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震惊!河南尉氏4所中学30多名未成年少女遭强迫卖淫

  

  (河南“强迫未成年人卖淫案”新闻传播路径图)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这一事件的原创新闻有两个独立的出处,分别是法制日报官网和法制日报新媒体公号“深读”。18点05分,网易网原标题转发该文,而网易客户端的编辑又一次发扬改标题的优良传统,将题目改为《河南30多名未成年人遭强迫卖淫含不满14岁幼童》;今日头条的编辑则将标题改为《学生家长崩溃!河南尉氏县30多名未成年人遭强迫卖淫》。寥寥数字,标题的吸引力大增,很快,以中国江苏网、华龙网、中国江西网、鲁网等地方网络媒体为主的新闻网站,开始转发这条新闻。

  18点05分,网易PC端网站原标题转发该文,而网易客户端的编辑又一次发扬改标题的优良传统,将题目改为《河南30多名未成年人遭强迫卖淫含不满14岁幼童》;今日头条的编辑则将标题改为《学生家长崩溃!河南尉氏县30多名未成年人遭强迫卖淫》。凤凰网虽然稿件转发比较晚,但走得更加远,18点32分钟,题目《河南警方证实有未成年人强迫卖淫—人大代表涉案》登上凤凰首页,寥寥数字,标题的吸引力大增,并且矛头指向性更加明确,不及如此,凤凰网的编辑还“抖机灵”,于31日晚上18点32分,同时转发了一条旧闻《旧闻|河南尉氏官商集体买春 强迫女中学生卖淫》,将2010年的新闻又翻炒了一番;澎湃新闻在20点07分,转发了来自法制晚报的文章,或许考虑到自家新闻发布晚,澎湃编辑在标题中做了较大的改动:《河南30余名中学生疑遭强迫卖淫:多人未满14岁,警方介入》这样的标题,硬生生将转发的新闻,包装成了独家首发状态;无独有偶,搜狐虽然落在了后边,但在4月1日早上7点多转发这一稿件时,直接将标题做成了《警方证实“强迫未成年人卖淫案” 涉某知名企业家》,编辑委婉地将新闻事件落脚到容易引发受众追问的“知名企业家”这一新闻点上……

  在这一新闻事件传播中,以界面为首的新锐媒体在转发中,更多地直接引用了“深读”公号的报道;而东方网、澎湃等传统主流网站为了安全稳妥,则直接引用了法制晚报的信源,其他更多的媒体则直接引用了上述可合法转载范围内的新闻,例如直接转发来自中国青年网、澎湃等主流媒体的信息。总之,这一事件随着各家媒体编辑的持续关注和妙笔生花,迅速发酵扩散,并引起了更大范围的舆论和公众参与。

  扩散:两次高峰,迅速平静

  本条新闻在传播过程中有2个传播高峰时段。高峰一出现在31日晚上18点25分,转载量143篇,从17点50分稿件第一次发布到31日当晚22点50分,5个小时内,是新闻传播扩散最活跃的时段,一共有262次转发;第二高峰则出现在4月1日造成6点25分后,先后有14篇转发。

  所有转发稿件中,其中有112篇新闻从法制晚报转载,有42篇新闻从深读转载,剩余的新闻扩散则来源于其他方式,但所有新闻的原创源头均为深读或法制晚报。

  从时间上看,深读公号的文章最先发布后,第一时间参与转发的绝大部门网站都是商业网站,转发最靠前的10家媒体中,只有中国青年网一家中央媒体。在转发扩散过程中,也只有中国青年网遵循了稿源转发管理要求,转发信源来自法制晚报。从时间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报道的传播渐渐趋于平静,到4月1日下午16点50分,网络上基本就没有了新的转发和扩散出现。

