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在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人一样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每每了解其大意后便回来讲给家人听。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冷热。有一天,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瓮上面,不小心失足跌落瓮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瓮,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司马光砸缸文言文翻译及注释.jpg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生:长,长到。

  2、凛然:稳重的样子。

  3、成人:古代成年指弱冠,并非如今的18岁。

  4、指:通假字,通“旨”,主要意思。

  5、至:至于,到达,甚至。

  6、登瓮:站在大缸上。

  7、瓮:大缸。

  8、去:离开。

  9、迸:流出来。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不仅表现出了司马光沉着冷静、勇于助人的精神。而是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或困难,都应该沉着冷静,善于思考与变通及勇于救人的精神。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光不同于其他小朋友的思维,在面临问题时,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想到最佳的答案。这就启示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死板教条,不能为了知识而学知识,而是要学会教给孩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一定要讲究多元化,不能单一,要学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

  孩童时代的司马光生活的无忧无虑,他的身边总是有一群和他整天嬉戏打闹的玩伴,这些孩子或大或小,每个人都非常的调皮。有一日大家的目光就被一个放置在假山旁边的大水缸给吸引了,孩子们都非常的好奇水缸中的东西,但是水缸的高度比孩子们高了太多,大家就没有能够达成目标,这个时候司马光的一个玩伴也就是后来的上官尚光就想爬上水缸旁边的假山从上面一探究竟。

  而意外却突然就发生了,由于假山上的石头上如同青苔一类的东西太滑,小孩子就不慎跌入了水缸,在场的孩子们看到这番情景都被吓坏了,有的奔走呼救,有的只在原地哭泣,因为他们也没有办法能够救出小孩,就在这个万分紧急的时候,司马光听到了声音赶了过来,稍加思考的他立刻拿起了周边的一块石头,用力一砸将水缸的一侧砸出了一个窟窿,缸中的水就这样一涌而出,小孩也因此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