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游戏艺术设计人才
●就业去向
文化创意产业和数字内容产业相关游戏开发企业、专业设计机构、教育科研单位。
奖助体系
学校实行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奖助办法。各类奖助学金的评选与发放,按国家和学校有关文件执行。
(一)国家奖(助)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标准为8000元/年)、国家励志奖学金(标准为5000元年)、国家助学金(标准为2000-4000元年)。
(二)学校奖(助)学金包括
(1)新生奖学金(标准为5000元/生),奖励高考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优秀的新生。
(2)优秀学生奖学金。包括全额奖学金(标准为当年应缴学费的100%)和一、二、三等奖学金(标准分别为4500元/年、2500元/年、1500元/年)。
(3)励志奖学金(标准为1500元/年)。
(4)单项奖学金:包括著作出版、论文发表、获得专利、作品参展(发表)与获奖综合素质奖励、优秀毕业生等项目(标准为100元至10万元项)。学校设立新生特别奖学金。(标准为5000元)
(5)助学金(标准为2300-4300元/年)和勤工助学金。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规定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在川美就读是什么样的体验?在川美就读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四川美术学院2021毕业展四川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作品展 全网最全
美术生还是进美院比较好的哈哈哈
下面链接有我在美院三年发生的各种大事 里面还有川美以及重庆的很多图片 满足你对川美以及重庆的所有幻想请问美术生去一本类综合大学还是美院比较好?
外省考川美难吗?外省学生考川美难考吗?
联考有黑幕是真的吗?美术联考那么多的黑幕是真的吗?
码字不易 双击一下屏幕再走吧~笔芯笔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