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爆发前,英国和法国为何对希特勒一忍再忍,苏联背叛了他们

  二战爆发前,英法为何容忍希特勒?波兰是英国和法国名义上的盟友。事已至此,英法已无路可退。事实上,英法曾多次有机会遏制德国的崛起,但却一次次对希特勒退却。以至于希特勒在六年的时间里逐渐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纳粹德国。到1939年初,英法实际上已经无力遏制德国。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只能对德宣战。那么6年之内,英法为何屡屡向希特勒让步。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法国也遭受了巨大损失

  1918年11月,德国首都柏林爆发起义,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逃往荷兰。随后成立的德国临时政府向同盟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战后会议在法国首都巴黎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如何对付德国等战败国。最终,德国的殖民地被英法等国瓜分。德国的军事力量受到限制,德国还必须承担高额的战争赔款。英法接收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其中英国占大多数。很多人认为英国和法国是获胜国家,因此获得了很多好处。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战争的主战场在法国,对法国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远高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66万英军阵亡。这是一个从未见过的数字,英国人一提到战争就害怕。

  

  英法虽然接受了德国殖民地,但并不一定赚钱。运营殖民地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你需要先投入一部分。但还没等利益实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经过仔细计算,英国人在殖民地的投资不仅没有赚钱,反而损失了1.5亿英镑。法国的情况比英国更糟糕,因为法国殖民地爆发了民族起义。1929年,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从美国蔓延到世界各地,英法作为重要经济体也不例外。法国经济下降了22%,英国经济也下降了1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英法对欧洲的控制力也在下降。事实上,对德国的影响更为严重。德国经济下降了40%以上。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开始逐渐崛起。

  

  其二,英法不愿开战,一次次退守德国

  1933年,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能够打压希特勒的兴登堡总统已经很老了,没过多久兴登堡老元帅就去世了。希特勒进一步成为国家元首,纳粹帝国初步形成。为了摸清英法的底线,希特勒进行了一系列试探。第一步是恢复义务兵役制度。英国和法国没有对德国的举动做出回应。希特勒已经掌握了英法无意发动战争的底线。随后,希特勒出兵收复莱茵兰非军事区。当时进入这一地区的德军只有2000多人,而对面的法军有4个师。不过,德国的这一行为被解读为国家的复兴,英法两国也没有提出任何反对。英国和法国强烈刺激了希特勒,希特勒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那就是合并德国和奥地利。由于这是德国对其他国家的公然侵略,英法两国坐不住了,两国提出了强烈抗议。

  

  希特勒通过自己的情报网络和助手进行了分析。希特勒认为,英法绝不会因为担心大规模战争而轻易与德国发生冲突。1938年,希特勒向法国的盟友捷克共和国提出领土要求。希特勒要求捷克共和国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捷克无力对付德国,只能选择向英法求助。作弊一幕出现,英法两国决定为了自身安全牺牲捷克。在慕尼黑,德国、英国和法国在捷克代表缺席的情况下宣布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为了换取利益,希特勒向上帝发誓:“我不会再入侵欧洲任何国家”。但这只是骗子的伎俩。五个月后,希特勒全面占领捷克共和国。英法喊着要上当,但为时已晚。

  

  3。英法苏进攻德国的计划失败了

  面对德国的一再取笑,英国首相张伯伦感到深深的屈辱。英法两国正准备与苏联联手进攻德国,但由于波兰的强烈反对,三国进攻德国的计划彻底失败。为此,英法只能相信那个不靠谱的波兰。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张伯伦再也无法退缩。英国首先对德国宣战。法国还在犹豫,但英国参战后,法国也对德国宣战。这两个国家此时还抱有幻想。他们希望德国占领波兰后,继续向东进攻苏联。如果现在主动与德国作战,就会将德军主力拉到自己这边。问题是,他们的期望根本不可能发生,因为早在一个月前,苏联和德国就已经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