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预告:你的生命不只属于你,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一、授课时间:2023年7月18日20:00

  二、授课地点:“学知行”妇女儿童维权课堂内、视频号

  三、讲师简介

  苏晓航,畅销书《不用督促的学习》作者,珠海市新时代家庭教育研究服务中心正面管教资深导师;儿童学习潜能测评师、学校老师培训师;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亲自带导的全球12名导师之一;珠海电台新闻特约评论员;讲座、课程被媒体多次报道。

  四、视频提纲

  (一)生命教育有趣的“事故”

  (二)生命安全教育需要做好哪些事情

  五、观看方式

  1.扫描二维码进群收看

  2.微信视频号内搜索“学.知行微课堂”

  微课堂上期回顾:防范校园欺凌,强化网络保护

  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学习娱乐、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但网络沉迷、信息泄露等网络安全问题也会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与网络保护问题既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网络治理的重点问题。

  一、防范校园欺凌,呵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2021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首次对学生欺凌问题进行了定义,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学校应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学校应对教职员工学生开展学生欺凌教育和培训,应对相关未成年人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教育和引导。对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等违法犯罪行为,学校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二、营造清朗网络环境,护航未成年人成长

  “孩子一上网我就担心,担心沉迷网络,担心三观被带偏,担心遇上坏人,到底该不该让孩子上网?”上面这段话可能道出了很多家长心声。未保法在2020年修订时就增加了网络保护专章的规定,该章有两个方面内容,第一个方面他强调了要对未成年人可能受到的不良侵害和风险。进行有效的精准的防治。另一方面也特别重视保障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去成长去发展去娱乐去学习这样一个重要权利,通过吧未成年人和网络隔离来防范风险,相当于把未成年人放在温室里成长这样是行不通的,为此长期来讲堵不如疏。

  未保法的网络专章就强调了各部门的共同发力,比如国家会鼓励和支持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内容的创作与传播,同时,对网络服务提供方提出了很多限定条件,其中第74条就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在线教育网络产品和服务,不得插入网络游戏链接,不得推送广告等与教学无关的信息”。结合以上分析,对未成年人的上网问题,建议家长单独为孩子建立上网账号,在游戏或短视频APP设置“未成年人上网模式”,避免未成年人沉迷或误入歧途。

  总的来说未保法为整个社会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供了一个制度规范,我们的家庭和社会各界都应当认真学习未保法,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孩子们撑起牢固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