  此外,在传播扩散的途径上,新闻传播还出现了三次明显的路径转移,第一次传播高峰,出现在新闻发源的深读公号,经过媒体的转发,迅速形成局部热点;第二次引爆点,是31日当晚的澎湃转发后又一次成为传播的热源,不过传播势能已开始衰减;第三波路径转移,则归功于网民ugc形式,由于微博和自媒体的传播,新闻在网络中已经散存在各处,于是众多普通网民和部分大V成为事件扩散的主力,论坛、贴吧、社区成为了新闻传播的第三波高峰,传播形式也开始趋于碎片化,势能进一步衰减,但传播的范围更加不可控。

  

  (河南“强迫未成年人卖淫案”参与转发最早10家网站)

  

  (河南“强迫未成年人卖淫案”新闻传播趋势图)

  

  (河南“强迫未成年人卖淫案”新闻传播高峰明细图)

  

  (河南“强迫未成年人卖淫案”一级传播爆点图)

  反馈:愤怒情绪占主流

  不止一次出现这样的丑闻,网络上的网民声音和情绪化的表达自然非常明显,在所有跟贴功能的网站发出新闻后,几乎一边倒地呈现出“愤怒”的情绪化表达,速来跟贴活跃的网易很快就有近12万的网民参与跟帖互动,腾讯网短时间也有3000多的跟帖回应。

  在ZAKER的网民用户中,“拉出去,喂狗”这一跟贴获得了566次赞同,“丧尽天良,毫无人性”也获得了465次认同,有网友发贴提到“母亲被侮辱”这一特定事件,也获得了高达395次的赞同。

  除了相对正面的愤怒情绪表达,还有不少网民将情绪对准了新闻内文中提到的企业家,“人大代表成为贬义词”这一极端情绪化表达也在网易获得数十人的认同支持,此外,借机表达其他不满情绪的网民也占了相当比例。

  截至统计结束,在ZAKER上,一共有860条网民发言,其中811条留言表达的情绪为“愤怒”;在网易的原发新闻后,还剩下40人参与互动,跟帖留言中33条表达也可以看出明显的“不满和愤怒”情绪,在新浪和搜狐,则没有网民留言互动。

  这样事情,又怎能少了微博,虽然新浪新闻在这一事件传播中几乎没有“存在感”,但在新浪微博中,这一新闻还是受到了关注,截至统计结束,共有两个关于“河南未成年人遭强迫卖淫”的话题设置,累计阅读参与8.2万人,评论和转发中,不满和愤怒的表达也占到了九成以上。

  很遗憾,截至统计结束,我们仍未看到事发当地的官方有任何正面声音发出。

  

  ZAKER客户端留言评论分类和占比图

  

  腾讯网民典型留言

  

  网易用户典型跟帖

  

  ZAKER用户留言

  报告总结

  通过对此次事件传播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得出如下几个判断:

  1.新闻传播扩散最佳路径,已经由传统媒体和门户网站转移,最佳传播工具如今是微信和今日头条、UC头条、微博等移动互联网终端。

  2.传统的门户网站在稿件发布中相对比较遵守纪律和传播秩序,但新兴的新媒体客户端和商业化移动终端、自媒体显得异常“生猛”,对他们的监管仍留有空白,值得管理部门重视。

  3.在互联网舆论场中,带有“性、司法机关、未成年人、企业家”等关键标签话题依然是高频的互动话题,容易引起公众的回应和关切,地方政府和涉事部门如何引导公众舆论非常关键。

  4.商业网站传播力和影响力依旧在,但新浪、搜狐的影响力在此次事件传播中显著落后于凤凰网和网易,主流媒体中,澎湃等的传播力影响力进步快,提升幅度大,传播力在此次事件中超过搜狐和新浪两大老牌门户。

  5.APP等移动互联终端设备存在早晚两个比较明显的信息需求和传播窗口,传播范围和效果明显,容易引发传播共振,但传播力速度也比起门户和论坛等,势能来得快,衰减得也快。

  6.互动社区和论坛等传统互联网工具,作用依然很大,在热点话题和事件传播中,他们传播路径分散,传播周期最长、碎片化传播最多,影响范围和人群数量依然最大,值得关注重视。

  来源:海纳新媒体大数据、 指尖阳光

  腾讯视频、未来网新闻