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喜剧》:大笑之后,却是心酸的苦笑

  【本文为木棍电影原创,欢迎关注木棍,点赞转发评论,必能收获好运】

  从没见过一部电影的片名,是对电影本身影评式的概括。

  《半个喜剧》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它前半部充满各种精巧设计的包袱和笑点,是一出绝对让人忍俊不禁的性喜剧。

  后半部则揭掉了喜剧编织并铺垫的帷幕,露出了下面关于社会种种现实的困境和难题,戏谑、讽刺,让人如芒在背地在心中阵阵苦笑。

  开心麻花出品的喜剧电影,一类是闫飞、彭大魔执导,沈腾领衔的荒诞喜剧,《夏洛特烦恼》《西红柿首富》赚得盘满钵满;一类是周申、刘露执导,任素汐担当的讽刺喜剧,《驴得水》《半个喜剧》都在笑声背后隐藏着有关社会问题的深刻。

  后者更加高级更有深度,豆瓣上《驴得水》8.3分,《半个喜剧》7.6分,都获得了不俗的口碑。

  《半个喜剧》在当代青年多角关系的爱情故事背后,折射出的却是不失沉重的社会命题。

  父母的绑架

  或许很多人看完电影的第一反应,是如今爱情与婚姻在面对工作、生活、家庭时的无奈。

  就算电影最后让孙同彻底解开心结,找回自我,大胆追求内心所爱,可放在现实中又能有几人做到?

  扪心自问,如果你是孙同,你能违抗母命,放弃得来不易的工作,放弃唾手可得的北京户口,只为了眼下的爱情和未来不确定的婚姻?

  然而,这还不是我关注的重点。更让人感到脊背发凉的,是片中以孙同母亲为代表的长辈们的信条和态度。

  在孙同妈妈的眼里,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孙同好。这样的逻辑和理由在现实生活中实在是再普遍熟悉不过了。

  她让孙同复读三年考进北京,让他交好富二代同学郑多多拿到工作和北京户口的机会,卖掉老家的房子准备在北京买房付首付,坚决让孙同与莫默分手以维护与郑多多的关系,甚至孙同不听话就装病卧倒。

  她也催婚,还问孙同有没有喜欢的人。可喜欢有什么用,还不得按她的意志来,要把有利可图的姑娘介绍给孙同,还在姑娘面前为儿子扯谎。

  这样的妈妈真是现实中很多家长的缩影。虽然可能没这么极端,但这套逻辑和做法都是类似的。莫默的妈妈不也是逼婚?

  郑多多的爸爸有没有逼过婚不知道,但事业算是有成的他却教育出了个怎样的儿子?郑多多可以说在对女孩感情方面就是个百分百纯种大渣男。

  肖央主演的翻拍犯罪电影《误杀》里被误杀的官二代,是个死有余辜更渣的渣男。

  人世间的很多悲剧都跟这些不合格的父母有关。

  电影《何以为家》的小男孩控诉自己的父母,也告诉所有的父母:如果你不能养活孩子,就不要把Ta生下来。同样的道理,如果不能管教好孩子,也不配当父母。

  在做父母这件事上,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可从来没有持证考试。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话当然没错,但如果父母只是仗着自己家长的权威,其实满足的是个人的私欲,那对孩子而言不过是一种道德绑架。

  对孙同而言,真正没让他活得像个人的,不是郑多多,而是他妈妈。

  阶层的固化

  孙同的妈妈之所以如此势利,很大程度上是东北普通家境的她,想让儿子能在北京立足并稳定下来。再攀上高枝,或许将来就能平步青云。

  北漂一族可能都深有体会,北京虽然事业机会更多,但高昂的房价、工作的压力总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

  而且,北京最大的难处,是这个城市对你身份的认证,一个北京户口真的是很多在北京打拼的人心中永远的痛。

  买房买车受限制倒还是小事,连续缴纳5年社保也有机会。但没户口的下一代没法在北京参加高考才是最无解的难题。

  但郑多多和莫默都不会有这样的烦恼。

  孙同和莫默在医院吵架那场戏,孙同说“你生在了天上,我生在了水坑里,怎么能一样?”

  郑多多是个富二代,不但自己能进父亲的公司,还掌握着足够的话语权可以左右其他人的命运。

  公司里的裴经理不知道实习生孙同是郑多多的好友时,孙同妈妈送的礼都懒得收。知道之后,就要请他们娘俩吃饭了。郑多多一句话,裴经理就给孙同配了个新电脑。甚至,孙同当了郑多多伴郎,裴经理也巴结起了孙同。

  莫默虽然没那么富裕,但家里也给她买了房子。工作不错,收入也应该不低,能一次性买三副墨镜不眨眼。至少莫默有不向行长折腰的本钱。

  所以,莫默一语中的,孙同就是郑多多的一条狗,表面上的兄弟情谊不过是一方的可怜与施舍。

  孙同最后选择违抗母亲,跟莫默继续恋爱,其实一点都不亏。毕竟莫默有房,也有北京户口。人品好,又是真爱。他自己的户口只要将来结婚不离早晚能解决,工作丢了凭本事也能再找。看结尾彩蛋,离自己的音乐梦想不是很近了吗?

  现实中,贫富差距扩大、资源分配不均,让阶层的固化显而易见。记得前两年,北京的高考状元自己都说,他要感谢父母让他能接受最好的教育,获得更多的资源。

  全国各地的家长们,也为了自己的娃们能有更好的未来,打了鸡血似的报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可这些靠钱砸出来的教育,又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做到。

  不同家境成长的孩子,未来的差异可能越拉越大,寒门出贵子会更是个神话。

  或许,指望通过教育实现阶层跃迁,还不如依靠联姻来的容易。且不说这样的婚姻有多少真情,能不能长久也要打个大大问号。

  电影里的孙同和莫默,就一定会相爱相知,白头到老吗?

  对北京人的黑化

  电影最让我不能理解的是,郑多多和莫默这两个北京人的人物设定。我要是北京人,绝对气不打一处来:这把北京青年男女黑成什么样了?

  郑多多,帅气多金富二代。就算生性放浪,那也太浪了。有了未婚妻,还要办初恋,一夜情也少不了。

  撒起慌来脸不红心不跳,还敢拿家人的生死发毒誓。家里面都乱成一锅粥了,他跟没事人似的二锅头配煎鸡蛋吃起了早饭。

  占有欲极强,自己的女人别人还不能动。这样的渣男也算极品了。

  莫默,心地善良,性格直爽,有北京姑娘的洒脱。可她闪闪发光的自信与原则背后,充满着极不真实的理想主义。

  她说自己从来不说谎,可当妈妈催婚时,并没有跟郑多多确立关系的她在电话里说自己有了男朋友,转身又回了郑多多的家是要把这话坐实。

  可以说她敢爱敢恨,但不管是对郑多多还是孙同的追求,也太不够矜持了,基本当天就滚床单了。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还是我跟不上时代?

  人物设计服从于剧情和矛盾冲突,可这样的极品难免让人出戏。电影是个讽刺喜剧,打地域标签时还是应该更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