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法援“12348”工作法 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法律援助机构充分发挥机构健全、队伍专业、领导重视三方面优势,运用“12348”工作法,为青少年维权提供全领域、全时空、全方位法律援助,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依托一个载体:以“法援惠民生 关爱青少年”活动为载体,立足于不同群体未成年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需求,采取多项举措,运用多种形式,联合多个部门,深入多种场合,从监护抚养、校园安全、教培纠纷、人身伤害等多个方面,宣传、服务、帮扶多个维度,扎实开展青少年维权法律服务。
抓实两大职能:一是强化法律援助工作管理,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强化实体、热线、网络三大服务平台管理,规范派驻工作站点运行,健全工作管理制度,不断增强法律援助机构为青少年维权能力;二是优化法律援助服务,强化服务人员培训,简化服务获取流程,深化服务质量监管,持续提升青少年法律援助服务质效。
用好三项机制:一是用好部门联席会议共商机制,把联席会议作为协商问题、推进工作的平台,通过会议联系机制交流青少年维权经验,加强部门间协作;二是用好站点单位专业资源共享机制,构建以法律援助为纽带、集结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单位优势的专业资源库,共享法律专业、心理疏导、女性权益保护、手语盲文交流等专业力量;三是用好校地合作共建机制,加强与武汉大学法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高校合作,发挥相关学院在法学理论研究上的优势,鼓励支持学院师生参与青少年维权法律援助工作,推动实践育人基地共建。
做到四个到位:一是普法宣传到位,立足“五四青年节”“‘六一’国际儿童节”“12·4国家宪法日”等节日节点及学生寒暑假期间,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通过法治副校长讲课、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青少年权益保护法律知识;二是服务保障到位,持续畅通未成年人维权绿色通道,推行未成年人维权全事项覆盖,简化案件办理程序,优化指派制度,定期开展案件质量考评,为青少年受援人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援助;三是矛盾化解到位,指导法律援助服务人员,加强法律知识讲解宣传,引导相关人员理性依法维权。积极探索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援调对接”工作模式,在依法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同时,力促化解矛盾纠纷;四是关爱帮扶到位,在为青少年提供法律服务同时,根据需要引入心理咨询服务、司法救助、社会工作服务等多元化综合力量,对相关未成年人持续跟踪帮扶,开展家事调查、心理疏导、回访观护、家庭教育指导,对于因案件陷入经济困境的未成年人,及时协调帮助其寻求司法救助或社会救助。
落实八项举措:一是联合团委、妇联、残联、教育、办案机关等法律援助工作站点部门,多方联动开展青少年维权普法宣传;二是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意见》,从立法层面对青少年维权法律援助工作予以规范,健全制度完善青少年维权法律保障;三是选聘热心青少年维权公益、专业能力过硬的专家律师组建十堰市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专家律师库,为未成年人维权提供专业服务及指导;四是严格落实案件质量全流程跟踪回访、日常考评、同行评估等案件质量管理制度,加强青少年法律援助案件监督和指导;五是积极吸纳青年教师、青少年学生、各行业热心法治的青年加入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持续壮大青少年法律援助志愿队伍,发挥志愿者队伍辐射带动作用;六是联合合作高校开展青少年法律援助工作调研,强化理论指导;七是开展维护青少年权益十大典型案例评选,加强青少年维权典型案例和优秀承办人员事迹宣传;八是积极参与十堰市未成年人专门学校建设,为学校运行提供必要法律专业教学力量支持。
自2020年司法部《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务指引(试行)》印发以来,十堰市两级法律援助机构以此为指导,运用“12348工作法”,深入落实中央、省、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部署,持续开展“法援惠民生 关爱青少年”“法援惠民生 关爱留守儿童”“法律援助进校园”“法律援助进乡村”各类青少年法律宣传服务活动90余次,发放《青少年维权法律援助手册》5000余份,解答青少年维权相关咨询3200余人次,办理青少年维权案件750余件。2022年,十堰市法律援助中心被共青团湖北省委命名为“湖北省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示范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